第983页(1 / 1)

('

这……就有点过于开玩笑了吧?!

王朗在犹豫着,到底是继续在华阴县呆着,等着蜀贼运粮队抵达后攻击运粮队,还是现在就离开华阴县,去跟曹真大将军汇合。

毕竟,曹真大将军给自己留下的粮草,其实也不是很多,就只够使用十五天左右的。

就在王朗犹豫不决的时候,华阴县,再次迎来了一支部队。

这支部队,兵力可不在少数……足足两万人。

是苏则率领的凉州步兵。

这,也是张溪和赵云敢直接去追曹真的最大底气所在。

张溪冒险出兵去追击曹真,虽然是冒险的行动,但最大的依仗,还是苏则率领的凉州步卒距离他只有半天到一天的路程差。

曹真要是真的选择反击张溪率领的追兵,张溪也完全有把握拖住曹真的主力大军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给苏则率领的凉州步兵赶到战场参战争取时间。

因此,苏则这个倒霉催的,一路上其实一直在行军,并且不断的在改变行军目的地。

从一开始赵云下令的在重泉县汇合,改成了去临晋参战,结果苏则还没领兵抵达临晋呢,突然就接到军令,说是张溪已经击退了曹真的大军,正在全力追击,让苏则尽快跟上,往潼关方向前进。

苏则倒是没啥抱怨的,毕竟行军作战嘛,前方情势突变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凉州军团的士卒们可就有的抱怨了。

倒不是抱怨总是改变行军目的地,他们抱怨的是……再晚点抵达战场,恐怕是连汤都喝不上了。

凉州那地方,穷啊,是真的穷。

那个地方出来的人,实在没有多少心思顾及到自己的一条烂命,毕竟在凉州,不仅要面对土地荒凉等生存问题,还要面对异族不安分的问题。

命这玩意儿,凉州人从出生开始,脑袋就是系在裤腰带上的。

因此,凉州人,在大汉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没办法,不这样,在凉州很有可能就会活不下去。

以前是朝廷不怎么管凉州,坐视凉州人自生自灭,凉州人除了经常叛乱引起朝廷的注意外,也没什么好办法。

但如今,大汉重新掌控凉州,而且这几年,不管是徐邈还是赵云,在凉州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威望和信用……在赵云的率领下入关参战,对凉州人来说,不仅仅是获取武勋,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取军功田地。

最要命的是,军中有传闻说,这次入关作战获得战功的话,分到的田地,最次也是秦州那边的土地,要是功劳更大的话,还有可能分到关中的田地。

特么这年头,能当关中人,谁愿意在凉州混日子?!

以前没机会,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去了关中也最多只能给世家大族当隐户,没有出头之日。

可如今……特么再慢点,关中军功田就全变成那帮骑兵们的了!!!

看看人家当骑兵的,听说这次直接击溃了曹魏的精锐骑兵团,每个人身上都有至少两三个人头的军功在身……这军功田能分的少了?!

再看看自己这边,一路上不是在行军,就是在行军……还能不能赶上作战的机会啊。

别回头大老远的从凉州跑到关中来,却啥功劳都没捞着。

凉州军卒们正为此相当不满的时候……赵云派人来传令了,说前面有座城,城内大概有五千魏军据守。

凉州军卒们可都高兴坏了。

可这帮军卒们一高兴,王朗和苏则两个人,可就难受了!!!

第847章 潼关之战(三)

王朗难受,情有可原。

凉州军的战斗力如何不去说他,就这个兵力人数,在凉州军兵临城下的第一天,就足够让王朗如临大敌了。

城外足足两万人,自己只有五千人,粮草还严重不足……王朗觉得,华阴县能守住十天,那都是他王朗超水平发挥了。

而苏则难受……也还是因为凉州军。

苏则是真的倒霉催的啊,摊上这么一群从凉州来的混蛋玩意儿。

当然,凉州军到底还是正规军,苏则再倒霉催,也没有陈祗倒霉,凉州军在战斗力方面,可比那帮世家运粮队拼凑出来的玩意儿要高的多。

但问题是,这帮凉州军的军纪,可真不比那帮世家运粮队的玩意儿好上多少。

苏则这一路上,为什么没有在指定时间抵达临晋,就是为了约束这帮凉州士卒,让他们不至于沿途生事,这才慢了半天左右的路程。

苏则是个有坚持,有原则的人,既然答应了出仕刘备集团,那苏则可没想过就这么混日子。

当初苏则被曹丕看重,派到凉州来当护羌校尉,除了他的能力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则有原则,有责任心。

凉州这破地方啊,已经乱乱糟糟近百年了,而护羌校尉这个职责,不仅要跟羌人打交道,也要跟凉州本地土著世家打交道……没有责任心的人放到凉州,分分钟会被这些凉州土鳖给同化掉的。

因此,苏则才会被曹丕看重,并且任命为护羌校尉,去凉州走马上任。

可苏则也没想到,自己才走马上任不到半年,蜀贼就兵出祁山,一战断陇,彻底隔绝了凉州和关中的联系。

而苏则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坚守凉州的过程中,还被蜀贼给俘虏了。

然后吧……嗯,就是现在这样,苏则成为了凉州刺史部的将军,带领着凉州步卒,入关“讨贼”了。

虽然说世事难料吧,但苏则的原则性和责任心还是没有放下,既然带着这帮凉州兵,那就必须要控制好他们。

不管是他们的日常行军,还是后勤补给,苏则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而最重要的是,是必须要约束好他们的军纪。

有些行为,凉州兵在凉州干,那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习惯了,都是这么干的。

但是在关中,那就是会败坏军纪的行为。

这不仅会导致凉州兵风评变差,同时也会影响到大汉朝廷的声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赵云给凉州步兵团的命令,是让苏则分出五千人来,牵制住华阴县的魏军,防止他们对后勤补给粮队发动攻击既可。

这不是啥好活,弄好了没啥功劳,弄不好会影响到大军的粮草供应的。

但就这么一个活,凉州军的几个裨将,都快打起来了。

没办法,一路上尽赶路了,天知道之后还有没有功劳可以拿……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看着有点像功劳的任务,谁也不肯放过。

而苏则呢,也知道这群混蛋们到底在想什么。

这帮玩意儿,就没把所谓的“牵制”命令放在心上,苏则敢打赌,自己前脚离开,留下来担任“牵制”任务的凉州裨将,下一刻就敢下令攻城。

反正只要把城池攻下来了,也就不存在什么牵制不牵制的问题了……当然,退一步说,主动进攻,也是一种牵制的手段嘛。

可问题是,这种对上级军令软对抗的做法,成了自然没人说什么,不成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这种做法,在凉州倒还不要紧,反正有赵云或者庞德护着,徐邈也不好追究什么。

可如今是入关作战,万一惹恼了雍州刺史张溪,或者是跟进一步,直接惹恼了大汉丞相诸葛亮……听闻那位可是出了名的执法严明,从不徇私的。

所以啊,留下谁来牵制华阴的魏军不重要,关键是得让留下来的人听从军令,别没事儿再玩在凉州那一套。

苏则心累啊,从三个裨将中选择了一个面相看上去比较忠厚的人,让他率领五千人留守牵制,自己则率领剩余的一万五千人东行,争取早日跟赵云,张溪的主力汇合。

临行之时,苏则再三告诫这位留守的裨将,只需要牵制住魏军,保护住自家粮道既可,莫要主动攻城。

而留下来的那位,一脸憨厚的笑着,点头应承了下来。

苏则这才稍微放心了一点。

可还没等苏则领兵离开十里地的距离,这位留守的裨将却一反常态,直接下令全军整备,砍树打造钩梯,准备攻城。

至于命令……啥命令?!咱家是凉州氐人出身,汉语听不利索来着。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