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一听诸葛亮这话,心里就不舒服。法正和刘巴久居川中,他们这么劝我也就算了,毕竟他们的利益很大程度上跟蜀中有牵连……可你诸葛亮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但不管怎么样,刘备终究是刘备,纵然心里不舒服,他还是给了诸葛亮说理由的机会。诸葛亮也不啰嗦,直接的说道,“如今关中之地新复,陛下尚无恩泽降于关中百姓,人心未附也。关中之地,历经战乱,今地面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尚且未能安定地方,若贸然迁都而来,不过是劳民伤财之举尔。陛下迁都之议确为必要,然却不可急于一时,待来日关中繁华后,再议不迟。”诸葛亮那意思,我不是反对你迁都,是反对你现在就迁都,时机还不成熟。黄权本来还在犹豫呢,毕竟他是正儿八经的蜀中世家出身,这种事情上发表意见,容易让刘备想歪。可黄权一听诸葛亮这说话的尺度,立刻就明白自己该怎么说了,也起身拱手,对着刘备说道,“陛下,中书令之言甚是。魏贼败退之际,自关中迁民数十万口,如今关中民生凋敝,百姓衣食尚且无果,何以应对迁都如此大事。望陛下暂息此意,待关中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之时,再提此事,亦不为迟也。”黄权这话一说完,身边的庞统蹭的一下站起来了,也说道,“陛下欲迁都,臣本不该反对,然自古以来,守关中必守四关,可如今散关,萧关虽在我手,函谷关和武关皆属魏贼也。若不能取四关而守,关中始终为四战之地,岂能作为一国都城?!还请陛下三思。”好了三个人都说完了,刘备也有点傻眼了……他是真的没想到,一个迁都的事情,居然这么多人反对。实话实说,刘备这会儿已经有点打退堂鼓了……一个两个心腹谋士反对的话,他还有乾纲独断的理由,但这么多人都反对,那就只能说明他把迁都的事儿想的太过于简单了。但……刘备也是要面子的嘛,堂堂天子,总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大家都反对吧?!因此,刘备特意看看一下,如今还没有发表意见的张溪……那意思,让张溪给他一个台阶,稍微捧一下,他好就此下台。可张溪这人吧……其实张溪比刘备还要懵。特么就你们三人嘴快是吧?!你们把能说的都说完了,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现在轮到我了,我还能说啥?!张溪傻愣愣的发呆,而刘备嘛……刘备这时候偏偏还主动发问了。“元长对此事,有何见解?!”刘备那意思吧,怕张溪不明白自己的用意,特意提醒一下。但可惜,刘备这属于是病急乱投医了……张溪能是那样有眼力见的人么?!张溪琢磨了半天,起身,对刘备说道,“陛下,关中自先秦时期以来,就历经开发,尤其后汉之时,关中供养朝廷大军与西羌诸戎作战,地力早已透支。再加上百年前黄河改道之故,关中已无力承担一国都城之重……陛下何不暂缓迁都之议,带攻下洛阳后,迁都于洛阳,岂不更好?!”张溪这话说的,把刘备都给整无语了。第676章 内部矛盾迁都的事儿,虽然说诸葛亮,庞统,黄权三人也是持反对意见的吧,但这三人到底也是认可了刘备迁都的必要性的。他们确实反对刘备迁都,但他们都只是认为现在迁都的时机并不合适而已。一旦时机成熟了,别说诸葛亮和庞统,就是法正,黄权,刘巴等人,都对迁都长安说不出半点反对意见来。成都跟长安相比,政治意义相差甚大,而且就地理位置和开发程度而言,关中显然比蜀中更加适合作为京畿之地。所以啊,这三人的反对,对刘备而言,不过是希望刘备能在时机妥当的时候再迁都而已。可到了你张元长这边可好,直接一杆子支到迁都洛阳去了。刘备当时就给郁闷了——老子还能不知道迁都洛阳更好,但问题是,老子能等到那一天么?!本来刘备还想让张溪帮忙说衬一下,找补回一点面子,给个台阶好下来……现在看来,是自己想瞎了心了。然而事已至此,刘备也不是那种为了面子就迁怒手下的人……迁都这事儿,暂时就只能是这么先搁置了。但撤兵回成都这事儿,刘备可不想就这么就范。有些人,有些事儿,只有当他离开了成都后,才能彻底看清。因此,刘备从自己的袖兜里掏出了法正给自己的私人书信,交给诸葛亮等人看了一下。这封信吧,看的诸葛亮眉头紧皱,黄权一脸尴尬,庞统呵呵冷笑,张溪……张溪就差直接撺掇刘备,直接免了李严江州都督的职务吧。反正这人在历史上也是个为了私利不顾国家的小人,玩忽职守不说,还敢假传圣旨,简直是无法无天。但可惜,刘备没听。刘备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儿就惩治李严,甚至他都不可能对成都李氏有什么惩罚措施。不管李严的小心思到底如何,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年坐镇江州,连接荆州和益州之间的交通,安抚地方百姓,发展生产等等,李严做的是相当的出色的。而且李严作为东州派的代表人物,刘备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就这么倒下。虽然刘备对待属下不会跟孙十万那样痴迷于制衡,但作为一名主君,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制衡的重要性。刘备也会考虑到他自己麾下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之间的关系,轻易不会去搞掉一个派系的领导人物。至于蜀中的世家们,刘备也不会轻易去针对他们。如今的世道,已经不是孝武皇帝大搞中央集权的时代了,自打光武皇帝中兴以来,世家的力量就一天天坐大,两百年过去了,世家早就已经成长为这个时代的庞然大物了。这帮世家们,手里有钱,有粮,如今正值乱世,人他们也不缺……真要逼急了,他们可不会跟你客气,扶植一两个代理人,给你来几场叛乱,那可是常有的事儿。因此,别说就是李严要跟蜀中李家联姻这么点小事儿,就算李严代表的东州派公开和蜀中世家站在一起,刘备也不能轻易动手,必须是缓缓图之。这事儿急不得。但是呢,这事儿也缓不得。以刘备的眼光,不难看出法正给自己的这封私信,不排除身后就有李严的影子,甚至法正也有默契,一方面代表东州派向刘备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加深刘备对蜀中世家们的戒心,保持东州派对蜀地世家在朝堂上的优势。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但刘备处理的办法,却又异常的高明。把这些本来上不得台面的玩意儿拿到阳光下面来晒一晒,让这些人心里都有芥蒂,那么最终的决策主动权,就全掌握在刘备自己手里了。而目前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在刘备的预料之内。诸葛亮看着皱眉,是忧心朝政不稳,蜀中暗流涌动,这必须要有人能出面去震慑一下,否则必然生乱。黄权看着尴尬,是因为蜀中那帮混蛋们,这么大的事儿,居然连个气都没有跟自己通,闹得现在自己就算想为蜀中世家们辩解点什么,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庞统冷笑,则是有点看热闹的嫌疑……你们益州派和东州派这么搞,难道真的觉得我们荆州人会怕?!这个时空,荆州派的根基荆州可没有丢,又在刘备集团内部掌握了大多数的话语权,如今的庞统,是有足够的底气继续这么看热闹的。至于张溪……如今张溪虽然也算是一座山头了,但他自己根本没有这种概念,他纯粹就是看不惯李严这个人而已。真的,张溪对于历史上李严造谣导致北伐失败的事儿,怨念非常的深,而且也是极端的不理解。按理来说啊,诸葛亮对李严,真的已经是非常的容忍了。要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那是做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人,虽然是大汉忠臣,但同样的,他也确实是大汉权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