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右翼的寇封,跟泠苞打的有来有回。这个真不怪寇封,寇封的作战特点是勇猛,指挥起来就是一口气把士卒推上去,然后持续的给对方压力,死战不退。可偏偏他对面的泠苞,性格和指挥特点也差不多,所以两个猛将凑一起,打着打着,就变的阵型守不住,差点混到一起去。但不管怎么样,刘备军这次只打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是完全的占据了上风。如果不是吴懿和张任四处支援,恐怕益州军早就崩溃了。可即使如此,场面上如此被动,不管张任和吴懿怎么努力也依然挽回不了颓势,最后刘备军甚至直接逼近益州军的本阵,逼得张任和吴懿不得不放弃进攻,收兵后撤。面对这么好的局面,刘备要是不追击,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但刘备始终记得张溪的话,所以他也只是命令黄忠和魏延追击了不到二十里,就撤回本阵。结果黄忠和魏延非常的不满意。黄忠从起兵以来,一直跟随中军行动,没什么立功的机会。但黄忠毕竟年纪大啊,做事总会圆滑一点,所以他虽然不满,但也没说什么。但魏延就不一样了。刘备起兵的时候,魏延倒是被分到了前锋军里,但张溪率领的前锋军,这一路上就靠一封信就搞定了所有人,他压根没有捞到打仗的机会。本来魏延还想着就这么一路突过去,直接进攻绵竹呢,结果张溪这个家伙非说兵力不足,要等刘备到了再行动,还强行压制了自己出兵的请求。现在好了,好不容易有仗打了,追击还只允许追击二十里……可把魏延给憋屈坏了。魏延的性子比较直,又是刘备的老部下了,资历够深,因此,他一收兵就找到了刘备,问道,“主公,益州之兵已然溃散,只需再追击十里,便可一举破敌,主公为何又……”“诶,文长!”刘备先是阻止了魏延的追问,然后看向了张溪。那意思就是……这就是你说的,益州第一名将?!张溪那个尴尬的……张任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这么不禁打的?!“那个……或许,有伏兵……”张溪讪讪的,给出了一个解释。而这个解释吧,别说刘备不信,就是魏延都觉得这是在扯淡。再一联想之前张溪硬是压下自己进攻绵竹的请求,魏延顿时恼了。“想是此人不欲吾等建功尔!!!”魏延指着张溪的鼻子,恨声说道。嘿!!!这个老匹夫,你啥意思?!张溪顿时也恼火了起来。刘备也觉得魏延有点不像话了,赶紧呵斥道,“文长不得胡言。元长不过是谨慎用兵而已,若真有伏兵,损兵折将,岂是你能承担?!”魏延别人的话不听,但刘备的话是绝对的听从。当下闭嘴不说话。但刘备多少也对张溪有些不满的。如果不是张溪吹张任吹的太过,这次说不定真的可以一次性的就击破张任等人,不会给他们后退收拢残兵的机会。但事情已经这样了,刘备也不是那种秋后算账的性格……而且就益州兵的那个战斗力,大不了再打一场就是了。因此,刘备决定,重新整军,出兵,离开涪城,向绵竹关方向推进。张任,吴懿两人,在刘备没有追击的情况下,收拢残兵,但对接下来的去向,也产生了争执。吴懿的想法,是退守绵竹关,依靠关卡来对抗刘备的进军。毕竟荆州军的战斗力大家都看到了,如果野战,肯定没有任何胜算的。但张任不同意。他们可是率领了五万大军出发的啊,结果只败了一场,就退守绵竹,怎么跟刘璋交代?!再一个,这场野战,虽然败了,但因为刘备军并没有跟着追击,所以刘璋军的损失并不大,也就是几千人的伤亡而已,现在收拢残兵,当道下寨,阻挡刘备集团的前进路线,也不是没有胜算啊。吴懿和张任两个人,因为接下来的去向而争执,最后张任依靠是刘璋的心腹,强行压下了吴懿的意见,决定当道设寨,一边收拢残兵,一边等待刘备军的到来。张任想要在野战上,洗刷自己战败的耻辱。但……这个吧,真不是张任想洗刷,就能洗刷的。将军指挥作战,依靠的到底是士兵,而益州兵……不是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打的问题。益州这个地方,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刘璋的纵容,所以益州的士卒,与其说是刘璋的士卒,倒不如说是世家大族的私兵组成的军队。而刘璋既没有孙策的杀伐果断,也没有孙权那样制衡的能力,可以很好的整合益州世家大族,所以说到底,益州兵到底听谁的,真不好说。当然,刘璋也有直属于自己控制的军队,但这支军队,刘璋是用来保卫成都,巩固自己统治用的,轻易不会调离成都。所以,其实张任和吴懿带领的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世家凑出来的军队。这些人,打顺风仗可以,可现在他们已经见识到了刘备军的战斗力了,要让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给刘璋卖命……呵呵。这也是为什么吴懿一定要带着这些士卒去绵竹关的原因……有了城墙的保护,这些欺软怕硬的士卒,或许才有跟敌人一战的勇气。现在你让他们野战……他们分分钟跑给你看你信不信。张任不信,非要去跟刘备硬碰硬。结果第二次交战,刘备军还没发力呢,刘璋军就败了。士兵刚一列阵就自己溃败,四散奔逃,刘璝,泠苞在乱军中战死,邓贤被捕投降。张任本人,也被败兵给裹挟着,退往了绵竹关的方向。而这次,刘备没有任何顾虑了,让魏延,寇封,黄忠三人,兵分三路,包抄追击,一路追杀溃兵,来到了绵竹关下。而这时候,早一步跑到绵竹的吴懿,也已经做好了防守的准备。面对这样一座雄关,刘备也有点为难。第206章 好事连连绵竹关是成都前最后的一道雄关,也是一道纯粹的军事要塞。这地方,如果坚守不出的话,即使有十万人马,也别想轻易能通过关卡……所以张溪真的很不理解,诸葛瞻是怎么想到要出关去野战的。这又不是城池,被围了会粮尽。绵竹关四周都是山,中间就一道关隘挡住了大路,从两侧根本翻不过去,做不到前后夹击,而绵竹关背后还有成都支撑粮草,怎么就不能死守了呢。面对这么一座雄关,别说张溪,就是刘备,庞统,法正三人,也都非常的头疼。真的,张溪这会儿都想把魏延拎出来,让他好好看看,这是不是一万人的部队能攻下的关隘。但想想还是算了,反正那老匹夫就算明知道错了,也不会认错的。就那个德行。而对于这座关隘,其实张溪等人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之前张任当道下寨,准备打第二次野战的时候,张溪也建议过,可以从侧翼迂回绕道,守在绵竹关附近,等到张任军败退的时候,顺着败兵冲击关隘城门,说不定能偷袭得手。刘备觉得很有道理,庞统也赞同这么做,所以刘备派遣辅匡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想办法先绕到张任身后埋伏,然后等张任败退了,伺机偷袭绵竹关。至于明明是张溪提的主意,为什么张溪自己不领兵去……万一这地方有个地名叫“落溪坡”的,咋办?!对手可是张任!!!好在事实证明,张溪想的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刘备也没有想到,张任指挥的士兵这么不经打,一交战就后退,一退就变成溃败……辅匡率领的迂回部队,硬是没有张任的溃兵们跑的快,等辅匡绕道抵达绵竹关的时候,吴懿已经先一步入关,关闭城门,就地组织防守了。而很快的,刘备率领追兵,也到了绵竹关下。辅匡也是倒霉,但凡张任多坚持个两天,说不定辅匡就能率兵立下大功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