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异看他的样子,觉得好笑。
妖僧终归也是僧,姚广孝虽然一心造访,自私自利,但张异也知道,此人并非一个不守清规的僧人。
他回应张异,并非沽名钓誉。
这货忽悠朱棣造反成功之后,朱棣赐他美女,逼他还俗,他压根不肯同意。
而且哪怕权倾朝野之时,姚广孝依为佛门做出贡献。
除了心无慈悲。至少他的身体还是清净的。
张异也知道,跟这种天才级别的人辩论,大抵是讨不到好处的。
所以输出完之后,张异直接乱他道心。
姚广孝终归是妖僧,他被张异攻其不备之后,很快平复了心绪。
“传闻小真人有窥破天机的神通,道衍佩服!
不过佛道有别,道门并非贫僧所向往,这当道士的主意,贫僧只能谢过道长厚爱!”
换成别的和尚,张异这么说,大概他已经暴跳如雷了。
姚广孝只是轻描淡写,就将张异的招数轻易化解。
“大师身上的阴阳术数,并不见得比贫道弱多少,有机会,贫道还想请大师帮忙看看前程……”
张异又是点破姚广孝一段过往,姚广孝瞬间汗流浃背。
他自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
就算是他亲密的师兄弟们,也未必知道他那段过往。
他曾在朋友席应真那里学过道术,这段往事,不是亲密之人,还真不知道。
“不敢!”
摸不清楚局势,姚广孝退缩了。
这场见面,变得不欢而散!
张异本就对他们不抱希望,姚广孝的出现,就已经算是意外惊喜。
他回头吩咐吴葆和,安排这些人去朝天宫住下。
让他们先去看看平时正一道的道士,是如何践行人间道教……
龙虎山一脉经过这些年的磨合。
关于这套做法,早就形成定制。
大家并不觉得直降身份,反而从这套做法中,收获了许多来自朝廷的善意。
其实说白了,是那些和尚道士们不了解朱元璋。
老朱这种一文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皇帝,对于有人脱产天生就看不顺眼。
出家也好,在家也罢。
和尚也好,道士也罢。
只要你能在生产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被老朱认为是有用的。
姚广孝临走前,还深深看了张异一眼。
他不知道,他们在这里的一言一行,不久之后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自皇帝的案头。
他很快要倒霉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帝喜欢用强,道衍哭了
“张异这小子说的没错!”
老朱看到这份奏疏,忍不住拍案叫好!
朱标今日刚好在御书房,听着皇帝的的声音,忍不住抬头。
老朱将这份奏疏交给朱标,朱标看着也是莞尔。
“张家弟弟伶牙利嘴的,平时就毒舌,这些人撞到他头上,只能说是自认倒霉!”
朱标笑着摇头,这世界上真正理解皇帝的人其实不多。
他算一个,张异也算一个。
朱元璋出身佛门,他表面上对佛门也不错。
可当过和尚的皇帝,对于宗教的力量十分忌惮,这才有了他禁绝天下僧道乱走,统统关到寺院和道观里的做法。
同时,他对于佛道二门不事生产这件事也颇为不满。
可有些规矩延续千年,老朱也不好打破。
刚好张异以杨宪为契机,从僧道纳税开始,为朱元璋提供了一条改造的道路。
人人皆是生产者,不该从整个社会大循环中出去。
这其实也是解决佛道二门,经常被皇帝灭佛灭道的原因。
只是,大变革,注定会伤害到许多人的利益。
佛道二门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
张异主动替皇帝承担了这份因果,皇帝自然也要给张异回馈。
所以老朱接下来继续说:
“那个叫做道衍的僧人,朕看他就是故意找事!
不过你张家弟弟似乎对他颇为了解,恐怕此人在史书上有名!”
张异和朱家父子认识这么久,对张异的行为模式还是了解的。
他能精准说出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和尚的过往,肯定是因为此人青史留名。
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人,也许是因为运气,参与到大事件中。
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特别关注。
但张异准确说出对方过往的事,就证明此人必不是因为前者而被张异记住。
这个人,也许是个人才。
朱元璋招来锦衣卫。
“那小子在做什么?
让他来见朕!”
锦衣卫领着皇帝的命令去,不多时,张异就被带到御书房。
见着朱元璋,张异先交上去一部分设计图。
老朱看着横平竖直,还有立体效果的设计图纸,眼睛一亮。
这就是未来的顺天府,也是大明的国都?
张异的设计,并不是哗众取宠,将后世的建筑搬到古代来。
他保留了中华古建筑的美感和设计,却将大量的钱财,花在基础设施之上。
这带来的效果是美,但副作用是花钱……
老朱眉头皱起,正要斥责张异乱花钱,张异主动道:
“陛下可是觉得臣修路和建设下水系统,是浪费钱,其实不然……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一个好的路面,不仅仅是大明的门面,也是致富之源!
至于下水系统,除了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卫生!
卫生,又关注到瘟疫的传播,其实此事的好处,最终还是会回馈到皇室本身……”
老朱还没开口反对,张异已经滔滔不绝的说明了其中的利弊。
最关键的就是,关于卫生与平均寿命。
张异以前给皇帝算了一笔账,就是关于喝开水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个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
但并非说大多数人的自然寿命只能活到三十来岁。
战争,疾病会带走许多还来不及成长的孩子和过早死亡的百姓。
这些人的死亡,对于休养生息而言是莫大的损失。
如果一个人不该不因为病死而多活十年,总好过一个孩子需要十几年的成长才能成为劳动力强……
张异阐述了传染病对平均寿命的影响。
朱元璋沉默下来。
在算学的计算下,老朱理解花掉一笔钱,换来京城附近百姓平均寿命的提升,本身就是一个划算的事情。
更何况,卫生条件受益者,并非只有百姓。
就如在张异所见的未来中,朱雄英的去世,就是因为天花……。
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过传染病,哪怕是深宫中,
也要有无数奴仆伺候,这些奴仆,他们需要接触来自京城外的物资……
所以算下来,将外界变好,同样可以保护宫中的人。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天花一种传染病,也不是什么病都吃抗生素。
许多病,就是无解的。
只有通过预防,才能避免。
“行,就按你说的去办!”
朱元璋知道张异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随口胡言,所以答应下来。
张异的方案除了贵,几乎没有别的毛病。
但老朱也明白,既然选择了顺天做为大明的都城,贵和安全比起来,不值一提。
大钱都花了,花点小钱把顺天打造得漂漂亮亮的,也是不错。
“回头,朕去春秋观看看你说的混凝土建筑!”
老朱跟他讨论了一番关于建城的问题,道:
“你少不得,要去顺天那边帮朕把把关!
等顺天府修成,朕迁都之日,就是你封国师之时,对了……”
老朱饶有兴趣的询问张异:
“你昨儿见过那些人了,怎么样?”
张异自然知道,老朱肯定已经通过锦衣卫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他老实话说:
“还行,这些人骂不过臣!”
“哈哈哈!”
张异的回答别出心裁,逗乐了老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