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的不说,地理优势你有么?!赤壁可是在江夏境内呢,没了江夏,看你怎么打赤壁之战。张溪挺不爽的,觉得周瑜这种装腔作势的德行要不得,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摊开来讲,大家开诚布公的讨论一下怎么击退曹兵更好。但诸葛亮却似乎很认同这样的说话方式,他不紧不慢的说道,“今曹军屯兵百万,良将千员,不战而定荆州,据长江之险窥视江东……亮此来,实为江东安危而来。”周瑜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先生却是危言耸听了……且我主尚未决断,是战是和未有定论,孔明先生欲为刘豫州奔走,劝说我江东抗曹,焉敢说不为求救而来?!”诸葛亮也不着急,继续说道,“我主虽危,然仍有江夏在手,水军尚有万余,陆军亦有三万,并非无一战之力,何言求救一说。且我主乃汉室宗亲,当世英雄也,为匡扶汉室,与曹贼不共戴天,即使兵败身死,亦可留名于青史……却不知孙讨虏降曹后,又可得何等优待?!”周瑜轻轻的看了诸葛亮一眼,不屑的说道,“我主与曹操并无宿怨,若举江东之地归降,亦不失封侯之位,何言无有优待?!相反,若刘豫州为曹所破,恐死无葬身之地尔。”张溪真的听不下去了,这俩绕了半天,翻来覆去的追究刘备是不是势穷求救的事儿,意义何在?!甚至周瑜居然会说什么“举江东之地归降”,开什么玩笑,你不怕半夜孙策找你聊聊?!!再看看鲁肃,却发现现在的鲁肃居然闭目倾听,一句话都不说……难道鲁肃希望这俩吵起来,然后孙刘联盟破裂?!张溪真不懂这三个的表现为啥会变成这样,尤其张溪是知道周瑜的真正态度的,为啥非要跟诸葛亮纠结刘备到底算求救还是结盟,最后还说出降曹也没关系的话来。一开始张溪还能忍着,但听到周瑜说投降,张溪真的忍不了了,当即开口插嘴,说道,“将军何出此无稽之言?!”张溪的插嘴,周瑜没想到,诸葛亮也没想到。诸葛亮一时间也搞不清张溪要说什么,但作为副手,张溪也不是就来笑呵呵的看戏的,他也有话语权。当下诸葛亮闭口不言,让张溪说话。而周瑜则是笑了一下,转向张溪,问道,“却不知张将军有何高见?!”张溪看看诸葛亮,没发现诸葛亮有阻止自己说话的意思,那就没有顾虑了,把憋了很久的话直接就给说了出来。“如今这屋内就我等四人,将军又何必出言相戏,说出此等降曹之语?!”张溪正色的,对着周瑜说道,“溪曾听闻,昔年孙讨逆在时,将军与孙讨逆恩若兄弟,江东基业亦多有将军之功。更听闻孙讨虏将军视将军为兄,常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受孙氏厚恩,断不可能出此降曹之论,否则,有何颜面见孙讨虏将军,百年之后又有何颜面见孙讨逆于地下?!”这一顿话说的,周瑜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诸葛亮和鲁肃也是一脸诧异的看着张溪。这货……真的要说这样的话?!还有,现在的问题关键,是周瑜要抗曹还是降曹么?!但张溪话已经说了,诸葛亮只能帮着补救一下,说道,“元长年幼,所言不知轻重,还望将军海涵。”说完,赶紧偷偷的看了张溪一眼,让张溪别说了。倒是周瑜,脸色变幻了很久,最后却是一脸羞愧的叹口气,起身说道,“张将军所言甚是,适才确实是瑜失言了。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瑜唯有死战保全江东,以报我主之厚恩,确不该以降曹之言相戏。”说完,周瑜倒是认真地对着张溪鞠躬作揖,唬得张溪赶紧起身回礼。但周瑜行完礼后,却转身,瞬间对着诸葛亮换了一副嘴脸,说道,“然我江东之事,自有我江东决之,刘豫州遣先生前来江东,是结盟,还是势穷相投,却需先生与我明言!”诸葛亮微微苦笑,看看身边的张溪,无奈拱手,说道,“我主非无一战之力,然如今曹贼势大,孙刘两家势弱,两家唯有合利,方能共抗曹贼。若于此等小事上纠缠,恐怕曹贼坐收渔翁之利尔。”“非也!”周瑜却依然摆手,说道,“如今曹贼虽然势大,但北兵舍鞍马,仗舟楫,不服水土,却要与我江东水上争锋,吾亦有破敌之策,不足为惧尔。”“诶,公瑾不可大意!”鲁肃终于也说话了,“诚如孔明先生所言,曹军势大,孙刘两家合力,则可拒敌于门外,若两家各自为战,恐为曹军各个击破矣。”“子敬此言差矣……”第111章 找错人了吧诸葛亮和周瑜、鲁肃两人扯了老半天,后知后觉的张溪终于明白了,这些人到底在扯什么了。他们在扯,孙刘联盟的这个盟约,到底以谁为主,又是谁应该占据主导位置,谁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个事关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肯定要好好的掰扯一下的。如果曹操赢了,那这个盟约自然毫无意义,但如果曹操败了,这个盟约的制定,就会显得非常重要的。诸葛亮从一开始跟周瑜争论刘备是求救还是结盟,目的就是这个。一旦让周瑜认定刘备是来求救的,那么战后救命之恩你得还吧,到时候江东就可以一口气吞下最大的战果,给刘备留点边角料都可以说是自己仁义待人,不亏待盟友了。诸葛亮肯定不能同意这个条件啊,所以他坚持刘备有一战之力,双方是结盟,不是刘备势穷投靠。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诸葛亮和周瑜都心知肚明,对方肯定是要抗曹的,不可能会选择投降。那么对两个人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当时敲定关于孙刘联盟的细节咯。本来两个人扯来扯去,互不让步……谁知道张溪突然抓住了周瑜话语中的一处不妥,说了那么多的狠话。说真的,这个也不能怪张溪,毕竟张溪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这种舌战谈判的经验,而且诸葛亮在事前也没有跟张溪交代这方面的事情,张溪真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而且张溪本来就觉得《三国演义》里这段描写很迷,周瑜作为孙策的死党,也是第一个支持孙权,带领淮泗集团对孙权行臣子礼的人,他不可能会降曹的。《三国演义》里非要安排文臣武将连番试探,最后还要被诸葛亮激的下定决心……这样能突出周瑜什么样的特质么?!所以张溪看着周瑜和诸葛亮在刘备是不是求救的问题上纠结来纠结去的,实在有点忍不住,有这样的时间,互相坦诚一点,商量破敌不好么?!周瑜也是一时失言,结果让张溪给抓住了一顿喷,喷的周瑜也是心里不好受。虽然是用来讨价还价的,但是他说出孙权降曹可以获得封侯之位,这话他真的不该说。一者对不起一直信任他的孙权,二者对不起已经去世的孙策……真的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了。所以周瑜认真地对张溪道了谢,谢谢他帮自己指出了这个失言。但是该争取的还得继续争取,周瑜不追究刘备是不是求救,但转眼又说跟刘备结盟,刘备根本帮不上忙。而这个时候,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显然也不会坐视不理了……这亏得是周公瑾雅量高致,换个人,说不定让那个张元长一番话,就把孙刘联盟给毁了。张溪也是后知后觉的察觉到自己差点坏事,当下不敢再说话,看着诸葛亮,鲁肃,周瑜三人唇枪舌剑。鲁肃也是忙,一会儿要帮周瑜争取江东的利益,一会儿又要帮诸葛亮劝说周瑜,促进孙刘联盟的达成……那个累啊。最后,三个人你来我往的说了一个多时辰,大概形成了一个框架,诸葛亮这才带着张溪告辞离开。一出了孙权别院的大门,诸葛亮看着情绪有些低落的张溪,笑着安慰道,“元长适才言语虽有不妥,但也帮了亮大忙,使得周公瑾不再回避抗曹。至于失言之处,周公瑾素来雅量,当不会与元长为难,元长不必过于自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