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从奉天殿的后边,缓缓走出来。
众人如同中了魔法一般,全部石化当场。
朱元璋,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他不是死了吗?
老朱的出现,让奉天殿如死一般沉寂,百官也不知道如何反应才好。
朱元璋的脸上没有一丝怒意,却带着玩味的表情,看着众人:
“很好……,朕死了这一回,倒是能见到许多朕见不到的东西……”
“皇上!”
终于有官员反应过来,神魂剧震。
奉天殿中,又哗啦啦跪倒一片。
有些人跪都跪不下去,见到朱元璋的那一刻,已经吓得屎尿尽流。
“臣……臣……臣等,拜见皇上!”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开始朝着朱元璋三跪九叩。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跪下。
而地上留着的,只有已经彻底傻眼的胡惟庸,李善长和汪广洋三人,还有凌说和蓝玉等武将。
“父皇!”
朱棣见到朱元璋的时候,几乎不敢置信,他本能想往前跑,胡惟庸大声喊:
“拦住他!”
另说吧眼疾手快,赶紧将朱棣扣下。
而此时,他也反应过来,大喊:
“来人!”
从走上造反这条路开始,凌说也明白自己没有后路了。
只是他的叫喊,变成无能狂怒。
大殿外,本应该有忠于他们的人存在,但已经渺无音讯。
朱元璋没有理会这些跳梁小丑,而是静静地看着李善长。
“先生当日与朕争论,骂朕为独夫!
朕虽然生气,却也明白先生的立场和朕不同。
立场不同,没关系!
至少咱们一起走过的十几年的交情还在……”
朱元璋的声音平平淡淡,但落在奉天殿内所有人心中,却仿如一道道利刃。
不独李善长,汪广洋也好,胡惟庸也罢,还有朝廷中的许多官员,他们都是从至正年间跟着朱元璋的老人。
皇帝说的是李善长,但也打在他们身上。
李善长盯着朱元璋,久久不能言语,后来,他也放开了,干脆道:
“陛下,各有立场,微臣没办法!”
“朕理解你的立场,但背叛就是背叛!
若不是为了看一眼答案,朕早就将这场闹剧收场……”
老朱眼中,也有一丝抹不开的忧伤。
只是在最后,这一缕忧伤化成最凌厉的杀意。
几乎就在同时,奉天殿外的门全部被打开,身穿甲胄的士兵,已经将奉天殿围得水泄不通。
李善长绝望地闭上眼睛。
“念在昔日交情的份上,朕就请先生先上路好了!
后边的情景,想来先生不喜欢看!”
老朱用眼神示意,一直在他身后的周通,主动走过去,给李善长递上一把匕首。
李善长的脸色,直接黑了。
第四十二章 所谓大儒不过小丑,猜忌之心
李善长的手,颤颤巍巍地拿起周通递过来的匕首。
他拔刀,将匕首举在自己的脖子上。
胡惟庸和汪广洋吓得退了好几步。
大殿内的官员,也跟着后退一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裁决,太过于惊悚。
“臣以后,再也不能伺候陛下了!”
李善长唉声道,朱元璋脸上的表情不变。
他闭上眼睛,刀子狠狠朝着自己的脖子扎下去。
但在最后一刻,匕首咣当掉下来。
噗通,李善长一下子跪在地上,朝着朱元璋磕头:
“陛下,一切都是胡惟庸逼微臣的,微臣对陛下绝对没有反意……
陛下念在微臣为曾经为陛下出生入死,您就饶过微臣吧!”
嗤~
老朱的嘴角微微上扬,满是不屑。
他想给李善长一个体面,但对方终归舍不得死。
他环顾四周,那些跪在奉天殿中的官员受到李善长的启发,也纷纷喊起来:
“陛下,我等也是被逼的!”
“陛下,我等乃是被胡惟庸等反贼迷惑……”
“陛下饶命!”
李善长开口之后,这些人开始朝着皇帝求饶起来。
卖惨的,装糊涂的,还有开始反咬同伴的。
众人生怕自己说得慢一些,就错过了求生的机会,一时间奉天殿如菜市场,混乱不已。
“你倒是说得没错,这些人尽是没骨气的人!”
朱元璋没有理会众人求饶的声音,而是对身后的张异说道。
“有骨气的,大概都在牢里!”
张异轻笑道:
“儒教中人,真正心怀天下的,心里也自有忠义,能和胡惟庸沆瀣一气的,能有多少好人?”
老朱微微点头,继续看着李善长。
“闭嘴!”
周通大喊一声,奉天殿内熙然的吵闹声终于停下来。
大家都看着李善长,在生死之间,李善长终归还是选择了自己,磕头求饶。
“李先生可知道,你继续活着,朕说的未来,你看着更难受?”
李善长一脸茫然,他何尝不知道朱元璋的意思。
皇帝在胡惟庸造反之前,已经在徐徐图之,推行改革。
可他终归还是留了一线。
可这次,满朝官员,彼此心照不宣的接受朱元璋的死亡,这种行为已经彻底寒了朱元璋的心。
这已经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整个阶层的仇恨。
所以皇帝接下来如何对读书人,已经可想而知。
他是个读书人,也是个自负能为天下读书人争取权益的领袖。
可面对他们挑起来的浩劫,他真的能面对?
朱元璋盯着李善长,李善长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却低下头:
“陛下饶命!”
张异见此情景,却是忍不住讽刺:
“入关后,自有大儒辩经……”
张异从来不相信读书人的所谓风骨,风骨从来只存在于某些人,而不是某个阶级。
就如他看不上儒教,但他会崇拜王明阳,崇拜海瑞这些人一般。
而眼前的李善长,很明显,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权臣罢了,生死之间的大考验,他终归还是没有过去。
“既然先生不愿上路,那朕亲自送先生上路!”
既然已经恩断义绝,老朱断不可能放过李善长。
甚至,对于性格偏激的他而言,李善长入京,就是挖掉他朱家的根。
朱元璋的腰间,今天特意别了一把宝剑。
他拔剑,刺出,
李善长胸口捂着手中的剑,眼中的光芒逐渐消失。
“李善长,意图谋反,屠三族!”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老伙伴逐渐倒下,漠然说了一句。
这就是造反的下场?
胡惟庸和汪广洋脸色煞白。
其他官员看着,哀求的声音更大了。
他们知道皇帝的性子,自己等人凶多吉少。
不过这些人呢心里还有一个救命稻草,那就是法不责众。
皇帝总不可能,一口气杀了满朝官员吧?
朱元璋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将目光注视在凌说身上。
凌说,乃是他最信任的锦衣卫头目之一,也是从检校时期跟着的老人。
可自己之所以遭遇背叛,其中关键一环就是他。
凌说一看朱元璋,惊恐万分。
他如救命稻草一般,将刀子放在朱棣脖子上。
“你们别过来,过来我就杀了他!”
只是他还没动,就惨叫一声。
张异随手一挥,一把小刀精准插在他手上。
张异的飞刀,例不虚发。
吃痛的他放开朱棣的瞬间,就被宫里的侍卫牢牢控制住。
“不要杀他,朕要他偿遍诏狱的刑罚再走!”
老朱挥挥手,转向蓝玉。
他回头,看了一眼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标。
蓝玉的目光也望向朱标,眼中满是哀求之色。
过去,他犯过很多死罪,都是朱标给他求情,才落得平安。
只是,朱标眼中,已经丝毫没有过往的情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