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王昶转念一想,自己派出去接收侧翼防线的士卒虽然已经不需要拱卫侧翼了,但是还需要承担打通跟张郃之间联系的任务……万一张老将军被蜀军阻挡住了,自己的这一千人,可是关键的助力。再加上如今的局面,王昶终究是占据优势的,继续这么进攻下去,以蜀军表现出来的作战素质,根本不可能挡住自己太久。因此王昶并没有把那一千士卒给叫回来,而是继续凭借自己手上的兵力硬攻。可问题是……柳隐也不白给啊!!!能以数千人挡住数万大军的围攻,逼得敌军不得不改道,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儿……更别说敌军指挥官还是钟会这样级别的统帅。柳隐几乎是把防御天赋给点满了的人。当然,这个时候的柳隐,也许还无法跟历史上黄金城的柳隐相比,但对防守战,柳隐真的有种奇怪的天赋和心得。虽然打的很艰苦,但柳隐依然能做到头脑冷静,不停的调动士卒弥补防线漏洞,硬是不给王昶任何突破防线的机会。但……有一说一,柳隐也知道,继续这么防守下去,自己早晚要吃亏的,毕竟己方士卒的战斗力确实不如对方。而这个时候,柳隐有两种办法应对。一种,是寄希望于张溪那边早点打完收工,然后赶紧过来救援自己。另一种,是自己发动一次反攻,暂时打退魏军进攻的节奏和气焰。第一种,是靠别人,第二种,是靠自己。柳隐不想靠别人,靠别人的话,主动权就不在自己手里……更何况,张溪虽然兵力多,但兵员素质和战力跟自己这边是一样的,要想完全击溃三千魏军,起码也得要个把时辰,没那么容易。因此,柳隐只能靠自己。第581章 各方变化在己方士卒战力不足,同时局势陷入被动防守的情况下,还组织士卒进行反攻……这多少有点违背军事常识。因此,当柳隐组织了一支五百人左右的反攻队伍,对魏军发动反扑的时候,王昶是真的没有想到,敌军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反攻。在王昶看来,敌军能守住防线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根本不存在反攻的可能。但柳隐确实反攻了,而且王昶确实没有任何防备……一时间,王昶指挥的中军被柳隐派出的进攻士卒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得不短暂的收缩防线,转入防御。确实,柳隐的出其不意,确实起到了打断魏军进攻节奏和士气的作用。但柳隐也没讨到什么好。等到王昶指挥士卒稳住阵线后,柳隐派出的进攻部队就再也没有什么进展,最后不得不选择后退,而派出去五百人进攻,回来的,却只有三百多人。一次进攻,不到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伤亡了将近两百人了。这个伤亡,对只有三千士卒的柳隐所部,已经算是非常大的伤亡数字了。但柳隐终究是争取到了这个战略主动,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兵力部署,准备迎接魏军接下来的猛攻。柳隐很清楚,这次只是打了一个出其不意,接下来,以魏军主将的能力,是不会再给自己这样的反击机会的。接下来的时间,才是最难受的死守时间。而王昶此时,多少有些羞怒……倒不是对柳隐羞怒,而是对自己的应对不及,有些羞怒。自己居然这么大意,完全没有想到对方还能反攻……从进攻状态转入防守,再从防守状态转入进攻,这都需要时间。而时间,现在是王昶最缺少的,也是敌军最需要的。这点时间,足够敌军主将重新调整兵力部署,重新设置防线,而敌军这次反攻得逞,也会提升敌军的士气……之前自己一直压制敌军军功的战果,大部分都白费了。王昶不羞怒才怪咧。但事情已经如此,王昶还能怎么办?!终究是有名将潜质的人,王昶虽然羞怒,但到底没有失去冷静……安排士卒重新转换成进攻阵型,继续进攻。另一方面,王昶也派出军中斥候,去联系之前派去两侧的士卒,让他们尽快打通跟张老将军联系的通道,让张老将军能寻机进入战场。只要老将军进入中央战场,双方的战力就差不多持平了……以老将军的指挥之能,大家一起突围的概率,就会增大不少。在此之前,王昶继续加强进攻,而柳隐则继续隐忍坚守。张溪其实也看到了柳隐的苦战,但这个时候,张溪并不能帮柳隐太多。与其分兵去帮柳隐,张溪还不如在正面加强进攻,争取尽快击破没有实际指挥者的魏军前军。只要击破了魏军前军,张溪就能领兵去支援柳隐了,而到了那个时候,那支在进攻柳隐的魏军中军,一样也跑不了。当然,还有一个张溪不能分兵的原因是……真没啥兵可以分了。张溪手头原本有一万士卒,进攻三千魏军,要想在短时间内获胜,张溪必须保证有六千士卒在正面发动进攻。而在张溪的背后,张郃已经出现了,张溪分出了两千士卒给高翔,让高翔去接应身后原本用来预警的一千士卒,合计三千人一起暂时阻挡张郃进入主战场。最后剩下的一千人,张溪捏在手里,作为总预备队……这是不能轻易动用的部队。这一千人,张溪要应对很多万一。万一张郃突破了高翔的阻拦,闯入了主战场。万一柳隐真的挡不住魏军中军的进攻,而自己还不能及时击破前军。万一自己击破前军后,魏军中军选择了转向跟张郃会师后,一起突围。这些万一,都需要提前防备,张溪手里必须要有一支底牌,否则就无法斩获全功。因此,张溪虽然看到了柳隐在苦战,但只要柳隐还能稳住防线,张溪就不会轻易去插手那边的战斗。相反,其实张溪最担心的,还是高翔能不能挡住张郃的进军。毕竟张郃的名气在那儿摆着呢,张溪从来不认为,张郃的名声是吹出来的。以高翔的能力,如果占据兵力绝对优势,对上张郃,说不定还能打一打……相同兵力的情况下,高翔真不是张郃的对手。所以,这个时候的张溪,除了指挥士卒加强进攻外,最关心的,就是高翔到底能阻挡张郃多久。而高翔嘛……你还别说,这次高翔的拦截,打的还真的不是特别辛苦。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高翔属于以逸待劳。张溪分给高翔的部队是一直没有参与进攻的部队,士气和士卒战斗力都保持的不错,而张郃带兵一路急行军赶过来,中间还跟冯习所部打了一场,虽然击溃了冯习所部,但张郃也不可能一点战损和疲劳都没有。另一个原因呢,则是高翔终究还有一些兵力优势。高翔带了两千人来到张溪的身后,汇合了在此警戒阻拦张郃的一千士卒,理论上有三千人。但因为之前的一千汉军士卒,在阻挡张郃进军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战损,因此,当高翔领兵赶到,收拢部队后,大概总计是两千七百人左右的总兵力。而张郃呢,从武功县出城的时候,一共带了两千五百人来接应王昶,这同样是理论兵力。在跟冯习军对战的时候,虽然张郃轻松击破了冯习所部,但自身也有三百多人的伤亡,这时候张郃手里能指挥的士卒,也就是两千人出头而已。如果只是这样,高翔的兵力优势有,但并不明显。可张郃身后,还跟着冯习一路吊车尾跟过来的三百多汉军呢。这支部队,始终保持对张郃后翼的压力,刚刚在路上行军的时候,张郃可以不在乎,但现在张郃想要突破正面的阻截时,这支三百人的队伍,张郃就不能不在意了。万一这支部队在关键时刻给自己一刀,虽然不至于会让自己战败,但多少还是会很难受的。到了这个时候,张郃特别后悔,当初就该在路上行军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直接消灭掉这支部队才对……那时候一心赶路,没觉着这是个威胁,但现在,真的变成了威胁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