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下的士卒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跟随着张辽征战了十几年的老卒,很多人不是跟随着张辽在白狼山厮杀过乌桓铁骑,就是陪着张辽在合肥城下欺负过孙十万,都是过命交情的老兄弟。在这群人面前,张辽真的不用再装,这些人,不会因为自己伤势严重就掉士气……只要他张辽还有一口气在,这些老兄弟们就会坚信,他们还有获胜的可能。如今的局势,可比白狼山,合肥城下的时候,要宽松的多。那时候都能赢下来,现在,也一样有希望。因此,此时的张辽,虽然早已在城头上准备指挥防御战,但本人还是相当轻松的在城头设下了一道香案,连铠甲都没有穿,就这么坐着,平静的看着城下慢慢集结起来的大军。征战一生的人了,生死早已看淡,大军围城之下,张辽反而出奇的平静。也就是看到城下军阵中出现了关羽的车架,看着麾盖下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才让张辽略微有了一些感慨。云长兄高傲一生,没想到,居然也有坐着车架上阵的一天?!有点想笑,但却笑不出来。此时的亲卫队长,似乎也看到了关羽的出现……象征着关羽身份的麾盖和大纛都出现在阵前了,不是关羽本人,还能是谁?!这是个好机会啊!亲卫队长俯身,在张辽耳边建议道,“将军,可要遣将士们出城一战,突敌军阵?!”张辽一听这话也是楞了一下,随即笑着,摆摆手,说道,“尔等谨守城池便可,其他无需操心。”简而言之,张辽拒绝了亲卫的建议。是,关羽坐着车架上阵,显然是深受重伤,必然行动不便……可关羽终究是关羽,可不是那个无胆无谋的江东小儿,要突他的阵,那跟送死也没啥区别了。故此,张辽主动拒绝了亲卫的建议,只让士卒们谨守城池,能拖一天是一天。而此时,城下的关羽,远远望着城楼上的张辽,也是感慨万千。昔日好友,没想到却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见面。拜张辽所赐,自己不得不坐着车架上阵,而张辽……此时竟然连站立于城楼之上的力气也没有,却也是拜自己所赐啊。感慨完这些,关羽却让关银屏去把关平找来。“平儿,汝速速领军攻城,迟之,魏贼恐撤回宛城矣!”关羽这句话,直接把关平给说楞了,赶紧问道,“父亲何以知之?!”关羽倒也不恼,就当是给自己的儿子上课了,说道,“为帅者,知己知彼,方为上策。文远用兵,素擅突阵,今我亲临阵前,彼却按兵不动,何也?!”关平也是一愣……自家父亲威名在外,向来只有自家父亲突阵别人的的份,哪有自己父亲被人突阵的时候?!但要是这么说的话,关平也知道,自己少不得被关羽骂一顿。好歹也是从军十几年的人了,跟在关羽身边也学了十几年,不可能不知道关羽问这个话的用意。因此,关平略微思考了一下,才说道,“张叔父纵擅突阵,但我等并非不知,布阵之时早有防备……想来叔父亦看的出来,故而不在此刻冲阵。”关羽笑了一下,点点头,对关平的回答还算满意。但紧接着,关羽还是说道,“你只知其一,却未知其二。今我大军齐聚,而魏贼兵败式微,困守城池,不过是坐而求死罢了。文远胆略过人,必不轻弃,今我伤重,不得不坐车架临阵,行动必然不便,如此良机,文远却始终不动,非其不愿,而是不能也。”关平顺着关羽这话,稍微琢磨了一下,犹豫着,说道,“父亲是说……魏贼兵力不足?!”关羽这才稍微欣慰的点点头,说道,“汝随我这些年,倒也不是毫无长进。昔年在合肥,文远手中只有七千余人,面对十倍之敌,仍敢率八百士卒冲阵。若文远当真有两万人在手,他又有何不敢冲击我军?!”关平点点头,但又跟着摇摇头,说道,“可张叔父不也身受重伤了么?!若无其亲领士卒冲阵,也未必有奇效。”确实,这种冲阵,主将才是关键,是全军胆气所在……张辽不能亲自领兵的话,冲阵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可关羽却是叹口气,看看自己的长子,无奈的说道,“平儿以为,今日敌我之势,文远所为者,退敌乎,据敌乎?!”关平又是一懵,仔细思考了很久,这才恍然大悟。确实,如果是当初三万魏军对五万汉军,张辽还有三道防线在手的时候,张辽的目的肯定是在消耗掉一部分汉军士卒战力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击破荆州军团,解了樊城之围。但如今,双方军力对比变成了八万对两万,而眼看着张辽手里连邓县都守不住,只剩下宛城最后一道防线了……他能守住防线,不让汉军进驻宛城,打开进入中原的通道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时候的张辽,肯定是以据敌为先,而要据敌,张辽就需要在保证有生力量的同时,也给宛城防御争取足够的时间。因此,虽然张辽无法亲领士卒突阵,但让士卒突击同样伤重的大汉大将军关羽所在车架,免不了要引起汉军的一阵混乱,这样必然会打乱汉军今天的进攻节奏和进攻部署。只是要拖延时间,又不是要真的跟突阵斩杀敌将,逼迫汉军撤退……是不是由张辽亲自领兵冲阵,其实并不重要。这么一想的话,张辽但凡手头有个一万士卒,他都不应该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毕竟关羽可是好几天都没露面了,今天才是难得出现一次,要等下次出现,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可张辽却轻易的放过了这个机会。有此可见,张辽手里,可能真的是兵力不足了,也就是说,邓县魏军,真的有可能全部撤回宛城防守。但……还有一个问题。“张叔父总是大将,岂有大将断后,士卒却撤回宛城之理?!”关平疑惑的问道。而关羽对此,却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并没有回答。英雄迟暮这种事,关羽可以直面,但他真的不想说出口。不仅是张辽英雄迟暮,包括他自己,也一样,已经是迟暮之人了。这个天下,终归是要交到年轻人的手里,让他们,去为复兴大汉而战的。“莫要多言,速去攻城便是。”这是关羽今天下达的,最后一个军令。第640章 练将关平接受了关羽的军令,指挥大军开始对邓县发起进攻。关平坐镇中军,协调指挥全军,调整进攻方向和把握进攻节奏,统筹全局。寇封依然率领上庸兵打头阵,带着云梯,亲冒矢雨发起冲锋,先登杀敌。邓艾则负责指挥各军依次递进,一边指挥弓兵用箭矢压制城头敌军,一边指挥着冲车等攻城器械靠近邓县城门。关兴则带着三千余士卒在战场四周游弋,随时防备有从城内冲出来的魏军,防止他们出来冲杀烧毁攻城器械。王基和石苞二人,此时正在组织第二波攻城部队,一旦前军寇封和邓艾攻城不利,要退下来休整,那么他们就必须立刻顶上,对邓县造成持续的进攻压力。关羽看了半天,有些惊讶,但也相当欣喜的发现,就论攻城而言,即使自己亲自来指挥,也不过如此而已……年轻人的成长,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许,他们中还没有人现在就能抵挡一面,担负起所有荆州军团的调度和指挥,但互相分工协作之下,倒也勉强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唯一可惜的是……他们的对手,是张辽啊。张辽是一员勇将没错,他的战绩,最出名的两场,都是以个人武勇取胜——阵斩踏顿和八百破十万。但张辽绝对不是一个只有勇力,而不懂指挥的将军,相反,张辽的战场洞察力,是当世顶尖的存在。早年间,张辽和夏侯渊一起平定昌豨之乱时,遭遇了昌豨的激烈抵抗,当时夏侯渊都没辙了打算撤军,可偏偏是张辽看出来昌豨军射出的箭矢一天比一天稀疏,从而判断这时候的昌豨心中摇摆不定,是有劝降的可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