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页(1 / 1)

('

自己影响不到那么深远的地方。战争终究还是要靠徐达,常遇春还有王保保那样的人质践行。

他左思右想,却没有一个能马上实现目标的办法。

最后,张异的重点。终归还是落在政策改革和媒体之上……

君王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有时候并不是同步的。

既然暂时没有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出现,那就在稳固王权,讨好老朱的方面下点功夫。

不过要执行这件事,注定又要和文官集团干上了……

张异不由苦笑,虽然他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却又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

该怎么入手,他陷入沉思……

……

又是一年,年关将近。

商人们如以往一般,开始准备做今年最后一笔生意。

应天府,日月时报报社。

报纸的分销商们,都在等着每年皇帝祝愿的头版头条。

在不知不觉间,日月时报作为半官方的报纸,已经承载了许多发布消息的业务。

许多地方官府,从日月时报上得到消息,甚至比公文快。

“去给本相买一份报纸……”

应天府的街上,随着报社的发展,报童这种职业也逐渐出现。

胡惟庸正在去皇宫上今年最后一次早朝的路上,让人去买上一份报纸。

作为每年大明最畅销的一期报纸,皇帝的发言依然重中之重。

今年朱元璋的新年致辞,并没有多少新意。

胡惟庸更加关注的,是皇帝展望中,关于新一年工作的重点。

当朱元璋提到,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胡惟庸的眉头跳了一跳。

这些年皇帝以改革之名,可是让他们这些人的权柄,一直在一点点消失。

大家伙听到改革二字,早就有点过度反应了。

胡惟庸也是如此,当皇帝提到改革的深水区,他的怒意不禁浮现在脸上。

改革,改革,又是改革……

一系列的改革,已经让他们失去太多太多,不过,他又笑起来。

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失去更多的民心。

“改革的深水区……是什么……?”

皇帝并没有提这件事,他带着这个疑问,来到午门前。

胡惟庸发现,大家的手头都拿着一份报纸。

“胡相看了今天的报纸了?”

“嗯!”

“陛下这是春节,都不准备让大家好好过呀!

这些年,大家一提起改革这两个字,就茶饭不思,也不知道皇帝会做什么?

上次的摊丁入亩,这次呢……?”

胡惟庸没有回答,因为他也完全摸不清皇帝的路数。

……

“父皇,这个决定,真到了成熟的时机?”

华盖殿中,朱家父子也在准备着今天的早朝。

身为太子,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对于明年工作的展望,他提起这件事,也带着一丝疑虑。

“张异的提议,儿臣觉得不错,可是在现在执行,似乎不到时候!”

朱元璋呵呵呵一笑,抿了一口茶。

“他应该知道了他父亲的病情,这是准备,送给朕一份大礼!

你说的没错,这件事其实还不到真正执行的时候,可就如朕推行黄册一样,其实已经可以从现在开始了……

朕还有二十多年的时光,有足够的耐心,去推行这件事。”

“那父皇为什么不迟一点再宣布?”

“一来,是你张家弟弟等不了那么久……

二来,是朕也等不了这么久!

你还记得朕跟你说过,朕会用十年时间,将江南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明迁都的规划,已经剩不下两年时间了。

推行摊丁入亩,确实也有效的缓解了一些压力,释放了百姓的生产力。

可是,在执行层面,朝廷出去的政策,能不能落实到位,这就不好说了!

你张家弟弟这次提供的改革思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说,改善这个问题!”

“从吏治下手,推动基层改革……”

朱标接过朱元璋的话,将张异的提议,说出来。

皇权不下县。

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过程中,朝廷对于地方上的影响就是县城。

再往下的机构,就是乡贤。

这导致了朝廷长期对地方上的情况变得两眼抹黑。

就如一个王朝最基本的东西土地,在朱元璋之前,其实很多朝代,压根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田亩?

地方上,一直抵抗朝廷知道这件事。

这是地方官的责任吗?

有,也没有。

张异给朱元璋举过例子,却是在大明百年后的一个案子。

案子以地方上一个税收案子为引子,讲述了关于地方上的税收漏洞,如何影响了大明百年。

大明的事务官,或者说吏。

别说皇权不下县。

其实在县城的具体事务中,这些吏对地方上的影响力,远比想象中深远。

老朱看到张异这个提议,马上就提起精神。

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这些年杀的贪官也不少。

可是老朱很少会想到,原来地方上的吏,对于贪腐和政策的影响也如此深远。

甚至,更加深渊。

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会随着升迁和调任,会失去对地方上的影响。

但地方上的吏,却能长期把持着一个地方的政务。

“三班六房……”

朱元璋想起张异提到的关于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

如果说官员是属于政务官的话,吏毫无疑问,就是属于事务官。

不是说政务官不管具体的事务,只是相对于吏而言,官员更倾向于上层的东西。

而历朝历代抓大放小,也很少会在吏的身上投入太多的心力。

不是只有张异能看到这个问题,而是皇权不下县也好,其他的说法也罢,

如今的官僚机构,说白了也是因为时代背景和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也是没有办法中的最优解。

张异承认这一点,但也给老朱指明了未来的变化。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禁的开放。

关于事务官的改革,一定会成为必然。

是等到那个时候再进行改革,还是提前为改革吹风,布局,主动权在皇帝手里。

朱元璋选择了后者,他既然能用十几年时间去慢慢造皇册,改革地方。

张异的想法,其实也符合他的政治理想。

但,这件事。

可想而知,一定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长期把持地方的士绅。

士绅的背后是什么?

还不是文官集团的这些人……

说白了,老朱的屠刀又朝着自己手下这些大臣砍去了。

十年时间,肃清江南。

是朱元璋放心北迁的关键。

张异也知道朱元璋难办,所以提出另外一个建议。

这件事,可以先从北方试点……

北方的人口相对少,许多地方甚至处于缺人状态。

虽然经历了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但人口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完全缓和过来。

简而言之,相对来说,北方的许多地方,地方士绅的影响还没有南方大。

而关于北方经济提振的事情,张异给出自己的规划……

工业化,这件事也终于被张异正式提交到皇帝手中。

依托采矿业,先搞出第一批工厂,然后……

一个产业带动就业,再带动经济的例子,朱元璋见过。

浙江如今的纺织业就是如此。

朱元璋吃过伪工业化的甜头,也隐约感觉到,张异说的时代变化的趋势,已经要出现了。

他果断认同了张异的想法。

“走吧,今日估计又是充满火气的一天!”

太监过来请皇帝,朱元璋笑笑,他带着太子朱标,前往奉天殿。

百官早就伺立左右,在皇帝进来之后,开始问安。

只不过和平日不同,等到流程结束,在场官员,一时间陷入沉寂之中,大家似乎都有话想说,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