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蒋琬随着刘备一起入蜀,刘备任命他为广都县长,目的就是考察他的治理能力……结果蒋琬倒好,他觉得官太小,实在不能展现他的才能,因此一个多月不理政务,就这么荒废着。然后刘备视察广都的时候,发现了堆积如山的公文,以及无所事事的蒋琬,顿时暴怒。刘备可没给蒋琬半天的时间来让他展现才能,而是直接要杀他。蒋琬大概是想通过这种怠政的行为引起刘备的注意,然后在刘备面前装个逼,展现一下自己的才能……然而刘备不吃这套,在他看来,蒋琬这纯粹就是不拿政务当事,不拿百姓当人。顺带一提哈,虽然《三国演义》里有描述庞统怠慢公务,然后被张飞发现,庞统装逼,半天解决一年公务,最后引起刘备重视的事儿。但实际上,那个时间线的庞统在刘备手下当县令的时候,也是因为怠政,然后直接被刘备给免官了。刘备在这方面,是真的眼里不容沙子的。最后还是诸葛亮力荐,然后鲁肃又特意写信给刘备,说庞统的才能让他当县长是屈才,刘备这才请回庞统,跟他认真交谈的。所以,刘备对于怠政这个事儿,是非常深恶痛绝的,当场要杀蒋琬,完全说得过去。蒋琬没有鲁肃帮忙写信,但好在诸葛亮还是欣赏他的能力的,再三劝说了刘备,让刘备消气后,诸葛亮这才把蒋琬给打发到张溪这边来,当汉丰县令。一来嘛,别留在刘备眼皮子底下惹人生气。二来嘛,诸葛亮也觉得蒋琬有点过分了,刘备手下的人,哪个不是从基层做起的,你蒋公琰再有能力,怠政算怎么回事?!诸葛亮虽然也欣赏蒋琬的能力,不过性子还是要磨一磨的,打发到张溪这边,有张溪照看,诸葛亮也比较放心。毕竟诸葛亮算是发现了,凡事张溪推荐的人才,虽然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但到了关键时刻,还真的挺好使。寇封如此,霍峻如此,潘濬如此……诸葛亮希望,蒋琬也能如此。张溪看完信后,明白了诸葛亮的苦心,也有点哭笑不得。谁能想到,未来堂堂的季汉四相之一的蒋琬,居然还有这样的叛逆期。先是召见了蒋琬,跟他攀谈了一下,确定一下这小子的心理状态。被刘备这一吓,蒋琬给人的感觉,多少有些颓废。张溪赶紧的帮着这位做做心理辅导,告诉蒋琬,真别觉得做基层工作丢人,当年诸葛军师在新野那会儿,干的就是一个县令的活。哪怕是张溪自己,也是从军中小官开始做起,后来到了刘琦那边也就是个督邮,论品级也就是跟县令平级而已。大家都是一步一步的从基层做起来的,就是蒋琬的表弟潘濬,他也是在刘备的幕僚里锻炼了三四年,这才当上了长沙太守,然后在这次荆南对峙的时候,拿命相拼,也不过是调任零陵太守而已。而蒋琬,本身就是诸葛亮夹带里看好的人物,只要安下心,低下头,老老实实的做出成绩,自然会得到提拔重用的。张溪这一阵抚慰,总算让蒋琬的心情好了不少。其实诸葛亮送他出成都的时候,也说过一些类似的话,只是当时的蒋琬心情不好,根本听不进去。这一路从成都到鱼复,蒋琬也冷静了一路,多少已经能体会到诸葛亮的苦心了,再加上张溪这么一劝,自然也就想通了不少。然后蒋琬就辞别张溪,前往汉丰县上任去了。再不去不行,快要赶不上春耕了。这年头春耕是大事,一县县令不在,很多事情没法推进下去,要是耽误了春耕,百姓就遭殃了。而张溪呢,送走了蒋琬后,也把精力放到了春耕上。当然,现在张溪有辅官了,不用事事亲为,所以春耕的事儿,张溪交给了杨汰全权负责,自己幕后监督就好。杨汰有事情做了,那么李球也不能闲着。宝源山的盐泉不是大部分都控制住了么,那就得抓紧时间重设盐官,安排盐户恢复生产,这事儿就交给李球去负责了。毕竟宝源山现在依然不算彻底太平,总有些山贼盗匪想要不劳而获的,这种时候安排负责人,肯定也要考虑他的统兵作战能力。而李球嘛,跟他那个族叔一样,属于是能文能武的类型。安排他来负责盐务,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第234章 清查土地建安十九年春天,巴东郡进入了忙碌的春耕阶段。有了不少人才帮助后,张溪现在总算是有了一点郡守该有的气度,不用整天累的跟条狗似的了。平时就在太守府处理一下公务,到了晚上,也终于有时间,陪陪自己的老婆孩子了。孙尚香对张溪的怨念,多少也减轻了不少。虽然呢,张溪夫妻俩都挺疼小暄暄的,但是吧,站在孙尚香的角度,还是希望能给张溪生一个儿子。这年头人的思维方式,张溪已经放弃去纠正了,而且以张溪现在的身份地位,也不是养不起二胎,所以嘛……最近这段时间,张溪和孙尚香一直都很努力来着。有些事,努力了就会有结果……到了三月底,张溪忙完春耕的事情后,也迎来了好消息。孙尚香再次怀孕了。再然后呢……张溪就失宠了。有了一次怀孕经验的孙尚香,自然知道该怎么养胎,所以嘛,这段时间,张溪直接被孙尚香给打包,送到了小八的房间里去。小八用又害羞又期待的眼神看着张溪,手上却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把张溪给生吞活剥了。都等了多少年了,答应了两年,现在又过了快两年了。这次张溪倒是没有矫情,毕竟小八也长大了,出落的越发水灵,这些年也是一直陪着自己,这份心意不能辜负了。最近这段时间,杨汰和李球跟张溪汇报工作的时候,都能很容易就能发现,郡守的心情是真好。这俩倒没有往张溪内宅的方面去想,只当是郡守比较满意两个人的工作。实事求是的来说,两人的工作确实完成的很好。杨汰全面主持春耕工作,他和杨戏,程祁,三个人兵分三路,整个春耕的时间几乎都在地方巡查,督促落实各县的春耕进行工作,非常的辛苦。而李球呢,先是领兵对宝源山几个较大的盐泉附近的盗匪进行了清剿,然后又安排盐户快速恢复生产,并且在三月份,押送了第一批出产的食盐,沿着盐水而下,抵达了巫县,交割给成都来的盐铁令。这两人都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引起了成都城里,刘备和诸葛亮的注意。杨汰还好点,毕竟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而已。但李球这个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宝源山的产盐,没点本事的人还真的做不到。甚至诸葛亮都写来信件,向张溪询问李球的经历,以及任上的表现。张溪倒是不介意帮着李球夸赞两句,但张溪也跟诸葛亮说了,起码的让李球在巴东郡干上两年,让宝源山的盐务恢复正常后,再做其他打算。现在的张溪,能找到一个用的顺手的人不容易。诸葛亮再次回信表示了同意,顺便的问问张溪,鱼鳞图册的事儿,开展的怎么样了?!这一问,倒是把张溪给问住了。张溪上任巴东郡,先是搞修路的事儿,毕竟没有通畅的道路,贸然搞鱼鳞图册,一旦有变,确实不太好收拾。而现在,经过一年时不时的休整,巴东郡内的道路已经修复的差不多了,也确实到了该丈量土地,制定鱼鳞图册的地步了。甚至在都江堰附近的“无主荒地”上,诸葛亮安排人重新开垦后,已经实行了鱼鳞图册制度,保障那些开垦荒地百姓的利益了。张溪想了一下,觉得现在事情也差不多上了正轨了,世家的力量也摸排的差不多了,也差不多该开始进行鱼鳞图册的制度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