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们是没办法了,那么谋士们呢……刘备转脸,看向了谋士三人组。谋士三人组也都发愁啊,这个刘循,有点棘手。攻城这事儿,无非就那么点手段。一个,是不计伤亡的硬攻……这是下下策,实在没办法的策略,毕竟攻城的伤亡太大,万一强攻不下,士气低落,甚至可能被对方反击,造成本军溃败。再说,雒城只是开胃菜,后面的成都才是大菜,你在开胃菜这边吃饱了,还怎么去吃大菜?!所以嘛,强攻不可取。第二个,就是用奇计。这个法正和庞统其实都挺擅长的,这俩人,也都是在往这方面考虑。但雒城这个城池呢,算是成都前最后的一道屏障,虽然不是军事关隘,但地理位置也非常的险要,城池修建在大道中间,只有南北门是正面临道的,东西门都靠近山地,颇为陡峭,军阵根本施展不开,也没办法翻山越岭的跑去南门进行南北夹击。所以,雒城真的就只需要守住一个北门,就可以阻挡刘备南下的脚步。但法正和庞统的奇计,还真的就应在这个翻山越岭上。法正表示,他昔年在雒城附近游历的时候,知道一条小路,可以从北门外翻山,通过小路直接通往雒城南门。然后庞统就觉得,可以利用这条小路,突袭雒城身后,南北夹击,说不定能一举破城。毕竟刘循现在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北门这边防御刘备,更不可能想到还有人能翻越巴蜀的山岭,这次突然出现在南门袭击,成功的概率很大。刘备都觉得这事儿有点道理,正要同意呢,张溪赶紧拦住了庞统作死的想法。好家伙,还以为没有什么落凤坡了,只要看好庞统别让他去前线督战,就可以避免这大脸盘子自己作死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兜兜转转了一圈,这个凤雏先生还是找到了落凤坡,自己硬要往里闯啊。第208章 山间小道“此计不可!”张溪当机立断,否定了庞统的作死计策,说道,“孝直先生仅仅游历,便知此路,刘循为一城守将,又久居蜀地,岂能不知此间地理?!此去必有埋伏。”张溪这话说的吧,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法正还是有话说的。“元长有所不知!”法正捋一下他的大胡子,想了一下,才说道,“此间小道,乃成都商贩,绕过关卡私运之道,官府尚且不知,刘循公子,平日不出成都,如何得知有此小道。”法正那意思,这条路,其实是成都的世家豪族们,绕过刘璋设立的收税关卡,往南面走私货物的道路。走私这种事儿,刘璋都是不知道的,刘循这个公子哥,平时都不出成都城的,他怎么可能知道。对此,张溪微微一滞,但也立刻反驳道,“孝直先生不可大意。那刘循,若非亲见,焉知其有这般守城本事。再者,为将者,不知天时,不懂地理,如何守城?!三者,纵使刘循不知,那张任亦是川中名将,莫非连他也不知么?!”这么一说,法正也有点含糊了。主要是法正也没发现,这个刘循居然有这般守城的本事。不是说随便放个公子哥出来,就可以守城的,更何况还是有模有样的阻挡了刘备军连续进攻一个月。这样的人,放在任何一个地方,吹捧一些,称之为“川中名将”并不过分。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人,真的会连自己防守区域的地理都不了解么?!这个时空,可没有什么“张松献图”,张松甚至连刘备的面都没有见到。毕竟张松去江陵见曹操的时候刘备在江夏,而刘备取荆南四郡那会儿,周瑜正在围攻南郡,张松根本没机会跟刘备勾搭上,两人最多只有几封书信往来,张松还不至于把这么重要的地图用书信的方式给刘备送来。因此,刘备本身就是客场作战,全靠法正这个人形地图帮忙,你能指望对面善守的将军,比你这个客军还不熟悉本地地理么?!更别说刘循还有张任帮忙。虽然张任在前两次作战中表现的实在拉胯,但张任作为刘璋心腹,这些年哪边没有去镇守过,就算指挥能力不行,但不代表着他不知道有这条路啊。张溪三问之后,法正也有点退缩了。虽然好用奇计,但法正也不是冒险狂,如果风险实在太大,他也不会固执要坚持己见的。但庞统不愿意退缩。“元长却是多虑了!”庞统站起来,摇头说道,“我等乃是偷袭,若偷袭不成,退回便是,亦不会损伤过大。刘循若真知此路,必然要时刻分兵把守,我等时时进兵,亦可牵制刘循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固守北门。若刘循不知此路,岂不是可以一战功成?!”庞统的意思,就是做两手准备。如果刘循不知道这条路,那么咱们就冲过去,突袭雒城南门,一战成功。如果刘循确实知道这条路,那他肯定不能放任这条路就这么空着,肯定要派人把守,这样也达到了分兵的目的。再没事儿攻打一下这条小道,杀伤一下刘循的守军,迫使刘循继续分兵守卫,那么北门这边,进攻也能顺利一点。所以嘛,不管刘循知不知道有这条路,咱们都必须去试一试,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呢。这话说得的吧,倒也对……所以你非要去送死不成?!“可……若刘循暗中设伏,伏击我等过路将士,何如?!”张溪再次询问庞统,说道。庞统很诧异,诧异到笑了起来。笑完之后,庞统才回答道,“元长,何出此不智之言?!既是偷袭,当隐秘行事,那刘循又如何得知我等何时起兵,何时前往小道……难不成,那刘循要派军日日在外设伏?!”“可,军中细作……”嘛,算了,不说了。现在两军交战,不敢说就一定没有细作,但这时候细作最多只能混在军卒之中,知道一些军卒知道的事儿,一些真正的机密,细作也是无能为力的。要骗过细作,其实很简单的,只需要行动足够快,也足够迅速,不给细作跑回去报信的时间,也不给敌军反应的时间,就足够了。这年月可没有电台,细作也不是说跑就能跑回去的,毕竟北门现在是交战区,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细作要回城,也得是翻山绕路,从雒城的东西两门回去,更费时间。等这些细作真的传递信息到刘循耳朵里,刘循再做出反应时,恐怕刘备军都已经在那条小道山路上了,还埋伏个屁啊。这么一想,张溪实在是很难想象,演义里的庞统,到底是怎么被射成刺猬的……总不能是这么重要的偷袭任务,闹得底下士兵全都知道了不说,自己还拖拖拉拉的缓慢进兵吧?!这防谍报的能力,未免也太差了点张溪顿时没词儿了,但退而求其次的,还是要求庞统不要冒险……就算要去冒险,也不要自己去,军中有的是将军,何必他一个谋士亲自领兵去呢。然后庞统就纳闷了……我什么时候说我要自己去了?!干什么职位做什么事儿,庞统还不觉得自己有独立带兵的能力,就算庞统认为自己有,刘备也不会答应啊。庞统可从来没有独自带兵过,就算要让机谋权变之人带兵,那也应该是张溪这个能文能武,有带兵经验的人去啊,压根不会派庞统的。所以嘛,这事儿,最后还得落在张溪头上。刘备让张溪带领五千士卒,前往小道探路,如果没有防备,张溪就择机通过小路,进攻雒城南门。但如果有防备,不要恋战,快速退回就好。张溪顿时麻爪了……这是要让我被人射成刺猬的节奏么?!可这是军令,刘备已经下令了,张溪没得选,必须去。甚至刘备为了以防万一,不仅把寇封,宗预二将派给张溪使用,而且还非常贴心的把自己的坐骑,张溪迎亲时候骑过的那匹宝马,也借给了张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