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呢,这些年,邓艾一直帮着张溪处理州郡文书,是越来越像一个文官了。这让邓艾相当的失落。倒不是不想处理文书,主要是……志不在此啊。但师父的命令到底是师父的命令,邓艾不会违抗……但如果有实践的机会,邓艾还是想要试一下的。所以嘛,邓艾求着张溪,让他跟着张嶷一起去,他可以当张嶷的副手,帮他组建矿山营地。一方面呢,接受一下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也能跟着张嶷学习一下实际的兵法运用。因为张溪的耳提面命,邓艾多少沾染了一些他师傅的“谨慎”,虽然也自觉熟读兵书,但为了不成为赵括,邓艾还是很小心的寻求各种实践的机会,并没有一上来就要求领兵作战的意思。但是吧,张溪多少有点觉得不对劲了。历史上的邓艾,可是连偷渡阴平这种冒险到极致的计策都能想得出来的人,也就搭着对手是刘禅和诸葛瞻,才让他立下灭国奇功。但凡守绵竹的人是刘循,邓艾都得憋死在蜀中。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历史上那个胆大能包天的邓艾,现在怎么这么小心翼翼的,连组建个乡勇义营都要这么小心的向自己请示?!嗯……难道是我的锅?!再回过头来想想,好像自己这些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手不够,一直把邓艾当成一个文官在用……好像确实有点耽误这小子的成长了这小子可是成年了的,明年就该跟关家虎女完婚了……二爷难不成就是因为邓艾是文官,所以一直才对邓艾百般看不上眼的?!不是不可能啊,二爷那个性格,文官能跟他相处好的,大概也就是马良了,伊籍资格这么老,二爷也是爱答不理的。想来想去,张溪觉得,还是别让邓艾去跟张嶷瞎掺和了。张嶷虽然组建了矿区营地,但说到底,那些还是矿工,不是正规的士卒。邓艾又不是没有这个关系和机会,既然要去军中锻炼,那就让邓艾去关羽军中。哪怕再怎么看不上,邓艾总是关羽的未来女婿,有关羽照看着,邓艾不比去跟张嶷混更好?!因此,张溪建议,邓艾去关羽的军中效力就好。但小邓艾脸色变幻了很久,还是拒绝了。还说什么“大丈夫功名,当自取之”这类的屁话……没有我这个师父在,你小子现在还在汝南当屯田民呢。但张溪也理解小邓艾。二爷看不上小邓艾,以小邓艾那个极强的自尊心,显然也不会愿意靠着二爷的庇佑在军中锻炼。会被人说是走关系户才有的功业的。既然这样的话,张溪也不好勉强,又写了一封文书和一封给张嶷的私信,把小邓艾打发去跟张嶷作伴。等到张嶷调去关羽的军中后,那五千矿工,就交给小邓艾接掌好了。这样也算满足了小邓艾的心愿。但有一点……张溪又没有主簿了。第277章 议事主簿这个职位吧,就是张溪的私人秘书……其实有没有,全看张溪怎么想。张溪如果愿意劳心劳力一点,其实没有主簿也没什么关系的。而且,现在的张溪,也不是没有主簿的候选人……赵累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人选嘛。只不过本来是赵累和邓艾两个人一起帮着张溪处理公文,现在变成了赵累一个人来处理这事儿而已。以赵累的能力,多出来一些公文处理,想来是不会有什么压力的。因此,赵累正式上任,成为了张溪的主簿,全面辅佐张溪协调建安二十一年的秋收工作。嗯,嗯,这样的安排,挺好的……就是赵累忙的够呛。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帮马良,伊籍,王基等人制定赈灾计划,才刚刚忙完这一摊,秋收的事儿又来了。而且主君这个人,还是那种喜欢当甩手掌柜和人形印章的人,这让赵累怎么受得了。实在忍不了的赵累,对张溪谏言了好几次,作为一郡主官,不能就在公文上画个圈就完事儿了,对吧?!有些事情,是需要你作为一把手来决策,是需要你拿出主意的,不能什么事情都交给下面人去做。说好听点,你这是信任手下,但说难听点,回头你被手下架空了你都不知道啊。张溪想来想去,觉得赵累说的很有道理,总算是接过了一些原本就属于他的活,开始一起忙着准备秋收。而这次秋收结束后,关羽就已经发出了征召令,召武陵太守徐庶,零陵太守潘濬,公安守将文聘三人,前往江陵议事。徐庶和潘濬两个人暂时离开两郡的问题不大,郡中大小事务都有佐官负责。文聘这边比较麻烦,他是军中镇守将军,要交割公务,也得找个合适的人选才行。文聘在自己的手下里选来选去,最后还是决定,把公安暂时交托给张任负责。一方面,张任是川中宿将,军务方面非常熟悉,掌控一地守军不在话下。另一方面,文聘也是想试试张任,到底会不会在自己离开后,跟寄居公安的刘璋搞什么猫腻。张任的能力,是受到文聘的认可的,甚至两人的年纪都差不多,文聘觉得张任从能力到资历,都够镇守一方的。但文聘不放心的地方就是,张任虽然出仕了刘备集团,但对刘璋依然照顾有加,私下还是持臣礼……这个反应,既让文聘感慨,又让文聘不放心。感慨的是张任的忠心……他文聘当年都做不到这样。不放心的是,张任既然已经选择出仕刘备,那么就该跟刘璋切割干净,一臣二主这事儿,说出去都不好听。所以文聘这次让张任接受公安防务,就是要试探一下,看看张任到底会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而且有一说一,就张任和刘璋两个人,哪怕夺了兵权,占据了公安,对荆州的威胁也不大。毕竟公安只有万余人驻扎,其中有一半还是水军,身侧身后都是刘备集团的地盘,这地方张任靠着那些士卒也根本守不住。刘璋如果安分守己,那么刘备还不会对他怎么样,可如果他联合张任谋反,那刘备杀起来就不会有任何顾虑了。只要刘璋和张任不犯傻,应该不会自寻死路的。把军务交割给张任后,文聘在九月底的时候,到达了江陵城。虽然公安离的江陵最近,但文聘却是最后一个到的,在他之前,徐庶和潘濬这俩离的远的,反而是先到了。人到齐了,关羽也没有继续浪费时间,直接召开了军议。商量关于出兵襄樊的事情。军议开始前,关羽先给在场的众人看了两封信。一封,是两个月前寄来的,刘备给关羽的亲笔信,上面提起了出兵襄樊的目的。这封信就是关羽跟张溪两个人商量过的。另一封,是最近才到的,上面更加详细的表述了出兵的时间和目的。刘备表示会在秋收结束后,整理好粮草辎重,大概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出兵进攻汉中。至于荆州方面,刘备表示自己不熟悉情况,就全权委托关羽见机行事,但有一点,如果汉中之战进展顺利,刘备能在曹操反应过来前占据汉中,那么关羽就按兵不动。如果曹操已经在邺城起兵进军了,那么就要关羽相机进攻襄阳,拖慢曹操援助汉中的步伐,最好能吸引一部分兵力去襄阳,给自己减轻压力。至于江东方面,刘备也写信给了孙权,并且派遣孙乾作为使者出使江东,请求孙权出兵合肥,分散曹军的兵力部署……这个具体什么时候出兵,就不是刘备可以掌控的了第一封信,是讲述战略目的,第二封信,则是展现战略方向。从刘备的书信中描述,这次汉中之战,刘备考虑到了方方面面,整个大汉大地上,从东到西三面出击,由南往北进攻,让曹操疲于奔命,如果大家都能通力合作,曹操可能会被打的一蹶不振。虽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刘备觉得也不太可能,但不管怎么样,就荆州和汉中的两路安排,刘备认为自己拿下汉中,应该问题不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