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溪却知道,人一旦跑到脱力了是很危险的,而且就现在这群士兵的身体素质,一个脱力搞不好会要命的。
可张溪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也没想到这年月肉食的诱惑会有这么大。
不得已,张溪只能偷偷的去找寇封。
这小子也是张飞军中的小校,并且这几次体能训练中,跑的最欢,脱力最多的也是这家伙带领的队伍。
这可不行。
寇封手下的士兵都是他的旧部,换句话说,他们都是训练还不到半年的新兵。
理论上讲,要是不负责任一点,半年训练的士卒足可以上战场当炮灰了……但在张溪眼里,这群人跟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没太大的区别。
因此,张溪去找寇封,一方面是担心这么跑下去,寇封手下会有太多人撑不住,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寇封的部下,给全营将士打个样。
张溪告诉寇封,绑沙袋跑步,需要全程保持一定的速度跑,不要着急,这样才能起到锻炼效果。
如果只是为了吃一口肉就硬顶着跑……三斤沙袋你这么干可能还撑得住,要是换成十斤的沙袋,会出大事儿的。
可寇封不乐意……这么干,不是耽误他的队伍吃肉么。
要知道一共就进行了三次体能训练,他的队伍只喝到一次肉汤……再让士兵们慢慢的跑,底下的兄弟们会责怪他的。
可张溪不管这些,只是拿出了兄长的架子出来,逼得寇封下次体能训练必须按照他的要求跑。
至于吃肉喝汤,暂时不要计较这一次两次的,因为下次体能训练,张溪打算给这群士卒们加加重量。
三斤沙袋你们不当回事,为了吃肉跑的欢是吧,没事儿,咱这次上五斤的。
寇封虽然依然很有怨言,但是兄长的话他又不能不听,只好默默的下去安排。
而寇封对于自己这个队伍的掌握还算比较成功,起码在明面上,张溪没听到多少抱怨的声音。
而绑上了五斤沙袋的这次体能训练,也成功的让寇封喝到了肉汤。
真不是寇封的队伍军事素养有多高,实在是其他人太大意,没把五斤沙袋当回事。
除了寇封以外的小校们,对加了两斤沙袋的绑腿压根不以为意,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觉得没啥区别,依然是按照那种抢肉吃的方式在跑步。
六个队,有四个队半路就开始有人掉队,有些人要不是发现的及时,恐怕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就这样,四个队中,每个队都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倒地不起,最终拖慢了整个团队的速度。
至于第一名嘛……是张飞的部曲队伍。
没办法,这帮人本身身体素质就比其他士卒要强悍,三百人的队伍虽然也有倒地掉队的,但因为身体素质出色,掉队情况没有其他队伍那么严重,而即使掉队了的士卒,稍微缓了一下也能继续跟上,终究是比其他队伍的人先全员回到校场。
只不过回到校场后,虽然获得了吃肉权,但整个行军队伍都已经累的不行了,一时间也没几个有胃口吃肉的。
寇封的队伍是第二名,但寇封的队伍有个优点——一百五十人,无人倒地,无人掉队,关键还不算太累。
虽然只能喝肉汤吧,但还都能有说有笑的,比后来回来的那帮只能蹲在地上喘粗气的家伙们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就是张溪想要给全军打的样。
不是说你跑的快就算赢了,毕竟战场上不是比谁跑的快,又不是逃命。
如果都跟抢肉吃的这么练,半途有人掉队不说,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这样的军队跑再快有什么用,上门送人头么。
很显然,寇封这个队伍的样打的好,不仅张飞看出了端倪,其他几个小校也看出了端倪。
张飞把六个小校全都拉倒了军帐里,狠狠的骂了除寇封以外的五个小校一顿,然后又狠狠的夸了寇封一顿,最后赏了寇封半根猪腿,说是额外赏赐给寇封带的那一队士卒的。
再然后……军中的体能训练,就算是正式上了轨道了。
至于军械操练,这事儿张溪没办法,张溪不会武艺。
就连张溪身上挂的配件,也只是为了符合这年代人的身份习惯,那玩意儿纯装饰,张溪根本不会用。
总而言之,张飞营中的操练,总算是慢慢的上了正轨。
第34章 榨油
时间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夏季。
建安十一年的夏天,对于张溪来说,不是啥好消息。
这天有点热,尤其是对张溪来说。
真的,张溪实在不能理解古人,为啥大夏天的还要穿戴整齐……整个背心裤衩的在自家院子里纳凉不好么?!
但小七宝拼死反对这事儿,说这是失仪,是没修养的表现。
张溪一向拿小七宝没办法,而且吧,现在这个院落里还多了小七小八两个女孩子……张溪只能把自己偷偷剪的背心裤衩收起来,按照小七宝的要求,穿上稍微凉快一点的丝质内衬,然后在外面套上麻布外套。
贵族人家当然可以穿全丝绸的衣服,但是吧……这年月,丝绸的产量也不是太高,能穿的起丝绸的人家根本不多,大多都是跟张溪这样,有个丝绸内衬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比如说关平。
堂堂汉寿亭侯家的长子,也就是跟张溪一样穿个丝绸内衬,外衣还是麻布的……听关平八卦说,关羽甚至连丝绸内衬都不穿,他省下来的丝绸全都留给关夫人和关家大小姐做衣服了。
不得不说……关羽那身材,一米九几的个头,一身丝绸内衬确实挺费料的。
好吧,这是扯淡了。
关平来到张溪这儿,还真不是来闲聊天的。
半年前,张溪去关府打听关羽榨油的事儿,关平今天是来给张溪回信的。
这事儿……嗯,关平要是不提,张溪自己都快把这事儿给忘了。
当初关羽答应了会把自己知道的榨油方法告诉关平,让关平来转达……但听关平说,关羽觉得这么做不妥,毕竟榨油这事儿事关重大,还是能弄到更详细的方式为好。
所以关羽就修书一封,托人带回河东老家,找自己的朋友帮忙,给张溪找一个懂榨油的人过来。
这一来一去的,就费了半年时间。
也就是现在关羽是侯爷了,还是朝廷认证的那种侯爷,不然关羽可没这个面子能让把控榨油技术的世家大族专门给他送个技术人才过来。
今天关平上门来拜访,就是来问问张溪,是不是可以准备一下这个豆菽榨油的事儿了。
张溪能说啥,具体的技术工人你都给找来了,那就开干吧。
首先得先把工具弄出来。
这个不难,有老榨油工在,工具这种东西很快就弄出来了。
接着就是让老榨油工按照榨胡麻子的方式试着榨一下大豆。
榨胡麻油的方式基本就是先翻炒,然后晾干后上石磨研碎,蒸熟并包成饼状物,然后将这些饼状物一块块整齐地码放在主榨的油壕内,用木楔挤紧,装好后就开撞榨油,被挤榨出的油便会顺着槽眼流到一旁的油桶内。
原来很简单,就是靠着挤压和撞击,把胡麻子的油料给榨出来……大概换成豆菽也差不多吧。
然后就试了一下。
嗯,结果很成功,榨出来油了。
只是,跟胡麻子的出油率相比,豆菽的出油率大概只有胡麻子的五分之一左右。
榨油工累个半死,平时能出一桶油的量,这次才榨出五分之一桶来……榨油工羞的满脸通红。
“想是老汉技艺不精,没能榨出多少油来……”榨油工满脸羞红的说道。
这是个实诚人呐……虽然这个出油率确实有些问题。
关平也是不解的看向张溪,想从他这边得到一个解释。
张溪表示……我也不知道哇,我又不懂怎么榨油。
“这豆菽虽也能出油,但若仅此……”关平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叹口气,说道,“若如此,也算聊胜于无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