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页(1 / 1)

('

自从四月份起兵进攻江夏,孙权就没怎么顺利过。

先是被文聘用一招空城计,白白的拖延了五天的时间。

等到真正兵临西陵县城下之后,孙权以十倍的兵力强攻西陵县,结果愣是让文聘硬生生的守了十天,等来了襄阳方面的援军。

更要命的是,这次襄阳方面的援军,还是关羽亲自指挥的。

说实话,当听说襄阳方面的援军是关羽亲自指挥的时候,孙权就已经心生退意了……毕竟那是关羽,虽然年老体衰还重伤未愈,但关羽的名头放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种威慑。

但是吧,这个时候,孙盛才刚刚带领着偷袭部队进驻长沙,跟全琮汇合,孙权要是在这个时候直接退兵了,那这次偷袭,除了彻底跟季汉翻脸外,啥好处都没有捞着。

因此吧,孙权思来想后,又征询了吕范,朱然的建议,决定暂时退守鄂县,在三江口建立水寨,依仗水战之力,跟荆州军团对峙。

务必要把这些荆州军团给牵制在江夏,给孙盛攻取荆南二郡提供机会。

孙权退守三江口,西陵之围就算是解除了,文聘汇合了亲自领兵过来的关羽后,也没有客气,直接率军进驻邾县,建立水寨,跟东吴水军隔江对峙。

这一对峙,就是两个月的时间。

不是关羽突然脾气好了,而是江东水军的名声,真不是吹牛吹出来的,孙权虽然陆战拉胯,但水战的本领还有一些,双方小范围接战过几十次,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击溃对方,这种情况下,对峙待变,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本来呢,到此为止,孙权虽然说进兵不利吧,但还是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把一部分荆州军团主力吸引到了江夏,剩下的荆州军团主力还在襄阳,正好给孙盛领兵进攻武陵郡和零陵郡打下基础。

但……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孙盛,全琮的长沙军团一开始进攻还算顺利,但随即就被蜀汉的李球引兵挡在了武陵郡治汉寿县外。

本来吧,就李球手里的三千郡兵,肯定是挡不住孙盛和全琮的一万五千东吴军的进攻的,能撑个十天都算是李球指挥有方了,两个月是想都别想。

但问题是,李球在汉寿县坚守都不到五天,蜀汉的永安督陈到,就已经领一万北军顺长江而下,直接在公安登陆,然后在三天内奔袭了一百八十里路,快速救援了汉寿县。

而更要命的是,原本在吕岱的劝说下,已经有些动摇的零陵郡太守潘濬,一听说陈到的援兵已经到了汉寿,立刻拒绝了吕岱的劝降,死守零陵郡。

毕竟,潘濬的能力是有的,如果不是私心重了点,吕岱还真的拿潘濬没有办法。

荆南的战局,一时间还就这么僵持住了,消息传到三江口的孙权水寨,孙权也麻爪了。

现在的情况,让孙权非常犹豫。

不是没有获胜的希望,但代价,实在有些大。

如今江夏的军力对比,是东吴的五万水军对荆州的三万水军,一万陆军……一万陆军可以忽略,江上作战,只要能击破荆州的水军,那么这些陆军也不足为虑。

可问题是……要打败关羽率领的三万水军,虽然不是不可能,可自家水军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再一个,就算自己在江夏这边赢了,万一长沙那边失利了,让人反攻进入长沙……以一个长沙郡换取一个江夏郡,感觉还是亏的啊。

长沙如今已经开发了十几年了,洞庭湖平原的产粮基地已经颇有些规模了……江夏这边虽然地理位置对江东很重要,但江夏七成都是山地,怎么跟长沙这样的产粮基地去比?!

孙权一直有些犹豫不决,一直在三江口继续僵持,僵持到九月份,孙权一连接到了两个坏消息。

一个,是曹魏方面虽然说要进攻荆北,但一直到现在,始终是在宛城和许昌按兵不动,而原本说好了的反攻关中,目前看来,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曹魏小人,果然不可信。

另一个,则是让孙权颜色大变的坏消息。

在这次江夏作战中,一直在江陵按兵不动的石苞,在这种关键的对峙时刻,突然出兵了。

石苞出兵的事情,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孙权在发动背刺前,不可能没有考虑江陵方面的兵力调动。

但问题是,石苞既没有选择率领江陵士卒前来支援江夏,也没有想着过江支援武陵……这个好色之徒居然选择了在这个僵持的关键时刻,汇合公安守将张任一起,两方凑了一万余士卒,偷偷渡过长江,直扑长沙,意图切断孙盛,全琮的粮草补给线,甚至攻取长沙。

这个消息一传到三江口,孙权顿时脸色大变。

江陵不是没有水军,但因为有了江夏作为屏障,江陵水军基本没多少人,而且都是屯驻在公安以防万一而已。

船不过百艘,水军不到五千人……孙权怎么也想不到,江陵靠着这点水军就敢往长沙进攻。

可谁知道,石苞他就真的敢冒着后勤缺失的风险,把水军船只当成渡船过江,直插长沙郡境内,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切断孙盛,全琮的后方。

如果石苞真的能切断孙盛等人的后勤线十天时间,那么在前线的东吴军卒必然陷入缺粮的风险,到那个时候,武陵郡的李球,陈到必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进攻长沙的孙盛等人,难免遭遇一场大败。

一想到这里,孙权赶紧派人去给孙盛和全琮传信,让他们收缩防守,保证后路安全,千万不能让石苞切断后路,进而导致长沙失陷。

同时,孙权又让留守柴桑的贺齐急速组织援军,从陆路急速增援长沙,争取围剿掉过江的石苞军团。

宁可不夺江夏,也不能丢失长沙。

最后,孙权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要退兵了。

毕竟,仗打到这个份上了,好像继续僵持下去,对自己也没啥好处。

至于北面曹魏……这帮混蛋说好了出兵荆北帮自己减轻压力的,结果说话不算话,还指望自己继续履行盟约不成?!

都是千年狐狸,谁也别说谁是不遵守约定。

撤军,回柴桑。

就这样,建兴二年,魏吴三路进兵,就在这样近乎儿戏的情况,结束了。

第732章 内政外交

实话实说,诸葛亮都没有想到,东吴这次偷袭,居然是在这么儿戏的情况下结束了。

不是,好歹是背盟偷袭啊,你东吴那边,是不是稍微严肃一点……说打就打,说撤就撤的,是不是有点太不把盟约当回事了?!

可如今,孙权撤兵回了柴桑,以江东水军之力,哪怕顺势进攻江东,也不见得能讨到好去。

长沙方面,孙盛和全琮退兵自守,再加上贺齐及时支援,石苞一看情况不对,也不敢在江南过于逗留……毕竟石苞是在后勤缺失的情况下过江的,继续恋战逗留,真有可能一个人都回不去。

再加上陈到在武陵解围后,也因为兵力不足,也不敢太过于追赶撤退的东吴军队,选择了在武陵固守,因此传令石苞,让石苞和张任择机回转公安和江陵,坚守为上。

至于桂阳方面,潘濬倒不是不想占便宜,但可惜,吕岱不好惹,而且还联络了交州的士燮北上,潘濬真不敢发动反攻,别回头攻不下桂阳不说,自己的零陵郡再丢了。

就这样,哪怕关羽实在气不过孙权这个背信弃义的玩意儿,但……三万水军去攻打东吴重兵守卫的柴桑,关羽还没有孤高到这个程度。

因此,关羽也不得不暂时退兵,收兵回襄阳。

不过嘛,关羽临走前,把邓艾和一万陆军步卒留在了江夏。

一万陆军步卒,是用来给文聘加强江夏防御的,毕竟从这次江东的偷袭看,江夏的兵力确实有些少了,这也就是文聘经验丰富,谋略出众,否则的话,这个江夏还真的不一定能守住。

至于邓艾……关羽是留给文聘,拜托文聘教导邓艾水战技巧的。

在三江口对峙的这段时间内,邓艾始终没有改过来晕船的毛病,一上船就开始吐,一下船就好……给关羽气的,就不相信掰不回来邓艾的这个破毛病。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