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1 / 1)

('

“曹操,汉贼也,将军委身曹贼,实属不孝子刘琮之乱命,非将军所愿。今公子刘琦镇守江夏,颇有景升公遗风,将军何不去逆归正,重归景升公麾下,效命于公子刘琦……他日将军助公子刘琦重夺荆州,将军既有全老主公基业之功,百年后亦可面见景升公于地下矣。”

“溪乃肺腑之言,请将军详查。”

到此为止,劝降结束……剩下的,就是让文聘自己选了。

张溪这是先把刘琮放在一个“不孝逆子”的地位上,从人情上剥夺他作为刘表继承人的身份……这也说不上错,刘表费了这么大功夫掌控的荆州,这小子一下子就给送出去了,也忒大方了。

在这个时代的观念里,刘琮就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

接着张溪又抬高了刘琦的地位,把刘琦夸的跟家族中兴之主似的……实际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但起码在大众的眼里来看,刘琦至少比刘琮要强的多,这也是事实。

刘表一共就俩儿子,家产留给了一个败家子,另一个儿子却帮他把家产从外人的手里夺回来了……这俩儿子,谁更能代表刘表的遗愿,还用问么?!

再说,刘琦确实是刘表长子,这个身份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而且,张溪的劝降和关羽的劝降,是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的。

关羽劝降文聘,是让文聘投靠刘备,这在文聘眼里,就是自己三个月内换了三个君主。

张溪劝降文聘,是让文聘投靠刘表的儿子刘琦,这用张溪的话来说,就是“去逆归正”,他文聘最后还算是刘表的臣子。

台阶都已经给文聘搭好了:投降曹操,是刘琮逆子的乱命,文聘投降算是护主。现在投降刘琦算是“去逆归正”,一样是护主。

他文聘哪里是两面三刀的投降怕死鬼,压根就是刘表帐下最大的忠臣好不好。

故此,文聘闷声琢磨了半天,最终叹了一口气,说道,“文聘无能,昔日未能保住老主公基业。今既老主公之子在世,文聘自当竭力相助,以报老主公厚恩。”

得,劝降成功。

张溪正得意呢,没想到文聘居然还有下文。

“然聘有言在先。此番归正,聘只听命于刘琦公子,刘皇叔虽为世之英雄,终究只是客卿,非为荆州之主也。聘,降公子琦,不降玄德公。”

……嗯?!

等等,你刚刚说啥玩意儿?!

张溪闻言一愣之下,几乎下意识的看向了坐在军帐正中央的关羽,关二爷。

把关二爷给看的一脸的莫名其妙。

第121章 夏口军议

二爷现在看张溪吧,是越看越不顺眼了。

之前文聘求死全名,自己就光想着杀之以全其名了,觉得不可能劝降文聘。

结果张溪这小子上去,三两句话就把文聘给劝降了。

啥意思嘛?!

虽然文聘投降的目标是刘琦,但这压根不重要。

刘琦的本事跟刘备压根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文聘现在是投降的刘琦,但是等到将来,文聘自然会认识到,谁才是真正能发挥他才能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给他关二爷似的,面对曹操的招揽也能不动心,一心一意只跟随刘备的。

说到这儿,关二爷又是一阵恼怒……二爷被张溪最后看向他的那个莫名眼神,给刺激到的。

你说当初自己下邳被曹操擒获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招?!

当初自己要是也来个“降汉不降曹”呢……这事儿至于成为自己的黑历史么?!

二爷就是因为张溪的那个眼神想起了这事儿,然后就对张溪看着越发不顺眼了。

张溪表示自己冤呐……那是下意识的反应好不好,要怪也得怪罗贯中啊。

但不管怎么样,文聘是同意投降了,愿意随关羽一起回江夏去见刘琦,由刘琦决定是不是收留他。

关羽和张溪都不觉得刘琦会放着文聘这种荆州老臣不收,那样的话刘琦就太没有头脑了。

不管怎么样,关羽超额完成了坚守竟陵,牵制曹操中路军的任务……他直接击破了曹操的中路军,还收降了文聘,以及数千俘虏。

这几千俘虏,其实是文聘率领的荆州本地士兵,只有少数才是青徐士兵。

倒不是青徐士兵不好抓……都四下溃散了,抓俘虏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

之所以没有太多青徐士兵,是因为关羽把这些青徐军俘虏做了一个甄别后,全都给放了。

这些青徐士兵的家眷都在北方,就算俘虏了,人家也不会安心的呆在这边,一个不留神就会出现逃兵,而且很可能是大规模的逃兵。

这是因为曹操那边的制度问题。

按照曹操制定的制度,这些士兵如果长时间不归队,那就视作阵亡,那么这些士卒的老婆子女就会被强制安排改嫁或者重组家庭。

青徐士兵们肯定不希望回家晚了后发现老婆孩子都成别人家的了,所以即使投降了,也会想尽办法脱逃。

如果是少量的话还好,大量的逃兵一个不好惩治,另一个则容易引起军心动荡。

所以关羽索性就把这些人给放了,也省的让自己和大哥为难。

在竟陵花了几天时间,做好了俘虏整编工作后,关羽和张溪这才正式起兵回夏口,向刘备缴令报捷。

至于文聘,当然也是一同先回夏口,跟刘备见一面。

刘备在听说了文聘的投降条件后,不仅没有生气,还夸赞了文聘一番,说他是真正的“忠义之士”,然后稍作招待,便专门派人送文聘去西陵面见刘琦,听候刘琦安排。

送走文聘后,刘备军立刻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军议。

曹操此番南下,声势浩大而来,损失惨重而退,现在已经仓皇逃回了江陵,周瑜正在乘胜追击,大举侵吞南郡诸县,这时候的刘备肯定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然好处全是江东的了。

所以,刘备召开军议的目的,就是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行动。

这时候的张溪,总算是不用继续蹲在张飞身后,只带耳朵不带嘴了。

他现在的位置,是在文官这一排,排在第五。

没办法,刘备军里还有一些老臣要照顾一下的嘛,就是徐庶,也只是排在第三位,在简雍的身后,张溪排在糜竺身后,这不是很正常的嘛。

更何况糜竺还曾经是张溪的顶头上司,这个面子总要照顾一下的嘛。

不过真正到了军议上,简雍和糜竺两个人也不会那么没眼力见的乱说话,真正起到决策作用的,文官这边是诸葛亮,徐庶,张溪这些人,武将则是关张赵三人。

军议上,诸葛亮先是讲述了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的作战成果,同时刘备对一些有功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奖赏。

比如赵云,就升为牙门将军……不是牙门将,是牙门将军,级别比牙门将要高,属于杂号将军了。

整个刘备阵营,除了刘备是四方将军这样的重号将军外,关羽张飞都是杂号将军呢。

诸葛亮也从军师中郎将升为军师将军,同样升职的还有徐庶,两大军师将军并列。

张溪也有官职调整。

既然重归刘备帐下了,自然不用再继续做江夏督邮了,而是恢复了左将军府兵曹掾的职位,同时刘备还给张溪加了一个“奋威中郎将”的武职。

张溪很想再次表示,我是文官……

但看看自己身前的两个军师将军……算了,咱啥也不说了。

这么一来,赤壁之战中有功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官爵上的提升,而留守江夏的这些文武也都有着一些钱粮上的赏赐……除了张飞和关羽。

张飞和关羽显然不会跟刘备去计较这个,人家是兄弟,真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那种兄弟。

顺利封赏完之后,刘备向麾下诸将士传达了来自盟友的调令——周瑜请刘备出兵两万,一起围攻南郡治所,江陵。

真不是周瑜好心,要让刘备军掺和进来,主要是周瑜现在兵力不够。

虽然曹操逃回江陵后不久就离开江陵,退往襄阳,但还是留下了一部分军队和曹仁,陈矫等人,一起守卫南郡治所江陵城。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