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页(1 / 1)

('

大汉拢共才多少士卒啊,难道都要搁到左冯翊来搞军屯么?!

即使在曹魏,军屯的规模也一直不算太大,而且如果没有民屯作为补充,军屯的实际效率也不算太高……在整个左冯翊搞军屯,那在洛阳的曹丕要是能睡踏实了,那他就跟司马衷一个德行了。

再一个……季汉在以前,是不搞任何形式的屯田的。

刘备知道百姓希望的是什么。

这年月百姓也好,世家也罢,对土地的执念是最深的。

没办法,谁让这年月的生产力就这样,又遭遇乱世的,土地里长出来的粮食才是这年月最值钱的硬通货。

因此,刘备集团的策略,一向是尽可能的满足百姓对土地的需求,让更多的百姓成为自由民,而不是受到屯田束缚的半农奴。

这不仅仅是对百姓负责,同时也是对国家的赋税徭役等各项财政收入负责。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集团一直以来跟世家的关系都不算太亲密,始终打压世家的原因……真不是为了世家手里的那点地,关键是世家手里掌握的大量隐匿丁口,这是刘备,诸葛亮,乃至到后来的陈祗执政时期,都无法容忍的。

如今,陈祗建议在左冯翊搞屯田,这个策略刘备是个什么态度,也实在不好琢磨。

虽然说军屯的主动权是控制在国家手里,军屯也主要是军队在做,但……如果刘备真的不想搞什么屯田,不想开这个头的话,那即使是诸葛亮也未必能说服刘备。

再加上一旦要实施左冯翊迁民,划分军屯区,安排士卒换防屯田……这也都是一大堆的政务,军务调整,不是那么轻松简单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

陈祗到底是年轻了一些,经验不足,考虑事情稍微简单了一点。

但这也不能怪他,他的职责就是协助张溪处理政务,既然有主意,他不可能不提出来,至于提出来后怎么去实行,怎么去完善,这是需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问题。

因此,张溪在仔细思考陈祗的建议后,觉得好像有点搞头,立刻派人去找来了蒋琬,魏延二人,从军政两方面入手,讨论这个军屯的可能性。

在跟这两位讨论出个大概后,张溪又一封书信送去左冯翊和右扶风,招左冯翊太守胡奋,郡丞赵累,右扶风太守柳隐,郡丞张翼来长安,商讨迁民和军屯的实际操作可能性。

等到这些人商量出来一个大概可行的报告后,张溪再拿着这个报告,连同自己的奏章一起,去面见刘备,详细阐述这个由陈祗提出来的左冯翊迁民军屯的计划。

这些事儿,都必须要刘备亲自拍板,就不是张溪一个人能做出决定的。

第690章 戍边

刘备依然停留在长安,准备这在九月秋收后,举行的祭祖典礼。

这个时候的刘备,朝中政务交给了诸葛亮去全权解决,长安这边的军政,主要工作由张溪,魏延等人负责,北伐军的策略规划和制定则由庞统,黄权等人筹划,他其实并不算太忙。

因此,张溪要见刘备,倒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但,刘备最近的日子,却也不算太好过。

原因很简单,刘备病了。

目前来看,并不是什么大病,无非是一些伤寒之类的小病,症状也不明显,经过卫沈的治疗,病情倒也控制的住。

但问题是,刘备今年已经六十五了。

按照卫沈的说法,刘备这是常年征战,体虚气损导致劳累过度,再加上对关中气候水土不服,这才小病缠身……如果可以的话,卫沈建议刘备早日返回成都,以成都的气候条件,好好修养,才是上策。

卫沈这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实打实的建议,但刘备听不进去。

刘备停留在长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就成都那帮世家,如果不能借这次的机会好好敲打一阵,收服他们的心,那等到自己有个百年之后,阿斗那小子继位,就比较麻烦了。

谁家儿子谁知道,阿斗那小子,不是无能之君,但也不是啥雄才伟略之主,如果这个时候不能收服蜀中的那帮世家们,那等到将来……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局面。

说不定即使选择迁都长安,西南也会不稳的。

再一个……刘备这人吧,确实跟大汉的太祖高皇帝有些像,对待生死的态度,真的挺“洒脱”的。

当年楚汉之争,为了活命,刘邦可以毫不留情的把老婆孩子踹下车,但等到天下初定,刘邦因为平定英布之乱时重伤不起,他又以“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为由,拒绝治伤,最后因此驾崩。

如今,刘备也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六十五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高寿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天命好了,天命让他能活下去,他就能继续活下去,天命要他明天死,他躲也躲不过。

就这样,刘备根本不听卫沈的建议,执意留在长安,而也因此,秦宓被逼的,把祭祖时间从明年正月,改到了今年的九月。

本来秦宓觉得,既然要祭祖,自然是正月比较合适,符合周礼啊。

正月本来就应该是天子敬天祭祖的日子,而今年正月刘备忙着跟曹魏争夺关中呢,如今夺下了关中,在明年正月敬天祭祖,那不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么?!

可如今就刘备对自己病情的态度,以及刘备目前的身体状况,秦宓是真的怕出问题。

在这个时代,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天就是一道难熬的生死关,熬过去了,说不得还能再活一年,熬不过去的话,那就真的驾鹤西归了。

哪怕刘备如今贵为天子,但老天爷收人的时候,可不会管你这么多。

因此,秦宓必须把祭祖的时间提前,赶在冬天降临前,让刘备完成祭祖大典,然后再安心过冬……这万一要是在正月祭祖,再把刘备冻出个好歹来,那他秦宓才是罪大恶极呢。

好在秋收后祭祖,也算是符合周礼的祭典时节,礼仪上是说的过去的,天气也不算太冷,时间正合适。

因此,张溪见到刘备的时候,其实秦宓刚刚给刘备汇报完祭祖流程,经过刘备同意,确认下祭祖的所有礼仪规范。

两人这一进一出的,谁都当没看到谁……没办法,谁让这俩人前段时间有矛盾来着,谁也看不惯谁。

秦宓离开后,张溪这才入内去见刘备。

刘备虽然已经登基称帝四年了,但依然还是跟以前一样的生活方式,倒也没有那么多的避讳,张溪来了,还是跟以前那样,两人坐下说话。

啥三跪九叩的,又不是大朝会,刘备也不是明清两代的皇帝,就没有这个规矩。

张溪还是拱手作揖行礼,刘备也是一挥手示意张溪不必多礼……如果不是身体有些虚弱不允许的话,刘备还能跟以前那样,拉着张溪的手入席就坐。

两人坐下后,刘备先是笑呵呵的问道,“元长向来随性,不愿拘泥于案牍,可是近日处政辛苦,来我这儿散散心?!”

就是在开玩笑而已。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了,以刘备的看人水准,还能不知道张溪的性格。

张溪这人吧,其实啥都好,领兵作战虽然谨慎却不失机变,处理政务思虑颇多,虽不周全却往往有奇思妙想,又善用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就是有时候太过于疏懒了一些,不逼他一下,不成大器。

这就是刘备对张溪的评价,因此今天一见面,先拿张溪开个涮,顺带的,也算是在变相的逼迫一下张溪。

你小子脸皮再厚,总不能当着天子的面承认,自己就是来这里躲懒的吧……好歹的能拿出点政务来,跟刘备汇报一下吧?!

可刘备也没想到,张溪这次,居然真的不是跑他这边来偷懒了,是真的有事要说。

张溪也没有多说什么辩解的话,而是先把计划书和自己的奏章呈上,给刘备观看,然后才说道,“臣此番,却非散心,乃有要是启奏陛下,还望陛下定夺。”

说完这些,张溪也不再说话,而是在一边坐着,等着刘备看完了奏章和计划书后发问。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