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跟刘备分享吃瓜,另一方面,也是让主公刘备帮个忙,做个媒……毕竟张溪和赵云都算是刘备军中重量级的将领,这事儿总得让刘备知道才行。至于张溪嘛……嗯,这会儿张溪又被周瑜给逮住了。这次周瑜找张溪过去,可不是让张溪帮忙分析战情的,而是有点兴师问罪的意思。刘备攻取荆南四郡的事儿,周瑜现在也已经得到了消息,周瑜顿时气坏了。自己在江陵城下拼死拼活的打仗,结果这个刘备却一声不吭的抄了自己的后路,把本来应该是江东囊中之物的荆南四郡给占据了。周瑜这要是不跟张溪掰扯掰扯的,实在说不过去。可张溪也有理有据啊。荆南四郡,在刘备攻取前,名义上还是听从曹操的,刘备攻取荆南四郡,合情合理啊。再说了,咱这是帮周都督扫清后路,以防荆南四郡和南郡前后夹攻周都督,这也是为了周都督攻取南郡做出来贡献嘛。至于说刘备军答应帮忙攻取南郡……咱和张飞将军不是还在这儿听从周都督调遣呢嘛,而且关将军在南郡北部绝北道,不是最近也有军报过来了么。虽然不算彻底切断了江陵的补给线,但也是数次烧毁粮草辎重,让襄阳要支援江陵变得困难重重。没看到最近曹仁都老实了不少,他的骑兵现在也不太敢出城门了么。周瑜被张溪这一通说,气的周瑜不要不要的,心里一个劲的咒骂张溪牙尖嘴利。但周瑜还真的拿张溪没办法,也拿刘备没办法。荆南四郡刘备已经吃下去了,肯定不可能再吐出来。而且人家说的确实有理有据,总不能说人家出兵攻打曹操也是不对的吧。双方只是盟友,并不是从属关系,人家怎么调兵,攻取什么地方,并不需要提前告知你周公瑾。周瑜现在还不想跟刘备翻脸,因为张溪说的很对,关羽的绝北道对江陵的影响相当大,在没有攻下江陵,彻底控制南郡前,周瑜还不能跟刘备翻脸。至于攻下江陵后嘛……这个到时候再说吧。荆南四郡在地理位置上确实很重要,能让江东和荆州连成一片,但在经济角度讲,荆南四郡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南郡。暂时让刘备占据荆南四郡,双方的实力差距也不会立刻出现大的改变,依然是江东强而刘备弱。所以,现在周瑜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拿下南郡。而对于南郡……周瑜已经围城三个多月了,进展依然不大。但这真不是周瑜没办法,纯粹是周瑜调整了自己的攻城策略。有了关羽绝北道,让曹仁的补给变得越来越困难,那么周瑜也就不用那么着急的采用登墙头的方式来攻城。江陵城是个大城,城中不仅有曹军,还有不少的世家豪族和百姓。这么多人的生存吃喝,就靠江陵城中的囤积的这些粮草是远远不够的。襄阳那边的补给来的越来越少,自然会越来越多的消耗江陵城中原有的粮食储备。这些粮食要供应江陵城里的曹军当然问题不大,但如果把百姓算上的话,那就有点不太够了。随着襄阳的补给越来越少,江陵城里的气氛变得越发诡异起了。倒不是百姓有什么怨言,毕竟是乱世,百姓压根没啥话语权。主要是江陵城里的世家开始变得不安起来了。一般来说,大军守城,粮草不够,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在城中富户里征集粮草……这帮世家豪强们能不着急么,这都是他们的钱粮。曹仁可不是刘表,他真的下得去这个狠手。所以嘛,江陵城内的世家肯定是不想坐以待毙的。之前是没办法,你曹操势大,几十万大军压境,荆州不战而降,谁也打不过你,谁也拿你没辙。但现在,曹操都逃回许都去了,只留下一个曹仁和两万多士卒,还让江东的周瑜给围的水泄不通的,连襄阳那边的补给都送不过来了……世家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了,江陵城里的气氛也越发变得诡异起来。说真的,再围困上几个月,都不需要周瑜做什么动作,估计江陵城中的世家豪强都会造反,开门投降江东。所以现在周瑜的攻城策略,就是尽可能的吸引曹军出城或者引诱曹军登上城楼,用弓矢杀伤敌人……不一定要杀死,杀伤也行,这样能有效的打击曹军的守城士气,还能消耗曹军的粮食。就这样,曹仁又坚守了一个月,实在是受不了了。襄阳那边运送补给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关羽依然在南郡北部肆虐,满宠和徐晃联合围剿了好几次,每次都能暂时击退关羽,但每次都没办法给关羽造成实质性的杀伤。过不了几天,关羽就会卷土重来,重新威胁补给线。满宠和徐晃也很无奈啊,关羽这个家伙,基本不跟你正面作战,偶尔有几回好不容易堵住了关羽,结果还让关羽领兵给杀了出去。自己这边不停的损兵折将,关羽那边的损失却并不大。而且关羽的补给线是走的水路,人家有水军,满宠和徐晃都是陆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补充粮草辎重和兵员,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关羽的绝北道,让曹仁相当的难受,尤其是现在江陵城里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闹得曹仁实在没办法,只能厚着脸皮写信给周瑜,反过来约周瑜出城野战。周瑜本来也不想答应曹仁的野战要求。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周瑜也发觉了,只要自己继续围困下去,哪怕不攻城,江陵城内免不了要人心浮动,而曹仁军也会面临缺粮的处境。如果再围上个三四个月,恐怕曹仁也不得不撤兵北归。所以这时候不是周瑜急着要决战,而是曹仁急着要决战了。但周瑜考虑到了另一个问题——自己在南郡这里拖得时间越久,刘备对荆南四郡的统治就会越稳固,这么下去,江东介入荆南四郡的机会就会变得越来越渺茫。再三考虑后,周瑜还是决定,答应曹仁军的要求,双方在野外决战。目的不是跟曹仁比比谁的指挥才能更强,而是为了在野战中打击曹军的锐气,有效的杀伤曹军的有生力量……如果可能,击杀曹仁就最好了。那样的话,江陵城就不攻自破了。第133章 江陵决战(一)约定野战,就相当于是半明牌的战斗。双方会约定决战的时间,地点,各出多少士卒也会提前说明。这样就会少掉很多利用谋略的机会,也不存在什么诱敌深入的设伏,纯粹是依靠双方主帅的指挥能力决定胜负。在这点上,周瑜充满了自信。因此,周瑜跟曹仁约定了半个月后的六月初一,就在江陵城西门外,双方各出一万士卒,一决高下。之所以选择西门,而不是周瑜已经习惯了江陵城南门,完全是因为南门完全是平原,而江陵城西门外,有一座大概十五米高的小土坡。周瑜可没忘了曹仁手里还有几百骑兵可用的,如果不利用地形优势想办法阻挡骑兵的话,曹仁一开战就用骑兵突进……区区一万江东军步卒,总不能都用来拱卫周瑜的中军吧?!真要到了那个地步,没开打就已经输了一半了。所以地点选择了西门,而且还要多备弓弩,顺带的把张飞的士卒也带上。联军嘛,这种决战刘备军要是不出人,那不是白叫联军了么。而且周瑜很不厚道的,把张飞的车阵摆在了前军最突出的地方,美其名曰防御曹仁骑兵突击。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懂的。曹仁真要骑兵突击,也不可能突击前军的,前军到中军的距离太远了,而且也是防御最严密的地方……曹仁最有可能的突击位置,还是江东的两翼。这个道理,周都督不会不明白,但周都督却并不在意的样子,把张溪和张飞安排在前军,并且把进攻的箭头任务也交给了张飞。这看着是重用,但按照一般的战场经验来说,先锋的伤亡率可不会低呐……你要是进攻不利,可能事后还要受到主帅的追责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