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张溪对于禁有什么意见,其实张溪真的挺同情于禁的,想到于禁以后的一些遭遇,还真不如让他死在樊城比较好。其实真要说起来,于禁在投降关羽后,也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曹魏的事儿,后来江东偷袭荆州,于禁也没有说帮着关羽守城啥的。往最坏了想,也就是于禁老了怕死,只求保命……遇到这样的大洪水,你让于禁能怎么办?!可曹丕干的,那叫人事儿?!曹操了不起感叹一句于禁不如庞德,结果曹丕直接在太庙外墙上画“于禁受降图”,还故意让于禁去祭祀曹操……简直是杀人诛心。回头你再看看人家刘备是怎么对待黄权的?!黄权不得已投魏,刘备说是自己对不起黄权,善待了黄权在益州的家小,到了诸葛亮秉政,这一点也没有变化,黄权之子黄崇后来还出仕了蜀汉。而刘备病逝后,整个曹魏都在欢呼,只有黄权落泪……这才叫君臣相得好吧!!!有时候啊,人的际遇就真的很难说。张溪虽然也认可曹操的那句“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乱,反不如庞德邪?”的话,但这话曹操有资格说,你曹丕一个坐守江山的玩意儿,也敢羞辱于禁?!还不如让于禁死在樊城算了,起码死后哀荣不会少,子孙也不会被人欺负。张溪本意是成全于禁的一世英名的,但……关平不让啊。第一,于禁是曹魏大将,若能劝降于禁,以后对曹魏征战,有着不小的模范作用。第二,于禁到底是一军主帅,如果连于禁都杀了,其他曹军败军又会怎么想,这难免会对后面的收降行动产生影响。倒不如先试着劝降,如果于禁不降,那么再杀了他,也算是尽到了双方的战场义务,可以降低曹军对荆州军的抵触心里。所以嘛,关平劝阻了张溪,并且亲自走到船头,对于禁行后辈礼,请求一叙。于禁当然知道关平想要做什么,他沉思了很久,拨开了护卫在自己身边的护卫们,主动向前,跟关平拱手而言。“于禁罪人,本当一死以谢天下。”于禁对着关平说道,“只是如今,士卒受某所累,饥困交加,于禁固然该死,但士卒无辜。望请少将军救援一二,待事后,于禁听凭少将军处置!”关平闻听,拱手应诺。第301章 于禁于禁这个话,其实就是变相的选择了投降。稍微换位思考一下,张溪也能明白,为什么于禁会投降了。还真的不是于禁怕死。征战几十年的人,突然说怕死乞降,张溪多少还是不太相信的。不管是哪本史书,对于禁的投降,大多只是用了一个“降”字,没有“乞降”或者“请降”的用词,本身就说明了,于禁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那样,是主动投降的。于禁这个人吧,是属于那种为了国家大义不顾小节的人。当年昌豨反叛曹操,被于禁等人围攻,最后昌豨发觉打不过,就决定向跟自己有旧交情的于禁投降,以为能保住一命。结果于禁以曹操设立的军法为由,直接斩杀了他。而后来,于禁治兵,法度严谨,用法严苛,虽然练出了一批精兵,但士卒们并不喜欢于禁。这两件事,被裴松之诟病,说他是“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得个“厉”的恶谥是理所当然。而陈寿也对于禁评价为“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直接盖棺定论。但有一说一啊,这两件事,于禁确实没有顾及到朋友之义,也没有做到与士卒同心……可都是对自己无利,对国家有利的事儿啊。再退一步说,裴松之也好,陈寿也罢,都没有觉得于禁投降关羽,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儿。还是人家李贽说的好: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一身辨曲直,真良将也。所以啊,现在于禁请求关平收拢曹魏降兵,只要能保证这些士卒存活,他这一生的名誉荣辱,都可以交给关平处置……反倒是让张溪觉得,这才应该是于禁的做派。突然间的,张溪反倒有些敬佩于禁了。关平得到于禁的承诺后,指挥船队去收降附近的曹军败兵去了,而张溪嘛……挺热情的邀请于禁上船一叙。但于禁拒绝了。并且对张溪表示,只要关平收降完这些散于四处的曹魏败兵,那他于禁自缚上船,听候发落。在关平没做到这点前,于禁是不会主动上船的。嗯……行吧,反正早晚有你上船的一天。张溪也不着急,慢慢的等着,等关平在四周搜寻,收降曹操的败兵……忙活了好几个时辰,终于在天黑前,关平收降完毕,前来面见于禁。于禁长叹一口气,解下自己的配剑,双膝跪地,举过头顶……这是标准投降的举动。张溪这时候才正式下船,取过于禁的配剑,表示接受了于禁的投降。然后,赶紧的吧于禁请入船舱,命人好生伺候,等于禁清洗梳理,换好衣服后,再请于禁详谈。顺便摆上酒宴,人家于禁在大雨里浇了三四天了,喝点酒暖暖身子,别回头感冒了……毕竟一大把年纪了。于禁可是跟关羽差不多年纪的人,五十几岁的老将了,身体可不比以前。于禁收拾完毕,来见张溪,坐下后,一言不发。实在不知道说啥好啊。前几天,他还是魏王老臣,统帅一方大军,左将军,假节钺的重臣……现在已经是阶下囚了。虽然投降了吧,但……投降之人也是要面子的。张溪这时候倒是眼力见上升,看出了于禁的窘状,所以主动说话,介绍一下自己。于禁一听说眼前的年轻人是张溪,倒是诧异的打量了张溪好几眼。对现在的荆州军,于禁可能就认识关羽,对张溪的了解,大概就是停留在知道名字的程度上。但于禁总也是知道,张溪也是刘备军中一员“文武双全”的将领,曾经在巴东郡之战的时候,让夏侯渊吃了一个小亏……其他的,于禁就不知道了。现在一看张溪,不过是三十岁左右的样子,也微微的有点吃惊。自家大儿子倒是也三十多了,但成就比起眼前这位来,真的就是小巫见大巫。再回想一下曹魏的中生代将领们……算了,还是别比了,这些人,哪个能有本事跟夏侯渊对阵,还能让夏侯渊吃亏的?!于禁突然觉得吧,自己先输给了天时,又败在了关羽和张溪这样的组合手里,好像也不算太冤。不过嘛,嘴硬还是要嘴硬的。“此非汝等之功,不过天时不便尔!”于禁一边喝酒,一边重复着这句话。张溪就笑笑,然后把关羽原本的计划安排,全都告诉了于禁。“纵使无此天时相助,将军驻扎低处之时,便已注定胜败。”张溪笑着对于禁说道,“况且如此大水,我等亦未曾预料,如今却是我等收降将军之众,岂不是关将军之功?!”于禁顿时沉默不语。如果张溪说的都是真的,他们早就做好了决堤淹营的计谋,那么确实,自己虽然不至于跟现在这样被俘,大概也免不了一场大败。再加上同样是面临天时变化,关羽却能提前做好准备,而自己即使发现了问题,依然没有能摆脱被大水围困的命运……谁胜谁负,已经很明确了。于禁也不想再找什么理由了,反正自己是败军之将,说什么都是错的。张溪招待完于禁,把于禁送入船舱休息,然后全军转向,往西侧的樊城进发。于禁在船舱里呆了没多久,突然又走出了船舱,来到张溪的座舱内,主动找到张溪请命。“老夫与樊城守将满宠有旧,将军若欲前往劝降满宠,老夫可为代劳……只是不知将军可敢让老夫前去劝降?!”于禁板着脸,对张溪说道。张溪却笑笑,说道,“不劳老将军前往……此番前往樊城,不过是去看看情况,溪并无劝降满宠之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