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1 / 1)

('

但这场发生在邺城的未遂叛乱,却让曹丕相当的心惊胆战……特么老巢起火了啊!!!

第473章 魏讽谋反案

魏讽,字子京,济阴人,以辩才闻名于世,算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傅玄的《傅子》中曾经这么评价魏讽:太祖时,魏讽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

也就是说,魏讽在曹操当政时期,就已经是天下名士了,当世有很多曹魏集团的中低级官员都非常的欣赏和吹捧魏讽,魏讽的人望和人脉都相当的出色。

最要命的是,魏讽还是钟繇推荐给曹操,担任过曹操的丞相府西曹掾的职位……这就给了魏讽结交曹魏集团核心人物的机会。

可他现在趁着曹丕西征长安的时候,勾结长乐卫尉陈祎,试图谋反了。

虽然因为行事不密,再加上所托非人……长乐卫尉陈祎惧怕事败后被族诛,向留守邺城的满宠告密,导致这场谋反最终功败垂成。

但魏讽谋反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时候,正好是曹操病逝,曹丕刚刚继位的时候,人心本来就不安定,世家大族对曹丕继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支持的态度。

再加上刘备趁机北伐,进攻雍凉,天下震动,曹丕不得不带领邺城的十五万中军士卒一起西征,驾临长安,导致邺城空虚。

最要命的是,曹丕为了不让汉帝落入刘备之手,让汉帝“巡幸邺城”,自己又领兵出征……这个时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魏讽选择在这个时候谋反,不得不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能协助天子出逃邺城,回归荆襄或者是去成都的话,那么曹魏最大的政治依仗就不存在了,会变成妥妥的反贼。

可问题在于,魏讽虽然名士,可他也只是一个名士而已。

他这个名士,虽然受人尊敬,影响力也很大,结交的一些世家大族中人也很多……但他在曹魏集团内部,并没有什么实权,更没有兵权。

作为一个文人,魏讽又有文人特有的做事瞻前顾后,行事不密的特点,再加上所托非人……最终的结果就是还没开始行动,就让满宠连夜一锅端了。

说真的,但凡魏讽行事果断一点,早一两个月发动起事的话,那说不定还真的有成功的可能性……最差也可以帮刘备北伐大忙。

一两个月前,正是刘备占据陇山道,窥视长安的时候……那时候天下震动,曹丕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长安,更别说在邺城的各大世家们了。

那时候是人心最惶惶的时候,魏讽如果在那个时候起事,说不定还有人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相助也说不定。

毕竟以当时的局势来看,魏讽如果在邺城起事的话,曹丕肯定没有胆子继续在长安继续坐镇。

前有刘备大兵压境,后有魏讽邺城谋反……这种情况下,曹丕必然不会继续呆在长安,肯定会以魏讽谋反为借口,急速赶回邺城。

曹丕一走,长安守军必然军心涣散,刘备真有可能打下长安,还于旧都,而魏讽在邺城世家暗中帮助下,也不是没有带着汉帝出逃去荆襄,最后重返长安的可能性。

但魏讽一直在准备,不停的准备,准备到曹丕重新布置完长安的防线,刘备也没有东进长安的打算后,还没有做好起事的准备。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长安的归属就两说了,谁还会冒着风险来帮魏讽搞什么谋反,搞什么劫持汉帝这种掉脑袋的买卖。

魏讽的谋反,就这样失败了。

但魏讽谋反的影响力,却没有这么简单的能消除掉。

毕竟,在邺城这个曹魏集团经营了二十年的老巢,曹操数次清扫过反对势力后,居然还能有人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借机谋反……这对曹丕的声望打击,可是非常大的。

现在刘备已经退兵回了成都,南阳方面的关羽也退回了襄樊,长安防线算是守住了……曹丕当然要急着回邺城,处理魏讽谋反的事情。

魏讽死不死的根本不重要,就是全家族诛也不会有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来……但曹丕关注的不是魏讽一个人死不死,而是邺城到底还有多少对曹魏不满,心存汉室的人存在。

曹丕可是一直想“成就大事”的,如果连老巢内部都控制不住,曹丕还有什么脸面搞什么“禅让”,玩什么“君临天下”?!

所以,这次魏讽谋反,曹丕必须搞清楚,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进去,有多少人是未来“行大事”时潜在的危险源,这些人必须提前处理掉。

曹丕这个人,军事拉胯,文才也不如曹植,但论玩政治,他还是有曹操八九分的能耐的。

带领部分中军赶回邺城后,曹丕第一时间先控制住汉帝,然后开始彻查魏讽谋反一案。

然后吧,曹丕就开始头疼了。

魏讽这个人,结交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别的先不说,把魏讽推荐给曹操的人,是钟繇……钟繇现在就已经自我圈禁在家里,同时上书向曹丕请罪,等候曹丕的处置了。

曹丕能拿钟繇怎么办?!

先不说钟繇是曹操时代的老臣,也是天下名士,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站在曹操这一边的……这一点跟孔融,祢衡这些人完全不一样。

再说私人关系,曹丕和钟繇的私人关系一直很不错,当初曹丕当世子的时候,每次曹操出征,钟繇就负责协助世子曹丕处理政务,两人之间的交情一直很不错。

现在难道要为了一个魏讽,就去追究钟繇的罪名么?!

再一个,即使没有钟繇,面对下面呈交上来的,跟魏讽关系密切的人物名单,曹丕看的也是一阵头大。

已故侍中王粲的两个儿子,现任侍中刘廙的弟弟刘伟,定侯张绣的儿子张泉,荆州名士宋忠的儿子……特么这都什么跟什么?!

王粲是曹丕的至交好友,当初王粲病故后,曹丕亲自为王粲送葬,因为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因此在王粲的葬礼上,曹丕亲自学驴叫送别好友……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而侍中刘廙也是曹丕非常看好的一名大臣,早年当魏王世子的时候,刘廙就是曹丕的心腹,地位不在孙资,刘放两人之下。

至于张绣,那不用问了,因为宛城爱情事故的原因,张绣一家就是曹操树立起来的标杆榜样,如果不是有特别合适的理由,张绣一家都必须享受荣华富贵。

更别说张绣是在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病逝的,算是没于王事,谥号都是“定”这种算美谥的谥号,你现在要收拾他儿子,仅仅依靠一个跟魏讽案有牵连,是完全不够的。

至于宋忠……天下大儒,不知道有多少曹魏的名士官员是师从宋忠的,别的不说,东海王朗的儿子王肃,刘备那边的名臣潘濬,尹默,都是宋忠的亲传弟子。

你现在要收拾宋忠的儿子,得先问问这些天下名臣名士答不答应。

这份名单上的人,对曹丕来说,简直是各个棘手,每个都充满着顾忌。

但曹丕同样又知道,如果魏讽谋反案没有一个定调,不能快速的处理完毕,同时还能震慑住人心的话,那么接下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还怀着二心,随时准备给自己来一份“大礼”呢。

就算不搞什么“大礼”,也会助长北地世家墙头草的风格,到了关键时刻跟你摆烂,也够你喝一壶的。

因此,曹丕面对这样的处境,不得不硬起心肠,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挑挑拣拣,把一些人剔除出名单,又把一些要收拾的人加入到这个名单中,一番操作下来,决定了对魏讽谋反案的处理。

接下来,就是找个能背黑锅的人,来处理这件事了。

而这个背黑锅的人……一事也别烦二主了,反正之前是你满宠处理的,现在依然还是由你来吧。

满宠心里那个MMP的。

早年跟随曹操,曹操帐下人才多,满宠要快速的出头,不得不硬着头皮走酷吏路线,帮着曹操干过很多遭人恨的事儿。

但后来,随着这些年地位越来越高,权利有了,富贵有了,满宠是真不打算再让自己背上太多的骂名了……毕竟这年头到底还是讲究名声的,张汤这类的酷吏,虽然在当时也算是名臣了,但身后名可好不到哪儿去,都被人私下骂了几百年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