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如果现在选择南下,转道进攻武陵的话,以江东军现在五万的兵力,要横扫荆南两郡,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是陆逊现在的想法,很保守,但也很务实。事实上陆逊一直是这样的人。历史上陆逊镇守南郡,数次北攻襄阳,都是点到为止,在保证自己没有大损失的前提下,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这里面固然有江东改变了战略思路,只想割据江东自守的缘故,但同样的,跟陆逊本人的用兵理念也是分不开的。而这点上,吕蒙是更加激进一点,他觉得,如果还有把握的话,博一下,也未尝不可。本身吕蒙选择偷袭荆州,也是在搏一把,虽然战前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用间,还是收买人心,但真要打起来,战况会如何,真不好说。也许会向历史上那么顺利,但也有可能跟现在这样进退维谷。陆逊明白两个人之间的用兵风格的差异,同时也知道,这时候的江东军,最忌讳出现不同的声音,因此陆逊虽然不同意吕蒙的战略想法,但并不打算说出来。相反,陆逊主动在吕蒙的思路上延伸,考虑了一会儿,才说道,“若都督欲强攻江陵,请遣一将,西出宜都。一者,断绝宜都之兵来援,二者,将来据守江陵时,宜都可堵住西川之兵。襄樊北邻曹境,关羽必不敢轻离,若无益州之兵来攻,则南郡安矣。”吕蒙听到陆逊这么说,才脸露微笑,对着陆逊说道,“我意亦是如此,只是欲得一良将,前往攻取宜都……不知伯言可愿担此重任?!”陆逊赶紧拱手抱拳,接令说道,“敢不效命。”吕蒙大喜,当即调拨了五千兵马给陆逊,让陆逊稍作准备,西出攻取宜都。等到陆逊离开营帐,前去准备后,吕蒙这才微微的松口气。陆逊的建言,让吕蒙放心不少。吕蒙营中有不少的将领,本来攻取宜都这件事,是轮不到陆逊这个没啥领兵经验的人出马的。但吕蒙是真的不放心。让这些将军们去进攻宜都,吕蒙真怕他们磨洋工,毕竟在他们看来,什么江陵城,什么南郡,根本不重要。有点眼光的人,会要求自己南下进攻武陵和零陵,据长江自守。没有眼光的人,就想着直接退兵,反正不要让自己有大规模的损失就好。只有陆逊,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和战略目的在思考的。当然,也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即是陆逊这次代为镇守陆口,负责运粮,他并没有把陆家的私兵给带来,去攻宜都的士卒也是自己派给他使用的,他没有理由因为不想损失过大就磨洋工。至于江陵……吕蒙决定,等三天后,大批粮草补给到了之后,就开始强攻。现在,先打造攻城器械为要。那个可恶的偷袭者,烧毁粮仓还不算,把前几天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都给烧毁了七七八八,现在必须重新打造了。吕蒙在忙着做攻城的准备,而四百里外的宜城,州泰率领的襄阳援兵已经离开这里,出发前往当阳县。州泰其实挺郁闷的。作为一个县令,他被张溪征召入伍后,只有在进攻临沮的时候发挥了一下作用,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了。在宜城驻守去见,州泰也曾经幻想过,胡修和吕常两人会不会出城来进攻自己。毕竟当时襄阳城内有两万多士卒,而自己咋宜城驻守的兵力,只有三千。可这俩怂货,一直到关君侯水淹七军,都没有胆子出城一战,更没有胆子往南郡方向跨出一步。拜托啊,你们俩手里可是有着两万人那,哪怕分出一半来进攻也可以啊,这点胆子都没有么?!说真的,州泰非常鄙视胡修和吕常两人。再之后,关君侯进攻襄阳,襄阳投降,州泰就没有继续在宜城驻守的必要了,他被关君侯给叫到了襄阳城里,负责降兵的改编工作。好吧,这也是个工作,做好了也一样有功劳……州泰知道自己是寒门出身,因此也没有太过计较,有工作做,总比被放在宜城,跟闲置了一样要好的多。但这份工作没做多久,关君侯突然让自己把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送去南郡安置,然后再让自己从南郡抽调的一万人,带回襄阳。送于禁去南郡,就是个跑腿的活,根本不难,随表找个人去做都行。但领兵万人回襄阳,对州泰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挑战。州泰还没有带领过一万人的士兵呢。这次虽然只是赶路到襄阳,并不是指挥作战,但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别以为带着一万人赶路的事儿容易做,真的,一般没有经验的人根本做不好。人一多啊,事情就多,管理起来也麻烦,更别说还得负责这些士卒在行进过程的吃喝拉撒,什么时候安营扎寨,什么时候拔营出发,夜间注意防火怎么办,巡逻岗哨怎么安排,遇到天晴的时候行军多长时间,遇到大雨天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安营扎寨,士兵士气低落了该怎么激励,士兵不听指挥瞎行动该怎么处罚,士兵生病了怎么办,遇到水土不服怎么办,军中出现了瘟疫怎么办……等等。真别说把事情交给手下去做,你得知道这年头的中低层士卒和小校,几乎百分百的都是文盲,这些人之所以能升为一个小头领,大多是因为作战勇猛,并不是管理有方。如果命好遇到一个愿意提点一下的主官,小校可能还能知道一点管人的技巧,但如果没人提点,这些人只会按照自己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就叫手下去怎么做。可一支部队里,每个人的境遇都不同,因此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处理方法也不会相同,你指望一群底层出身的文盲们能帮你协作好统帅部队,真就是想瞎了心里。所以啊……扯个题外话,现代人真的要穿越回古代去,光带兵这一项,就可以让很多人直接被淘汰掉。当个文官吹吹牛逼混混日子还行,只要领兵,没几个不出乱子的。好了,再把话题扯回来,扯回州泰……这一次领兵万人从江陵行军到襄阳,虽然只是跑腿,但州泰觉得,对自己的锻炼还是很大的。但就一点不好……这玩意儿虽然也算军事行动,但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论功行赏的行为。虽然自己收获了经验,但够不上升职的条件啊。现在好了,自己的机会来了。关君侯突然又命令州泰,领兵一万人,尽快救援在苦战的江陵城……这次不仅仅是行军了,还有救援任务在身。正儿八经的大战功劳,就等着州泰去获取了。第339章 陆逊攻宜都州泰带着襄阳的一万援军,快速行军,赶往江陵。有了之前带队的经验,这次的州泰,行军速度比起之前要快的多。再加上这次是救援江陵的军事行动,州泰也想着立功受赏,因此嘛,一路上州泰是采用半急行军的方式,催促士卒快点赶路的。当然,州泰也知道军士们一天行进的极限在哪里,本身也不是没脑子的人,即使他着急立功,但他同样也知道,如果过度压榨士卒,即使士卒一路上忍下来没有兵变,到了江陵他的援军也不会有多少战斗力的。这样的援军,到了江陵也没用。因此,尽管州泰真的着急立功,但到底没有昏了头脑,急行军归急行军,士卒虽然也会抱怨,但在州泰的控制下,倒也没有产生不满。这就显出之前州泰领兵万人从江陵到襄阳的经验重要性了。如果州泰没有这种领兵万人的经验,那么他现在估计得一边行军一边摸索,绝对不敢采用急行军的方式去救援江陵……那就天知道什么时候能赶到江陵了。毕竟已经十二月了,荆州大地今年也不是暖冬,随时可能下大雪封路的。州泰一路急行的赶往江陵支援,而陆逊,则是领兵五千人,偃旗息鼓的绕开大路,往宜都郡的方向行进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