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吧……有些事儿,曹真和郭淮是越看越不对劲,越看越觉得心慌。刘备领军来到了槐里城下后,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在高地上清扫积雪,屯兵扎营,做出一副就地对峙的架势来。一开始,曹真和郭淮还都看不清,蜀贼这到底是闹哪一出,一直到他们看到蜀贼居然在大冬天的季节里,开始沿着渭水河岸筑坝拦水……这俩脸色顿时煞白。春季凌汛!!!蜀贼这是要利用开春天气回暖后的凌汛,水淹槐里城。虽然水淹城池这样的事儿,进攻方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收获的也不过是一片糜烂的土地,短时间内都无法耕种……可现在右扶风地区,连头驴都不好找,蜀贼还会去顾虑明年百姓是不是有收成么?!特么百姓都去了长安了,到了开春,恐怕大部分百姓都已经入关了,这帮蜀贼还有什么顾忌的?!可现在的问题是,曹真和郭淮还真的没法立刻撤走,长安那边的满宠还在尽力迁徙百姓入关,第一批冒着严寒积雪出发的关中百姓,现在连潼关的边都没有看到呢,他们怎么能现在就撤。也就是说,曹真和郭淮,现在要跟老天赌命,看看到底是天气回暖快,还是满宠迁徙百姓快。很显然,不管这俩怎么想,都不觉得满宠有能力,能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全部迁走关中地区的近百万丁口,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继续在槐里坚守的话,就势必要挨一顿水淹城池。到了那个时候,这两万多士卒不定能剩下多少人来。别忘了,曹真和郭淮也是有后续任务的,郭淮要领兵退守武关,曹真要领军去救援宛城,真要把士卒都葬送在槐里了,他们还拿什么去完成自己的后续任务?!因此,曹真和郭淮一阵焦头烂额的商议之后,做出了决断。一方面,由曹真出面,以雍凉都督的名义,敦促满宠尽快完成百姓迁徙的工作,至少在二月中旬之前,能迁走多少百姓算多少百姓。这基本等于给了满宠一个底线,如果他二月中旬之前不能完成迁民工作,那么曹真和郭淮也不会继续在槐里坚守,他们会不管长安安危,直接后撤,撤往武关,然后经由武关去救援宛城。另一方面,郭淮还得想办法主动出击,别的不说,那些拦水筑坝的蜀贼们,肯定不能让他们在眼皮子底下把水坝筑起啦,得想办法破坏掉他们的计划才行。但……看着在雪地里到处游弋的蜀贼骑兵,这事儿,其实也很难。第656章 疑兵计右扶风,刘备的主力大军和曹魏的雍州军团在槐里对峙,准备拦水筑坝,水淹槐里城。左冯翊,张溪带着柳隐,轻兵直进,也同样抵达了长陵城外。驻守长陵的王昶,对此非常的焦急。右扶风好歹还有两万多兵马呢,他王昶手里,守卫左冯翊的士卒,只剩下从武功县败退下来的六千士卒。其实吧,本来也不至于就这么点,左冯翊原本还有留守的五千郡兵呢,有这些郡兵在手,再加上长陵,渭城的城防,要克敌制胜王昶没把握,但坚守拖延时间,王昶觉得自己还是能做到的。尽管自己的对手是当世名将张溪,但张溪手下的士卒也不多,不过一万余人,用来攻城,优势就不明显了。可问题是,满宠要迁徙百万百姓入关,手头上不可能一点士卒都没有……没有这些士卒的押送,这些百姓和世家,谁会乖乖的自己去关内?!因此,左冯翊,右扶风,以长安留守的全部郡兵,都被满宠征调去了长安,负责武装押送百姓迁移的事儿。所以啊,王昶手里,就只有六千从武功县败退下来的中央禁军。当然,这六千中央禁军的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在武功县的时候就能证明,以曹魏中央禁军的战力,哪怕是野战,以一敌二都不是问题,更别说守城战了。但……王昶也是倒霉啊。左冯翊地区,跟右扶风完全不同。右扶风地区,曹真郭淮只要领兵往槐里一堵,蜀贼就算想绕过槐里去偷袭长安,都要随时担心槐里的魏军反杀。因为槐里就挡在长安的西南侧,跟一道屏风一样,护卫住了长安城。可左冯翊地区不一样,这地方,长陵位于长安北侧,而渭城位于长安的西侧,这两个地方,都在渭水北岸,而更要命的是,这两座城池身后不远处,还各有一座渭桥,可以渡过渭水,直通长安。这就导致了王昶必须分兵守卫两地,否则任何一个地方失守了,蜀贼都能顺势过河,直接威逼长安。特么就六千士卒,还要分兵,面对的还是蜀贼名将张溪率领的万余士卒……这特么怎么守?!王昶不是没有胆略的人,也不是没有谋略的人,但……这事儿真的不好办。而最让王昶感到头疼的地方,还不是兵少分散的问题,而是从长安派过来,协助自己防守渭城的守将,胡遵。张郃伤重,被曹丕紧急诏令,送回洛阳治疗去了,王昶作为张郃的副将,自然要承担起防卫左冯翊的任务。但王昶终究是资历太浅,从军经验太短,又要分守两地,满宠也怕他一个人指挥不过来要出问题,因此给王昶派了一个帮手过来。这本来倒也是个好事儿,王昶一个人确实守不住两个城,有个帮手过来,终归能帮王昶分担一城防御。可王昶有一点不明白——你满宠是不是脑子坏掉了,居然派了一个本地出身的世家武将,来帮我守卫左冯翊?!胡遵,是安定胡氏出身,在安定区域,也算是一方豪强。而安定本身就紧邻左冯翊,胡氏家族跟左冯翊内的世家大族们关系都匪浅,如今安定郡本身的态度也非常的摇摆不定,虽然名义上还在大魏的管辖之下,但随时可能会投降蜀贼……你满宠把这样的人派来守卫渭城,确定不是来给蜀贼开门的?!王昶是真的信不过这个胡遵,但偏偏这人是满宠派来的,而举荐这位胡将军入仕的,还是在西北地区鼎鼎大名,前年才刚刚病故的西北名臣,张既,张德容。因此吧,王昶纵然信不过,但他终究从军资历太浅,根基不足,再加上这年月,太原王氏虽然已经有崛起的趋势,但还远远达不到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影响力,他王昶在西北长安,也实在说不上话。胡遵的到来,还是从王昶这边分走了两千士卒去镇守了渭城。这还是王昶死不放心之下,才有的这么一个结果。王昶手头上一共就只有六千人,如果只分一千人给胡遵去守渭城,哪怕胡遵没有异心,也会被王昶逼得产生异心……就这么点人,怎么面对蜀贼万余人的进攻?!可要是分一半三千人去镇守渭城的话,王昶自己不放心……回头胡遵万一真的投了,那他王昶连点顽抗的资本都没有。因此,王昶只能是给胡遵两千人。反正长陵和渭城离的也不远,不到百里的路程,万一胡遵在渭城遇到猛攻,他只需要坚守四五天,王昶就能带兵去救援,理论上,还是有坚守的可能的。至于胡遵嘛……胡遵二话没说,领着两千魏军士卒,就前往渭城镇守,连一句怨言都没有。这事儿,从表面上看,胡遵给人一种忠于国事的感觉,不像是个二五仔的样子……可王昶总觉得不放心。你要真的是忠于职守的话,这时候哪怕抱怨两声都正常……两千人守卫一座城池啊,面对的可能是敌军一万多人的围攻,抱怨几句,多要点兵马,这才是人之常情吧?!可胡遵走的这么干脆,反倒是让王昶有点觉得不大得劲。但事已至此,王昶也不好明面上质疑胡遵什么,万一人家是胸有成竹,或者真的是一心为国呢?!因此,做完分兵后,王昶只能让胡遵去围城据守,互为应援。自从胡遵去驻守渭城之后,王昶始终的心里不安,生怕什么时候就得到胡遵渭城投敌的消息,因此格外注意对渭城方向的情报打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