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人确实可能有些小矛盾,但并不影响两个人一起合作,跟关羽作战。而曹操一直没有接到任何许褚告状的文书,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曹操的猜测。如果两个人关系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许褚不会一封信都不给自己写的。所以,曹操虽然有些忧虑,但并没有把这事儿太放在心上,继续带兵前往长安。而快到长安的时候,曹操再次接到了于禁的书信,信中讲述了许褚击退关羽,占据关羽营寨的事儿,同时,于禁也委婉的想曹操说了一下,许褚不听将令,夺权擅自进攻的事儿。而许褚,依然没有任何的书信给到曹操。曹操彻底放心了。于禁作为一军主帅,被许褚夺权这事儿,肯定会很敏感的,会写信跟自己告状也属于正常。但于禁到底没有隐瞒了许褚的功劳,而是写信告诉自己,这就说明,于禁和许褚之间,虽然有些不合,但并不影响军中士气和团结。否则于禁不可能还给许褚报功的。而许褚依然没有写信告状,那就说明于禁也没有真正在营中为难许褚。所以,这大概率是对军务有不同理解,两个人有些矛盾而已。而且曹操更关心的,不是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矛盾,而是于禁在信中说的,许褚击退了关羽,逼迫关羽移营。虽然细节如何曹操还不知道,但从这个战报上来看,于禁军是占据上风的。这才是让曹操最高兴的事儿。这样的话,关羽进攻襄樊,已经不足为惧了,现在自己可以放心大胆的西进汉中,在汉中跟那个织席贩履之徒决一胜负了。不过于禁和许褚的事儿吧,曹操也不能放着不管,所以他亲自写了一封信给于禁,对于禁多加安慰,同时也写信给许褚,让他不要耍性子,听从主帅于禁的安排,不要再夺权抢功了。凭借击退关羽,逼迫关羽移营的功劳,就足够给许褚封侯了,之后安分点,别再折腾了。曹操写完这封信后顿时轻松不少,继续率领大军进驻长安,在长安安顿下来后,曹操又给夏侯渊写了一封信,告诉夏侯渊坚守待援,最多还有半个月,他就能带领十二万大军前去援救夏侯渊了。再然后吧,形势就急转直下了。襄樊暴雨,关羽水淹七军,自身毫无损失的击溃了于禁的三万多大军。紧接着,满宠失守樊城,跑到长安面见曹操,详细陈述了此番襄樊之战的经过,听的曹操目瞪口呆。数十年都没有遇到过的大雨,关羽军犀利的野战能力和攻城能力,都让曹操在考虑一个问题——许都,该怎么办?!第306章 江东的决定曹操想要迁都了,不过不是迁他大魏的都城,而是大汉的都城。大汉天子在许都,而许都距离襄阳,实在是太近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耿纪韦晃是在这个时候联络关羽发动叛乱,那曹操可能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大汉天子就会被关羽给接走。许都已经非常不安全了,必须把大汉天子迁到洛阳,甚至是河北才行。而同样的问题,关羽打下了樊城,樊城距离宛城也非常近,整个南阳郡都会不稳,而南阳郡一旦不稳,长安同样会不稳。而这会儿宛城的侯音叛乱还在继续,曹仁虽然数次击败侯音,但宛城到底还没有彻底拿下。一旦关羽在曹仁击破侯音前,跟侯音联合夹击曹仁,曹仁也难逃一场大败。这么以来的话,关羽就会占据整个荆州,进而窥视中原腹地。曹操肯定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出现。因此,曹操召集了自己行营中的文武百官开会,商讨接下来的应对方案。大部分的人,都是主张迁都暂避关羽锋芒,至于宛城,也可以暂时放弃,让曹仁退兵前往洛阳镇守,同时曹操派兵坚守武关,拱卫长安,防止关羽北上。然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堵截关羽。只有两个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一个,是平阿人,叫蒋济。另一个,是河内人,叫司马懿。两人的主张一致,认为关羽水淹七军虽然听起来吓人,但那到底不是关羽的谋略,只是天时不巧,导致汉水暴涨的缘故,并不能证明关羽有能力去偷袭许都或者进攻宛城。可曹操一旦迁都,那影响实在太大,甚至会给人一种曹操惧怕关羽进攻的感觉,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中原一带就会人心浮动,再想收拾回来,可就太难了。关羽但凡有点政治头脑,一定会联络汝南,司隶等地那些对曹操不满的人起事,这样的话,中原地区就会遍地烽火,重回诸侯割据时代了。所以,肯定不能迁都,哪怕派兵加强许都防务,也不能迁都。再一个,两人都认为,关羽攻取樊城,江东孙权,未必会乐意看到这一幕。一旦刘备攻取汉中,东出东三郡,联结襄阳,那么刘备的地盘就彻底串联了起来,势力在得到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会彻底堵死了江东往西侧发展的空间。孙权未必会愿意看到刘备强大起来。因此,两人都认为,可以联络江东的孙权,让他出兵进攻南郡,截断关羽的后路。不管这事儿成不成,都能让关羽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北上。而这个时候,魏王曹操就有足够的时间进军汉中,支援夏侯渊,挫败刘备攻取汉中的阴谋。两人都认为,襄樊失守,虽然会让中原腹地门户大开,但中原之地曹操的军卒战力占优,也不是没有坚城和险要可守,问题还不大。但如果失去汉中,曹操就失去了进取益州的跳板,同时陇右和关中,随时可能遭到刘备集团的攻击。关中之地可能还好点,刘备集团要进攻关中,首先得翻过秦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陇右就不好说了。刘备集团只要占据陇山,实现断陇,就等于是切断了关中和陇右的联系。以陇右这一百年多年来叛了降,降了叛的德行,到时候肯定不会再听从朝廷的命令,肯定会跟刘备联合到一起。一旦让刘备正好好凉州各大势力,整个陇右听从刘备的命令行事,那么刘备集团就可以从秦岭和陇右同时出兵进攻关中,关中才有可能真的守不住。所以,襄樊不重要,汉中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坚守汉中。曹操思虑了良久,最终决定采纳蒋济和司马懿的计策,以蒋济为使者,前往江东联络孙权。曹操亲自给孙权写了信,表示只要孙权出兵进攻南郡,事成之后,曹操就会以朝廷的名义,封孙权为车骑将军,吴侯,加九锡,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孙权对江南地区的割据。虽然刘备也曾经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但那只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承认而已,在朝廷层面,孙权依然只是一个讨虏将军而已,连交州的士燮都不承认孙权是什么车骑将军。可现在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封孙权为车骑将军,吴侯,而且加九锡,这就让孙权统治江东有了明确的法理基础,而且吴侯的爵位和加九锡的待遇,也代表着孙权有了进一步的可能。这显然比刘备那个假客气的表奏要有效的多。做完对孙权的封官许诺自后,曹操又派遣夏侯尚率领一万士卒前往支援曹仁,让曹仁尽快平定宛城侯音叛乱,同时又派司马懿率领一万士卒,前往许都加强防守,同时给了司马懿丞相府长史的头衔,让他总领许都防务。做完这些,曹操继续坐镇长安,等候时局变化。而江东方面,随着关羽水淹七军,攻破樊城的消息传到陆口,陆口守将吕蒙就病了。是的,是真的病了,吕蒙确实得了病。吕蒙这个人啊,早期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作战以勇猛著称……这样的人,身上要没点伤啥的,根本不可能。年轻的时候身体好,还能扛的住,现在慢慢年纪大了,伤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再加上自从接任鲁肃之后,吕蒙每天既要处理军务,又要处理政务,他本身之前也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处理……事情是越来越多,每天劳心劳力的忙到很晚才能睡,隔天鸡叫就得起床,吕蒙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