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死也不是这么找的啊。再说了,你曹泰丢的潼关,却要我帮你去夺回来……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因此,王昶直接剥夺了曹泰的指挥权。收编了曹泰最后剩下的一千多魏军,然后写信给曹真,把如今最真实的信息,统统告诉了这位又一次被自己人给坑了的大将军。潼关已经失守了,赶紧回军吧,再浪,可就真的出大事儿了。至于潼关,反正王昶是没打算自己去进攻的。王昶可不是曹泰,啥都不知道的就傻乎乎的去进攻一座雄关……他早就通过询问逃出来的守关魏兵和自己的观察经验得出结论,潼关内的蜀贼,大概是在三千人左右,并且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原本用来守关的军械物资。除了这支蜀贼的将领是谁还不确定外,王昶已经大概知道了对手的情况。自己手头一共就四千多人,去打一座由三千人守卫的雄关……吃拧了吧?!因此,王昶直接在潼关外安营扎寨下来。一方面,不能给蜀贼从容布置防御的机会,必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随时会面临大魏的夹击,给与潼关内的蜀贼心里上的压力。另一方面,王昶也是在等,等曹真的援军到来后,再发动进攻,重夺潼关。而这段时间里,王昶也没闲着,开始在附近寻找木料,打造攻城器械。面对这样的雄关,没有攻城器械就想打下来,那除非守城的蜀贼是跟曹泰一个水平的,主动打开关门,否则是想都别想。所以,攻城器械是必要的。但随即,王昶突然发现,潼关以西的方向,方圆二十里之内,竟然找不到任何成熟年份的树木!!!而原因,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王昶自己——当初王昶还是潼关守将的时候,亲自下令,清空潼关以西二十里范围内的所有树木。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敌军进攻的时候就地取材,用成年树木打造攻城器械……这是军事常识来着。现在好了,王昶现在要打造攻城器械,必须往更西的方向去寻找合适的木材才行,一来一回,又得浪费不少的时间。因此,王昶在潼关城下停留了三天,一直到戴陵带着五千士卒来援,他也没有打造完成足够的攻城器械。而戴陵……戴陵看到驻扎在潼关城外的王昶,也是有点傻眼。自己接到的命令,是来增援还在坚守潼关的曹泰……你王昶作为第一批援军,不在潼关内呆着,跑到野外安营扎寨……怎么的,有床不睡,喜欢睡野地是吧?!然后吧,得知了实际情况的戴陵,也是一阵暴怒。但,又没办法。王昶敢直接控制曹泰,卸了曹泰的兵权,已经算是比较出格的举动了,戴陵哪怕对曹泰再不满,也不能拿人家怎么样。毕竟,人家姓曹,跟大魏天子一个姓。所以啊,王昶劝下了戴陵,如今再生气也没有实际意义,还是想想,怎么重夺潼关吧。王昶手下四千多人,戴陵带来五千人,加起来也有小一万人。兵力是够了,就是攻城器械还有些不足,因此王昶的建议是,再等个几天,一方面等自己派人去打造足够的攻城器械,另一方面,等等大将军的回信。万一大将军亲自回援的话,那王昶觉得,他们还是不要浪费兵力为好。但戴陵不同意王昶的想法。戴陵表示,自己来的时候,大将军可不知道潼关已经失守了,而王昶送出的军报,大将军什么时候能看到,看到后是不是下令全军回撤还都不好说……咱们俩在这里呆着什么都不做,太浪费时间了。别忘了,潼关一断,大军的粮草补给也断了,咱们每拖延一天,就意味着在消耗一天的粮食。就咱们剩下的粮草储备,可禁不起这样的拖延和消耗。再一个,根据王昶提供的情报,蜀贼也是刚刚攻克潼关没几天,那就意味着,谁也无法确定,蜀贼是否还有大批的援军到来……如果没有,等上几天,集中兵力倒是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有,那就麻烦了。因此,戴陵认为,应该趁着蜀贼也是刚刚攻下潼关,立足未稳的机会,立刻对潼关蜀贼发动进攻,消耗城内的蜀贼有生力量。哪怕因此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也必须这么做。毕竟,潼关,蜀贼是巴不得就这么耗着,但曹真大将军,那可是真的等不起的。第828章 上火的曹叡司隶京畿,洛阳宫殿内。曹叡这会儿吧,上火上的,腮帮子都肿了。这特么叫什么事儿!!!当然,现在潼关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递到洛阳,否则曹叡这会儿就不是上火的问题了。而曹叡上火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右扶风战事不利和宛城告急这两件事。右扶风战事不利,郭淮被蜀贼反攻,退守堡垒群死守待援,这件事曹叡虽然很恼火,但考虑到郭淮是被蜀贼以优势兵力击退的,如今还在继续坚守,也不好太过于责怪郭淮。胜败乃兵家常事嘛,这点概念曹叡还是有的。再说,郭淮也不是没有退路,只要有几千援军能接应他撤退,继续退守武关的话,以武关道那么狭窄的地形,蜀贼兵力再多,要攻克武关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南阳方面,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在宛城。本来宛城的防御形势也不错,司马懿的能力确实出众,仅仅用了几座营寨的互相支援,就挡住了四万蜀贼对宛城的进攻。中间虽然有了一点波折,司马懿也有甩锅和坑队友的嫌疑,但目前来看问题不大……可谁知道这事儿没过十天,宛城的局势就急转直下。荆州关羽亲率五万士卒北上,合计九万人围攻宛城。再加上司马懿对整个中原战局的判断一同送到了洛阳,曹叡看完后,这个内火就上来了,消都消不下去。就在司马懿达成预判,并送到洛阳来的这段时间里,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身在汝南的曹休,给曹叡上了一封奏折,讲述了一件事情。东吴的当涂县守将周鲂秘密联络了曹休,想要举县投奔曹魏,而受到周鲂投降的影响,当涂县周围的义城,平阿,下蔡三县都会受到影响,防御会出现漏洞。因此,曹休上奏给曹叡,希望曹叡能允许他出兵去接应周鲂,顺便看看有没有直接占领四县,打开通往寿春的进攻通道的机会。本来呢,曹叡是不想节外生枝的,毕竟这会儿大魏的进攻重点是在关中,不是淮南,而且也没有必要在跟蜀贼激战的时候,再去主动招惹东吴。但是吧,曹休似乎也体会到曹叡的心思,所以他在奏折里继续补充着说道,这次出兵,主要目的是接应周鲂,能不能占领四县,获取进攻寿春的的通道并不重要,可以占领就占领,如果东吴反应激烈要反扑,他就会领兵撤回汝南,就地防御。而且吧,曹休也在奏折里,小小的拍了一下曹叡的马屁。早年间,太祖武皇帝横扫六合,席卷八荒,哪怕是经历了赤壁之败,后来重整旗鼓,南下和孙权争夺濡须的时候,依然有不少原本出仕东吴的官员北上,投奔大魏。这是一种民心所向,天下正统的象征。但自从东吴占领淮南,甚至进兵青徐以来,就很少有东吴的官员们投奔大魏了,更别说是周鲂这样曾经担任过一郡太守的高官。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周鲂来投,是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义的事件,而这,都要追溯到太祖武皇帝的时代了。曹休虽然没有明着说,但是个人都知道,中间为什么没有东吴官员来投奔大魏……淮南和青徐都丢了大半了,还投奔个屁啊。至于丢失这两块地方是在谁当政期间,是个人都明白,只是都不明说而已。曹叡顿时心情美妙了起来。曹叡自然是不敢去跟他爷爷比较的,毕竟那位的功绩确实太大了,作为大魏的实际开创者,后世子孙再怎么有大功劳,也不会去跟太祖武皇帝相提并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