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页(1 / 1)

('

情报这种东西,谁也不敢说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的,尤其是在客场作战的时候,必须要多考虑一些。

而且,对于陆逊来说,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在汝阴到颍阳一线尽可能的杀伤或者俘虏魏军的士卒。

只要在这一战彻底打垮掉曹魏的防守兵力,那么接下来进攻汝南其他各县的时候,陆逊手头就有足够的兵力优势,一路平推就可以了。

而如果在围剿曹休的作战开始前,陆逊分兵去进攻其他汝南县城……兵力少了没有足够的把握能直接攻到上蔡,兵力多了围堵曹休会出现漏洞。

所以,陆逊思索了一番后,决定还是采取比较保守的做法,先解决掉曹休,然后借着曹休大败的时机北上进攻汝南其余各县。

而这,就给了曹休带兵急行军,赶回上蔡的机会。

从颍阳赶回上蔡的路程,要比从汝阴出兵去上蔡的路程近一些,而且曹休是可以直接撤军回上蔡的,沿途的各县还在魏军的控制之下,但陆逊从汝阴出兵,就必须一个一个县城的打过去,根本无法绕开这些县城直接去打上蔡。

就这样,曹休还是赶在了陆逊之前,带领着一万三千士卒赶回了上蔡,而此时的陆逊,已经连破新蔡,平舆,褒信三县,距离上蔡只隔了一个汝阳县。

曹休非常庆幸,自己比陆逊先赶回了上蔡,但现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

陆逊在汇合了徐盛,丁奉,孙盛的三路大军后,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多人,而曹休,手头只有一万三千守军,而且还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之后的败军,军心士气都非常的低落。

虽然说,上蔡是曹休经营多年的老巢,各种城防措施都很坚固……可再坚固的城墙也需要有士卒来守卫才行。

败兵终究是败兵,哪怕有城墙保护,在缺乏足够的作战意志和士气的情况下,曹休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一万多士卒,面对将近四倍的敌人围攻,还能守住上蔡。

为此,曹休一边安排上蔡城防,一边赶紧修书两封。

一封,是给蒋济的,希望蒋济去说服贾逵,尽可能的在广陵郡闹出一点动静来,逼迫东吴军分兵去广陵郡救援。

这时候的曹休,并不知道贾逵所面临的困境,他还在纳闷,难道那个贾逵就这么小心眼,眼看自己败北了,居然还在彭城国边境按兵不动,面对防御空虚的广陵郡居然没有任何想法?!

曹休自己是没有脸面再给贾逵写信了。

一者,两人关系不好,这个大家都知道,曹休已经低头了一回了,他可不想再低第2回。

二者……这次曹休又败了,又得靠贾逵出兵来给自己解围,这种事儿……曹休多少也觉得有点太丢脸了。

所以,拜托蒋济这个中间人,就是最好的办法。

而第二封信,曹休是写给自己的好友王凌的。

曹休希望王凌能再分出五千士卒给自己,帮助自己守卫上蔡。

毕竟,上蔡一旦失守的话,东吴军就掌控了进军颍川郡的通道,而到了那个时候,颍川郡就要面临蜀吴两方面的压力了。

所以说,守住上蔡,其实也是在为颍川郡减低压力。

虽然曹休也知道,自己刚刚浪没了颍川郡派来支援自己的一万郡兵,这时候颍川郡的郡兵已经不多了,自己再开口要,多少有点得寸进尺。

但曹休没办法啊,他必须守住上蔡,而且向自己的好友开口要兵,总好过向贾逵开口要啊。

曹休是真没指望贾逵还能帮到自己多少,能出兵广陵,吸引东吴军分兵,那已经是极限了,毕竟隔的有点太远。

但颍川郡到汝南郡还是很近的,曹休也觉得,王凌不至于拒绝自己的这点要求。

然后王凌就直接拒绝了曹休。

真不是他王凌不给面子,也不是看不清如今汝南郡的局势,实在是……曹休并不知道,如今颍川郡的局势,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

如今蜀贼在南阳郡集结了九万人,正在围攻宛城……但凡分兵个两万,从新野出兵,过来进攻颍川郡,王凌都得急到跳脚。

颍川郡郡兵常备兵力一共就两万人,他已经借给曹休一万兵力了,如果再出借五千人……就凭五千颍川郡兵,想抵挡两万蜀贼的进攻,想什么美事呢?!

因此吧,这种情况下,王凌是万万不敢再借兵给曹休的了。

而且吧,王凌也不是那种只看眼看,不看以后的庸才将领,他必须全盘考虑到整个中原南部的战局情况。

蜀贼九万人进攻南阳郡宛城,而从军报上看,曹真大将军的反攻关中计划似乎也遇到了挫折,右扶风区域的郭淮已经采取了守势。

这要是司马懿再顶不住蜀贼的强攻,而武关方面又遭遇蜀贼攻击……自己手头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来应对宛城失守后的糟糕局面。

一旦宛城失守,那么能在第一时间堵住蜀贼进军洛阳的人,也就只有身在颍川郡的王凌了。

所以,现在的王凌,自己都兵力严重不足,正在琢磨着该怎么变出更多的兵力出来……结果你曹休写信过来说自己遭遇大败,一万颍川郡兵损失惨重不说,还要问我再借五千人?!

王凌没回信跟曹休绝交,都算是脾气好,休养好的代表了。

但不管如何吧,曹休这一败,借出去的一万士卒是肯定要不回来了,最麻烦的还是曹休那边,如果上蔡再失守,颍川郡就可能面临蜀吴两军夹击的局面了。

那就更需要有足够的兵力了。

为此,王凌也开始写信了。

王凌要写的信可就多了。

第一封是写给在洛阳的天子的。

曹休战败,颍川损失一万郡兵的事儿,总得给天子一个交代……调用本地郡兵征战不算是什么大事,王凌有这个权利,但调用给曹休去淮南作战就不行了,那是出辖区作战,战胜了还好说了,如今战败了,王凌必须给天子上疏请罪。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第二封信,就是回给了曹休,告知曹休现在自己的困境,别说借兵,他现在自己都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

第三封,写给了宛城的司马懿。

叮嘱司马一件事——要是宛城守不住了,一定要提前给他一个讯号,这样他才能有机会出兵接应司马懿,堵住蜀贼北进洛阳的通道。

第四封……这不是一封信,而是七八封信。

这是王凌写给颍川各地世家大族的,约这些世家大族们,一起到许昌一聚。

没办法啊,兵力不够啊,只能从这些世家大族身上想想办法……颍川,可是世家林立的地方啊,保卫颍川,同样也是在保卫这些世家大族嘛。

承平之时,你们世家大族们享尽大魏的好处,如今颍川有难了,你们多少也该拿出点东西来的,对吧?!

真别想随便糊弄王凌哦,别忘了,他可是大汉司徒王允之侄……太原王氏,本身也是世家大族。

都是一个山头上的狐狸,谁也别跟谁讲聊斋。

第842章 郭淮撤军

王凌在忙着召集颍川世家,准备从这些颍川世家手里捞点兵力钱粮出来的时候……宛城,司马懿接到了许昌王凌的来信。

信中,王凌询问了司马懿如今宛城的实际战况,同时重点叮嘱了司马懿,一旦宛城有变,一定要提前通知他,不要让他措手不及。

如今的局势下,以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当然明白王凌的意思,作为洛阳前沿的最后一道屏障,王凌能给自己写这样的信,已经让司马懿很欣慰了。

但,王凌能做的,也就是在“宛城有变”的情况下,做好提前准备……他也不可能领兵来支援宛城的。

实话实话,司马懿其实很希望王凌能这么做,但司马懿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先不说王凌本身有守土的责任,颍川郡本身也是进入中原的一道门户,必须全力坚守……就说兵力问题,王凌在信里也跟司马懿实话实说了。

如今的许昌也调不出兵来,王凌也需要时间,尽快的想办法筹措兵员,否则接应宛城溃兵的事儿,都有些不好办。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