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页(1 / 1)

('

孙权一听俩属下这么说,自己仔细一想也是……索性给了周鲂五千军马,让他为本部先锋,前往西陵。

不过呢,这次孙权到底还是吸取了当年合肥之战的教训,生怕文聘学一把张辽,也来个八百勇士突击中军……他特意强调,周鲂进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跟主力部队之间的联系,不可离的太远。

最远不能超过三十里,否则恐有危险。

不好说是自己有危险,只能是说周鲂可能遭遇伏击有危险。

在派出周鲂后,孙权也没有继续呆在长江边吃鱼,而是立刻拔营启程,跟随在周鲂之后,也往西陵县前进。

不过这次,孙权对自己的中军,那是保护的相当严密。

第729章 领兵人选

其实吧,汉末三国时期,确实是存在空城计的。

但主角并不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而是文聘和孙十万。

历史上的文聘,也是在面临孙十万的偷袭时,采用了跟如今一样的应对,摆出了一副毫无防备,但自己闭门不出的架势,导致孙十万误判,以为文聘其实早有戒备,大开城门只不过是设伏引自己上钩的手段,因此不敢进攻西陵,选择了直接撤兵。

这不仅成就了文聘的大名,也让孙十万的领兵笑料,多么那么一笔。

但如今,情况却有所不同。

历史上,孙权偷袭西陵,也不是什么大规模作战。

当时的江夏,是一分为二的。

北部是曹魏的地盘,由文聘镇守,南部是东吴的地盘,包括鄂县,下雉,靳春,都属于东吴的势力范围。

那次孙权偷袭西陵,不过是一次全据江夏的尝试而已,孙权并没有带太多的人马,属于那种能偷袭成功最好,偷袭不成就撤军的作战。

但这个时空,孙权这次进攻江夏的真实目的,是给偷袭荆南两郡做掩护,因此,他不仅带来了足足五万士卒,并且也不可能在预判到文聘有所戒备就直接退兵。

起码得等到把荆州军主力吸引到江夏来之后,才能选择在合适的时机退兵。

因此,孙权最终给了周鲂五千兵马为前锋,先行试探进攻西陵。

而周鲂这个人呢,也是难得的智谋之士,最重要的是,这人是真的豁的出去,历史上可是把曹休给坑的死死的。

文聘久镇荆州,对周鲂的名声还是听过的,当得知周鲂领兵五千往西陵方向进攻时,文聘就知道,自己的空城计摆不下去了。

文聘也不装了……已经争取到了五六天的时间了,也不算亏了。

再加上从各县抽调的郡兵,也陆续已经抵达了西陵城附近,这时候文聘继续摆空城计,只会得不偿失。

因此,文聘立刻出府守城,同时下令关闭四门,士卒上城墙坚守,把早就准备好的守城物资全数搬到城墙上。

接下来,可就是最艰苦的守城战了。

算算日子,这个时候襄阳那边应该也已经接到自己的求救战报了,沿汉水而下支援西陵的话,大概需要给十天左右的时间,而文聘,就需要坚守住这十天。

虽然攻守兵力比在十比一以上,但文聘还是有信心,能坚守住这十天的。

而随着江夏之战的开打,襄阳方面立刻调动了起来。

诸葛亮早就已经书信传回襄阳,让襄阳提高警惕,谨防东吴有变……这封书信到了荆州,连一点异议都没有引发。

一方面是费祎在去长安之前,已经把出使江东的情况告知了徐庶和王基,这俩其实得出了跟诸葛亮差不多的答案,已经开始着手调整荆州的防务问题了。

因此,当诸葛亮书信传来的时候,两人根本不意外,已经传令江陵的石苞,公安的张任,江夏的文聘,武陵的习宏,以及零陵的潘濬加强戒备了。

至于调兵增援,一时间还做不到。

一方面,如今不是战时,兵马调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准备随军粮草,来回调度换防起码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北面的曹魏从三月份开始就异动连连,不仅仅是宛城方向有兵力集结的迹象,连稍微偏一点的许昌和汝南郡,都有兵力调动的迹象。

徐庶和王基实在不敢把太多的兵力调离襄阳,生怕曹魏是玩声东击西,说服江东佯做异动,但实际上是想分襄阳之兵,然后宛城和许昌两路出兵,攻取襄樊。

因此,调兵的进度很慢。

而一到四月份,江东突然偷袭江夏,襄阳接报后,不得不立刻做出了调整和回应。

军械粮秣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荆州水军也基本都集中在襄阳,要顺汉水南下救援江夏,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问题是,北方曹魏的威胁始终还在,就算这进攻的重点是江东发动的,但也不能派出曹魏趁火打劫的可能性。

因此,谁领兵南下救援江夏,谁留守襄阳主持大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本来呢,徐庶和王基稍微合计了一下,觉得就由王基和关平一起率领荆州水军南下救援江夏,而徐庶坐镇襄樊。

毕竟王基是有领兵作战的经验的,徐庶这方面经验不足,不如留守襄阳,毕竟襄阳还有邓艾,关兴,廖化等将可以领兵,徐庶即使只负责出谋划策也行。

但……关羽不同意。

是的,关羽不同意,就跟诸葛亮预料的那样,关羽要亲自出马,领兵作战。

一来,关羽确实对江东再次背盟偷袭的事儿很不爽,觉得那帮江东鼠辈记吃不记打,这次非把他们给打疼了不可。

二来,关羽也提出了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南下救援江夏,免不了要跟江东打水战,如今的襄阳城内,有谁比他更会水战的?!

别说懂水战了,就是站在船上指挥作战能不吐的,你找个出来我看看?!

这问题,直接问了徐庶和王基一个哑口无言。

在荆州镇守了十来年,徐庶依然无法适应水上作战的环境。

如果只是坐船行舟,徐庶到也能忍受,但是水军指挥方面,徐庶是真的不甚了解。

而王基呢,之前虽然常驻江陵,但他到底是个北方人,对水战这个东西,真的天赋不多……虽然懂一点水战的技巧,但并没有实际指挥过。

整个荆州,能称的上精通水战的人,还真的只有关羽父子。

如今关羽伤重虚弱,按理说让关平领军去救援也行,但问题是,关平一直在关羽的羽翼护卫之下,实际统兵作战能力有多少,真不好说。

要是普通的对手,让关平出马也不是不可以,重要给关平锻炼成长的机会……可这次的对手,是江东水军。

不管怎么说,自从赤壁一战过后,天下公认,江东水军最强,而孙十万虽然陆战能力拉胯,但水战指挥还是有高光时刻的——比如在濡须之战时,孙权就亲自指挥水军,把曹操率领的水军给堵在水寨内不敢出来。

对手不同,王基和关平一起领兵南下救援江夏,是否有把握能击退江东水军也不好说,这一直是徐庶和王基最担心的地方。

可如今,如果关羽真的能亲自领兵南下的话,即使对上孙权指挥的江东水军,必然是有更高的获胜把握……可关羽的身体,能行么?!

这个问题,是徐庶问的,也只有徐庶能问,王基都不够资历来质疑这个事情。

关羽虽然很气徐军师看不起自己,但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关羽还是心里有数的。

如今的关羽,出行都只能坐车,不能骑马了,更别说抡刀上阵了。

可关羽也有关羽的借口啊。

“水战本就不同于陆战,江面之上,本就少有主将直接厮杀,全看士卒用命……老夫此番出征,只坐镇舰首指挥,厮杀之事,自有诸将为之,又何须老夫出马?!”

那意思,就是自己只负责指挥,厮杀的事情,交给将士们就行。

而且吧,这次南下,如果关羽只是坐船的话,总比路上行军要轻松一些,没有那么颠簸和操劳。

徐庶和王基凑在一起商量了好一会儿,最终也觉得,关羽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好像这种情况也不算是关羽仗着性子胡来……那就没有必要按照诸葛亮给的密令,剥夺关羽的军权了吧?!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