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页(1 / 1)

('

嘛,张溪今天确实有点智力不在线,说的话吧,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可没办法啊,谁让这事儿事关自家宝贝女儿呢?!

可张溪这么一搞吧,孙尚香也有点不耐烦了,认为是自家夫君在隐瞒什么,因此吧……

“夫君若不愿意实说,妾身也不勉强……”孙尚香起身,斜眼看了一下张溪,说道,“此事暂且作罢,来日妾身告知暄儿,就说她父亲不同意这门亲事,让她也死了这条心为好。”

不是,夫人呐,你要这么一说,暄儿那丫头能饶得了我么?!

最后不还得是我头疼?!

没奈何,张溪不得不再次把自家夫人给拉回来,一通好说歹说的,求夫人帮忙出面安抚一下丫头。

至于理由嘛……

“先帝新丧,身为臣子,按制当禁礼乐之事……且暄儿年幼,尚未及笄,此事且容后再议不迟!”

小丫头,今年才十四岁,干嘛急着嫁人嘛。

等过几年,那个诸葛乔挂了,这事儿,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嘛。

第706章 治理雍州

张溪想的借口还算靠谱,礼制这个东西,普通百姓可以通融,但官宦之家,能遵守还是要遵守的,小暄儿也不能因此来找张溪抗议,最多也就是给自己的父亲几个白眼,稍微哄一哄暂时也就糊弄过去了。

而且吧,张溪也不可能一直在家陪老婆孩子,他也有正事儿要做。

如今的雍州,远远称不上是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任何人都做不到在一年时间内就把偌大一个州治理成这样。

更别说,如今的雍州,地处魏汉边境,最关键的两个关卡,潼关和武关还不在手里,要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右扶风地区靠近武关,而武关的防御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

毕竟有一条很长的武关道作为进出武关的唯一通道,右扶风的防御只需要围绕着武关道出口附近营造邬堡防御,重兵屯防,基本可以保证右扶风的防御需要。

至于邬堡的营造嘛……这不是有水泥呢嘛。

能在褒斜道口建立水泥防御工事群,在武关道口复刻一波,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吧,在武关道口建立水泥工事群,还不用太担心水泥流失到魏国去……这年月的水泥工艺水平远达不到后世的水准,而且保存不易,一旦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阴雨天,起码有一半的水泥都撑不到雍州,即使运到了雍州也得马上使用,稍微放时间长一点,水泥就得受潮结块。

因此吧,牂牁郡运到雍州的水泥,必须立刻使用,而且受限于沿途运输的困难,能使用的数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诸葛亮在成都的精细调度,对水泥的用量严格把控,基本只能说是勉强够用而已。

当然,也免不了会有一小部分的水泥会流落到魏国去,但那点数量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是不是会让曹魏的工匠复刻水泥……这点张溪是真不担心。

水泥这东西吧,别看制造起来并不难,但技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张窗户纸没捅破的话,哪怕再花费上几百年,也弄不出这玩意儿来。

至于水泥的制造秘方,这玩意儿是大汉皇室的不传之秘,配方掌握在皇室手里,整个牂牁郡水泥场全都是在皇家的掌控之下……这要是还能出现泄密事件,那就只能说是大魏细作太厉害,怎么防都没用。

事实上也是如此,曹魏从曹仁镇守长安时期就开始派出大量精干细作去蜀地打探水泥制作配方,到如今退出关中,中间损失了精干细作近百人,也不过是打探出来,这个水泥是用牂牁郡的特殊山石碾碎后制造出来,至于怎么制造,曹魏集将作监所有大工匠,到现在依然没有找出头绪来。

倒是这些年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走私,曹魏方面收集了三千多斤的水泥,刨去一些因为过期而无法使用的,其中有一半的水泥,全被曹丕调去了潼关,加强潼关防御了。

曹丕到底是知道哪里重要,哪里不重要的。

总而言之,右扶风地区有柳隐在主持防务,按部就班的沿着武关道出口附近修建邬堡,屯兵驻防,暂时还不用担心。

真正麻烦的地方,是左冯翊。

左冯翊的太守是胡遵……说实话,让胡遵出任左冯翊郡太守,更多是出于稳定地方世家的考量,谁让胡遵所在的安定胡氏跟左冯翊世家们的关系一向不错呢。

胡遵的真实能力如何,目前的张溪,还没有亲眼看见过,只知道这位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应该不至于太差。

其实吧,按照张溪的真实想法,他是想把镇守上邽的郝昭调来左冯翊,担任左冯翊郡太守的。

如今的上邽已经不是前线了,把郝昭这么一个擅长防守的将军放在上邽有点浪费,调到左冯翊来,正好应对如今的局面。

左冯翊郝昭,右扶风柳隐……就是曹真,郭淮率大军复来,张溪都相信,这两人能守住这两个地方。

开玩笑,曹真和郭淮还能比诸葛亮和钟会还厉害不成?!

但可惜,郝昭算是降将,投靠大汉的时间不长,刘备当初任命郝昭为上邽守将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如今一下子让他担任左冯翊的太守……他的资历太浅,也没有当地世家的支持,很难坐稳这个位置的。

因此,左冯翊这边,张溪还是得让胡遵出任太守……张溪现在唯一希望的是,胡氏一脉还是跟历史上一样人才辈出。

当然,就郡守的人选来说,问题倒也不是很大,胡奋到底也是历史留名的人物,纵使不善守,也不至于被曹魏一击就溃……最大的问题,还是左冯翊的防务问题。

张溪建议左冯翊进行迁民军屯后,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立刻满足左冯翊的防卫需求的。

要做好防务,首先你得有人,而左冯翊现在最缺的,就是丁口。

按照张溪当初对左冯翊的规划,除了留出十分之一的地方作为军事缓冲区,留北军精锐驻守外,剩下的所有耕地,其中一半的耕地都会用来作为军屯和民屯所用,成为雍州最大的屯田基地。

军屯不用说,自然是由雍州本地郡兵来屯田,而民屯,则是为了应对外地世家们释放出来的隐匿丁口,收留这些丁口进行民屯。

而剩下的一半耕地,有一小部分用来作为军功勋田,赏赐给北伐有功的将士们,剩下的一大部分,大概有一万顷的田地,就是留给外地世家们入关中置地用的。

这事儿,交给黄权去全权处理了,张溪只负责最后盖章确认。

但这事儿吧……黄权其实干的也很憋屈。

黄权本以为,自己这么做,多少是为了蜀中世家们在争取利益,毕竟就目前的大汉律法,想要合理合法的获取更多的耕地,实在是太难了。

大汉推行鱼鳞图册,虽然并没有彻底清查土地的意思,但世家大族们也都需要上报自己所有的田地数量,最多也就只能在上等田和下等田的赋税区别上做点文章,再想隐匿土地所属,已经是不可能了。

这就导致了各地世家如果再要搞土地兼并,只能走正规的渠道买卖,任何土地交易都必须去官府备案……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买通本地县令州官之类的手段也能搞,但这终究是非法的,一旦被发现,这些兼并的土地也必须要吐出来。

再加上官府对土地买卖交易查的很严格,所有的交易记录,各地县令每年都要上缴到户部,而户部存档后,门下省官员还要进行核查……如今门下省可是庞统的地盘,对荆州世家们庞统可能会有所照顾,但对益州世家,庞统可不会留任何情面。

这就导致了益州世家在益州再想进行土地兼并,就会变得难上加难。

如今,雍州有上万顷田地,允许其他各州世家购买,同时掌控这个交易的主要官员,还是益州自家人……黄权真的是觉得,这算是他给益州世家们谋取的一项福利。

毕竟这年头,谁又能拒绝土地的诱惑呢?!

可站在益州世家的角度来看,黄权的这个福利,虽然确实是好事儿,但……它是带着翔的。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