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曹操,关羽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一方面来说,曹操真的对关羽很好,虽然没有上马金下马银,但真的是很看重关羽的。关羽的汉寿亭侯还是曹操奏请天子给封的。
但另一方面来说,曹操欺压天子,威压百官的做法,确实让关羽看不下去。
再加上自家大哥刘备的原因……总之,关羽对曹操这个人,可以说内心相当的复杂。
而对于张溪嘛……
“平儿,这位张主簿,你平日里多于他交往。”关羽想了一下,对关平说道,“只是,需多注意其言行,若有紧要,速速报知于我!”
关平点头应诺。
关羽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张溪昨天说曹操是英雄,今天说曹操是奸雄,反复无常的让关羽生气了。
真正的原因还是张溪昨天喝多了,摆龙门阵的时候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昨天张溪跟关平寇封酒后吹牛的时候,跟他们俩讲述了一下官渡之战的全过程。
这个全过程还不是一个个人视角的全过程,而是全视角的全过程。
从袁曹双方的后勤,经济,政治环境,军事,谋略,全方位的阐述了官渡之战曹操能胜的原因。
这是一件相当不正常的事情。
简单来说,张溪就是开了上帝视角,对袁曹两家的各种情报都了如指掌,这让关羽无法理解。
就说关羽吧,关羽自己是参加了白马之战,所以他很清楚白马之战前后两军的战场动向,但对其他战场的情况却并不了解。
关羽还是官渡之战的参与者呢。
而昨天张溪不仅说出了整个官渡之战中各场战役的细节,甚至到官渡之战爆发前,曹操做了哪些准备,战略规划是啥样的,又是具体怎么实施的,而袁绍那边又是怎么应对的,哪里应对的好,哪里有问题……这就太恐怖了。
这个年月的消息传递效率很低,虽然官渡之战已经过去五年了,很多诸侯和世家都已经知道了官渡之战的大概过程,但张溪的这个分析实在是太详细,太全面了,就跟全程在曹操身边待着,亲身经历过一样。
但这事儿几乎不可能。
张溪能知道这么多机密,那就肯定不可能是曹操的侍从这么简单……曹操从来不允许自己的侍从参与实际事务的。
可如果是一个全程参与官渡之战,制定或者参赞军务的幕僚……这也不可能,五年前的张溪才多大啊,曹操得有多大的胆量敢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参赞军务?!
参赞军务可不是娶妻生子,到年岁就能干。
而且那是一场关系到曹操生死的重要战役,曹操不可能这么心大的。
再一个,关羽当时就在曹操帐下,并且深受曹操器重,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关羽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关羽更倾向于,张溪或者说张溪身后的家族,可能有着一个相当广大的信息渠道来源,可以多方面的获取曹军情报。
不是不可能,这年头世家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而张溪又是出自颍川。
曹操军中的顶级谋士,基本都跟颍川这个地方脱不开干系,而袁绍手下的谋士,跟颍川也多少能有些联系,毕竟都是当世闻名的世家大族。
因此张溪背后如果真的有颍川世家的支持的话,知道这些倒也不难。
至于张溪自称只是寒门弟子出身……反正关羽现在是不太相信了。
让关平多多交往,多加注意,也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
这年头的世家多头下注是常有的事情,关羽也不会因为颍川的世家大多支持曹操就怀疑张溪是曹操派来的间谍。
但是呢,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不能傻傻的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
关羽肯定是不方便出面去干这个事儿的,如果交给陈到那小子去处理又有点太过了。
倒不如让关平多关注一下,将来万一出事儿了也好有个防备。
第15章 兄长
正月十五过后,张溪要重新上班了。
还是那个熟悉的营寨,还是那个熟悉的库房,只是这次年后上班,库房里总会时不时的多出两个人来。
一个是寇封,一个关平。
关平是怎么想的,放着自己父亲的军营不去,非要跑来找张溪……这个张溪是真的不太理解,但也没办法,人家是少将军。
但寇封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了。
“兄长,小弟蒙主公赏识,许我招募兵马,小弟特来向兄长报备,以后还请兄长多多照看!”
你听听,你听听,这货连“兄长”这称呼都叫上了。
说起这事儿,张溪也是一阵的无奈,毕竟这个正月过的吧,确实不算太省心。
这个正月里,寇封没事儿就往张溪家跑,两个人一来二去的越来越熟悉,两个人又确实很聊得来,互相关系亲近了不少。
另一个……刘泌家的豆腐坊刚刚开张。
为此,小七宝闹了不小的脾气,责怪张溪不该把传家的秘方送给外人。
张溪一边哭笑不得的安慰小七宝,告诉他好东西自己有的是,另一方面嘛……还得应付寇封这个家伙。
这年月,一声“兄长”可不是随便喊的。
既然喊了你一声“兄长”,那就必须真的把你当亲哥哥看待,有事儿可是真的得上的。
比如说关张,刘备起兵两个人帮着刘备砍人,刘备落魄,关羽挂印封金的都要来投奔。
再比如说孙策和周瑜,孙策起兵,周瑜又出人又出钱还得出谋划策。孙策死了,周瑜还得帮衬着孙权这个弟弟坐稳江东主位。
而同样,作为“兄长”的人,一旦答应了这句“兄长”,那“小弟”有什么事儿,你就得兜着。
张溪一开始受到现代思维影响,以为就跟现代社会有人叫你一声大哥一样,就是一种礼貌客气,一时没反应过来就答应了。
后来冷静下来一琢磨才明白过了,自己多了一个“弟弟”。
虽然不是那种正式意义上结拜的弟弟,但这个“弟弟”,也是一种认可和托付。
这要是寇封将来干出点啥屁事儿来……张溪想想都头疼。
这货将来干的屁事儿还少么?!
在上庸欺压孟达,抢孟达仪仗队导致孟达叛变,襄樊之战不助战关羽,关羽被围麦城后居然听信孟达之言不救援关羽……每一条都是大麻烦。
更何况史书上说这货“刚猛自矜”,就这个性格,要是不闹出点事儿来才不正常吧。
可认都认了,你总不能跟寇封说,我之前是跟你闹着玩的吧?!
这样可就是反目成仇了。
而且寇封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封与兄长颇为投契,又蒙兄长指点,家母曾言,让小弟当以兄侍之。”
这就是寇封的理由。
原因嘛,不仅仅是因为张溪告诉了寇封怎么做豆腐,更是因为寇封把这些日子的交往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和舅舅,而他舅舅刘泌觉得,张溪肯定是一个有大能耐的人。
虽然寇封跟关平关系也不错,但关平到底是关羽之子,刘泌可不觉得自家有事儿,关平真的会来帮忙。
但张溪不同,张溪是外乡来投靠刘备的,本身在刘备军中没有根基,这时候结好张溪,算是雪中送炭。
也可以说是两个刘使君帐下边缘人的报团取暖。
所以,寇封这一句“兄长”,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意思,也代表了他身后的家族。
张溪也没办法。
答不答应其实都一样,而且答应了吧,至少能跟刘泌搞好关系,将来自己要征收粮草,要发动徭役,刘泌肯定会好好配合。
而正月十五刚过,寇封就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刘备准许刘封招募乡勇,也算是给了这些年刘泌投靠的一个交代。
这对刘泌和寇封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寇封来说,他终于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一军将领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