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的渭水结冰,船队无法出征?!没关系,张郃根本没想过用船队运兵运粮。张郃命令全军携带十日干粮,轻装急进,沿着渭水河岸的山间小路,翻山越岭,快速支援上邽。张郃这个人,素来都是以“识地势”著称的将军,对地理环境的侦查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宕渠被张飞揍了一顿后,更是把地利优势看的非常重。因此,张郃既然敢做出沿着渭水河岸翻山支援上邽的决定,那肯定意味着张郃已经找好了从关中通往上邽的陆上道路,否则他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更别说,这条路其实张郃不是第一次走了……七年前,夏侯渊西进攻击马超,解凉州豪强之围,就是逼着张郃走的这条路进入的雍州北部,这条路,张郃已经走过一次了,有经验的很。做好一切行军准备后,张郃亲自领三万步卒出发,沿着渭水河岸翻山越岭挺近上邽,而这个时候的张飞,确实没有想到张郃会从渭水的方向过来。张飞不是没有防备,但就像张郃所想到那样,张飞关注的,是渭水方向的水流情况。从关中来援上邽,一般人想到的都是从渭水坐船逆流而上,毕竟船只运兵运粮更加方便一些。可现在渭水结冰,大型船只根本无法行走……只要渭水不化冻,那么张飞觉得就不用去担心渭水方向会有曹军到来。可谁能想到,张郃在大冬天的带领士卒翻山越岭,沿渭水两岸的山间小路进发,花了七八天的时间,硬是偷偷的抵达了上邽,并且联络了在上邽城内坚守的郭淮,两路出兵,夹击了正在进攻上邽的张飞军。张飞猝不及防之下,确实被张郃领兵一阵驱赶,同时上邽城内的郭淮也动用了自己从凉州带到上邽的三千骑兵,一阵突击之下,张飞顿时损失惨重,不得不后退二十里,重新建立营寨和防线。张飞到底也是名将,虽然被这么两面夹击,败退二十里,但麾下士卒并没有彻底溃散,张飞立寨后收拢残兵,最终聚拢了数千人据守,同时赶紧给刘备和张溪双方发出了示警信息。而张郃解了上邽之围,显然也没有就此收手的意思。还有一万刘备军在街亭呢,现在不一定就知道了上邽的战况,而从上邽到街亭也不过是四五天的路程……张郃想打一个信息差,直接吞下这一支街亭守军。这样的话,张郃就可以彻底打通陇山道,占据陇山,控制街亭,略阳,上邽一线就地组织防御,再配合后续曹丕的援军,这样就可以阻止刘备断陇,保留曹军进入雍州北部和凉州的通道了。两百年前的光武帝就是通过这一手,最终掌握了陇山,从而彻底消灭了西北狼隗嚣……现在张郃不过是照方抓药而已。所以,张郃并没有对张飞所部展开追击,而是直接掉转进攻方向,进攻略阳,打算在占据略阳后,直接进攻街亭。然后……张郃和张溪直接撞上了。第439章 略阳遭遇战张溪总觉得不放心,感觉上邽方向要出事,故此留下王平带领三千人防守街亭要道,自己领兵七千,往上邽方向行进,查探情况。而几乎是同一时刻,张郃暂时击退了张飞,解了上邽之围,紧接着安排郭淮继续在上邽坚守,牵制张飞,自己则率领两万士卒轻装急行,准备借着信息差,配合街亭正面的费耀前后夹击,全歼街亭守军。张溪没想到张郃会这么快的击退张飞,而张郃也没想到张溪没有乖乖的在街亭等死……两支军队,在略阳城附近突然遭遇。这是一场谁也没有料到的遭遇战。双方一开始都有些愣神,但双方的主将都不是白痴,几乎同时做出了反应。张郃的反应不用问,肯定是趁着刘备军反应不及的时候立刻进攻,毕竟他带来的人多,即使是遭遇战,他的底气也更加足。而张溪瞬间安排士卒变成防御阵型。一方面,是张溪下意识的行为,遇到这种突然情况,先防御,再看情况进行反击。另一方面,张溪带来的士卒太少,而他比能得知的情报更少,所以不得不先采取防守态势。张郃好歹知道张溪手里撑死就一万士卒,而张郃带着两万士卒,怎么想都是自己占优的情况……可张溪并不知道,对面的魏军到底有多少人,为什么会出现在略阳城附近,这时候张飞军的状况如何等等,这些情报,张溪一无所知。率先采取守势,暂时先防守一波,可以给张溪争取时间,判断出目前的局势,给自己做决策争取时间。一场遭遇战,直接在略阳城外打响。而略阳城内的守军,现在有些瑟瑟发抖的看着眼前的两军相争。略阳城内并没有多少守军,这个地方,一开始的时候张飞和张溪都没有安排人手守卫。虽然说略阳也是战略要地,但前有上邽,后有街亭的情况下,只要这两个地方不是同时出现问题,否则略阳就没有必要安排人防守。而如果两个地方同时出现了问题,仅靠略阳一个地方也守不住。所以呢,略阳城内的守军,还是张溪路过略阳的时候,派出了一百士卒,象征性的宣示了一下主权,占领了一下而已。这些人能做的,大概就是在城楼上给张溪的七千士卒当当气氛组了。张溪能胜,用不着他们出城作战,张溪败了,他们这一百人也守不住略阳城……根本指望不上。而城外的两军,同样谁也没有把略阳城当回事……猝不及防的野战,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的其他因素。张溪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是不是可以想办法退到略阳城内去坚守……毕竟自己的兵力比对面少,硬拼真不好说谁更强,有城墙守卫的话,防守就容易的多。但,不行,绝对不行。因为是一场遭遇战,谁都不能轻易撤退,一旦下令撤退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能退到略阳内,军心士气散了,也根本不可能守住略阳。遭遇战就是这样,必须打,打到一方撑不住溃散,否则的话,绝对不能退。而接下来要比拼的,可就是单纯士卒战力,以及双方将军的指挥能力了。张郃不用问,征战数十年的名将……虽然前几年让张飞暴揍了一顿,被张溪口嗨为“爬山将军”,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张溪嘛……嗯,张溪其实也不差了。从军十几年,一直都在中军决策层呆着,自己也不是第一次单独领军了,指挥七千人防守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真要说起来,在山地作战的经验上,其实张溪还比张郃更加丰富一些……毕竟张溪这几年不是平南中就是出祁山的,打了好几年的山地战了。而张郃显然没有张溪这么丰富的山地战经验。张郃这些年虽然经常在凉州作战,但张郃更多的也是指挥骑兵而不是步兵,真正有步兵指挥山地战经验的时间,大概也就是跟随夏侯渊镇守汉中的那段时间吧。可那段时间,张郃守城的战绩还行,野战的战绩是真的没法看……比如在宕渠,就让张飞摁在地上摩擦,最后不得不爬山逃跑。所以两人一交战,反倒是张溪的防守组织做的游刃有余,而张郃虽然指挥进攻也没有什么纰漏,但总让张郃觉得不甚满意,感觉差一口气的样子,始终不能突破敌军的防线。慢慢的,张溪也渐渐的习惯了张郃的进攻,看着张郃指挥士卒发动攻势,一阵攻势无果后慢慢退回,立刻组织第二波……张溪顿时明白,张郃的山地战经验有,但并不充分。在山地里作战跟平原上是不同的。山路不平,士卒在进攻和回撤的时候会比在平原上更加消耗体力,所以要进攻,就必须一鼓作气,进攻不能停歇。但一旦停歇后撤后,是不能马上组织第二波的进攻,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休整。不然的话,就会跟现在的曹军一样,除了第一波攻势比较凶猛外,接下来的几次攻势,战斗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到最后,连后撤都显得阵型有些凌乱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