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加上现在刘备军征战了半年多,后勤压力很大,前两年休养生息的积累,已经在这半年的征战内消耗了个七七八八。倒不是不能继续打了,底子毕竟还剩下一点,但如果继续打下去,等到底子耗光了,那可就真的会再次伤筋动骨了。这个伤筋动骨,指的不是刘备集团伤筋动骨,而是指整个蜀中的世家们,他们会伤筋动骨。这对刘备集团的统治,是很不利的。即使占据了长安,但刘备集团现在最精华的地区,依然还是益州,如果益州世家对刘备集团的统治持对抗态度,那刘备接下来要做的,恐怕就是全力维持内部稳定,根本不会再有下一次北伐的机会了。现在刘备也不是年轻的时候了,几十年的征战和颠沛流离,让刘备意识到,在现在的世道下,你可以限制压制世家,让百姓尽量过的好点,但根本不可能彻底消灭世家,甚至有时候你还必须依靠世家,才能维持你的统治。刘备也老了,不想再把益州世家得罪的太狠,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的。而就在刘备还在犹豫不决,是不是要进军关中的时候,诸葛亮给刘备写了一封请罪信。这份请罪信的内容,是诸葛亮因为动员蜀中百姓参战不利,向刘备请罪。早在褒斜道突破的那一刻,诸葛亮就向蜀中的杨洪和秦宓发去了征兵的命令,让他们在蜀中发动总动员,男主战,女主运的支援关中战场。但,蜀中世家的反应非常的缓慢,诸葛亮的动员令已经发到成都快半个月了,蜀中的世家们才陆陆续续的开始给诸葛亮写信,诉说各种困难。至于兵卒……那是一个都没有看到。对于蜀中这些世家们的态度,诸葛亮心里其实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他一面严令留守成都的杨洪和秦宓必须发到总动员令,一面向刘备发出了请罪书信。而随着这份请罪书信一起发出的,还有一封诸葛亮写给刘备的密信,内容是寻求刘备的意见。诸葛亮毕竟不在前线,不了解前线实际的情况,所以他也只是询问刘备,是否还有余力进攻关中。如果刘备决意要进军关中的话,那诸葛亮就会把后勤管理的事情交给杨仪,自己暂时离开汉中,亲赴成都,亲自督促这次总动员,往关中运送兵员和粮草物资。但如果刘备还是打算留在陇山道按兵不动的话……那诸葛亮建议,既然已经完成了断陇,那长安就是随时可以进攻的状态,不如见好就收吧。别忘了,咱们身后还有一个凉州,那里可不算已经完全吃下来了。别回头把凉州晾的太久了,人心发生变化了,趁着咱们进攻关中的时候来个背刺……这可就不是小事了。第466章 凉州人选刘备当然不甘心。奋斗四十年,为的不就是匡扶汉室嘛。眼见大汉旧都就在眼前,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很容易让人心生唏嘘的。可唏嘘归唏嘘,刘备这时候还没到刚愎自用的地步,好歹没有跟历史上那样直接被二连刀,刘备的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二弟还在南阳拼命揍张辽,三弟就在自己的眼前,虽然自己的年纪确实不小了,但至今依然还能上阵征战,刘备虽然也感到了焦虑,但暂时还没有那种非要毕其功于一役的紧迫感。这次北伐,拿下雍州北部,凉州也已经一半在口袋里了,所有的战略目标,就差一个关中没有拿下……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诸葛军师说的对,还是先把能吃到嘴里的东西消化掉吧,凉州那地方已经晾了快三个月了,再不去攻取,恐怕人心有变。毕竟,凉州那地方现在名义上还是曹魏的地盘,各郡官吏大多是曹魏集团正式任命的,凉州刺史郭淮虽然已经撤退到了关中,但护羌校尉苏则还在凉州。可别小看这个护羌校尉……听名字似乎只是一个低级武官的官衔,但实际上,大汉有几个校尉,权利是很大的。比如说司隶校尉,官名是校尉,但这个职位是统管京畿地区防卫和治安的,而且是军政统管,职权还在京兆尹之上,基本等同于其他州的州牧。又比如说护羌校尉,以及曹操平定乌桓后设立的护乌桓校尉这两个官职,这是边境武官的最高长官,统领整个边境军力,跟州牧,刺史互不统属,官职大小却不相上下。所以理论上讲,护羌校尉苏则还在凉州,那么凉州就还有足够的军力抵抗刘备,而且三个月的时间,也足够护羌校尉苏则征召训练一批新兵士卒了。之前苏则一直没动,除了凉州本地有动乱以外,苏则本人也未必没有坐观成败的意思……但如果拖的太久,凉州又久不服中央,万一苏则拥兵自立,不服管束,那这个凉州又得继续打下去。刘备军的后勤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两线开战,肯定是应付不过来的。现在关中地区曹军的势力依旧不小,单从兵力而言还是占据上风的,现在又收拢兵马坚守三辅,刘备要进攻关中免不了又要对峙上一段时间才行……倒不如转身进攻凉州,把凉州先彻底吃下来再说。关中嘛……打通了褒斜道,手里又有陇山道,刘备想什么时候攻打关中其实都可以。在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后,刘备跟庞统,法正两人商议,该怎么攻略凉州。这次北伐,庞统和法正在汉中时制定好了大方略之后,整个北伐过程中,两人基本都只负责一些战术层面的东西,具体的战略实施和战略变更,全都是刘备拿主意,庞统法正只是负责出建议而已。现在刘备要调整战略,不再进攻关中,反而把攻略重点放在凉州,庞统和法正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依然尽心尽责的帮刘备筹划攻取凉州的事宜。不是这俩不顶事,他们俩就在军中,对现在刘备军的情况再了解不过了,刘备进攻关中也好,掉头攻略凉州也好,其实都在大战略的框架内,并没有什么出格或者冒险的地方,这俩也犯不着去劝谏什么。只要主公不作死,那当军师的,做好出谋划策的事情就可以了。凉州这地方,那就没有必要让刘备兴师动众的亲自去讨伐了。在庞统和法正看来,现在已经实现了断陇,关中和凉州的联系已经彻底被切割开了,以凉州那帮土豪们的德行,这种时候是不可能会为了曹魏政权拼死抵抗的。刘备只需要正式任命一个凉州刺史,一个护羌校尉,带领数万人进入凉州,大概就可以传檄而定,一举拿下凉州了。有一说一,法正和庞统都不是太看的起凉州的那帮土豪,但这不是两人轻敌,而是这年代的共识。凉州那地方,跟大汉中央朝廷若即若离了近百年,一直都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地方,你指望中原腹地的世家大儒们还能看得起凉州这地方么?!受到这些世家大儒的影响,凉州这地方的人,一直在世人的眼里属于没啥德行节操,墙头草两边倒的性格,这样的凉州,需要看得起么?!历史上曹丕称帝,任命贾诩为太尉,结果孙权知道后,对曹丕一顿嘲笑,甚至说曹丕用贾诩为太尉,这是要亡国的征兆。那么问题来了……贾诩是没能力么?!显然不是。贾诩的能力毋庸置疑,要是放到合肥,能再吊打孙十万好几次的。真正的原因是贾诩是武威郡人士,正儿八经的凉州人……用反复无常的凉州人当三公,就是在东南边地的孙权都看不起曹丕,觉得这是曹丕压根不懂用人。连孙权都这么想,你让其他人还怎么去看待凉州?!所以嘛,法正和庞统的建议就很容易理解了……就凉州那个墙头草两边倒的地方,只要大军压境,他们肯定会选择投降的。真正要注意的,是之后对凉州的治理,如何让凉州不成为中央的财政负担,同时又可以给刘备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