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徐达摇头:
“陛下,臣不行,臣终究是武将,无法胜任!”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达,徐达苦笑。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不好回答。
“陛下,您这是为难臣了,臣一直在前线作战,这五六年时间,能待在应天的时间,半年都没有!
让臣举荐大臣,一来也不客观,二来臣也确实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徐达就是这点好,知进退,明分寸。
他不会因为战功赫赫,而生骄纵之气,这点以前朱元璋看不出来,可等到大明王朝已经走过五六年,他越发觉得徐达难得。
就从第二次北伐战争来看,徐达确实因为骄傲,导致中路军折戟岭北,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却能放下主帅的面子,主动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制造机会。
班师回朝之后。
皇帝本不准备封赏,他主动为冯胜和李文忠求赏赐。
这点可以看出,徐达的气度。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想封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国公冯胜,在路上有贪墨的行为,让他震怒。
挟大功而归,老朱不好处置。
只能不封不赏,顺便带上李文忠。
但徐达还是劝说皇帝,不赏,不足以安人心,朱元璋捏着鼻子给了冯胜封赏。
“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说错也没关系……”
老朱非要逼着徐达表个态,徐达低头沉思了一会,说:
“那臣还是举荐汪广洋,他是陛下的老下属,也是功勋之一,在过去他也给陛下立下赫赫功劳,虽然因为懒政被陛下流放!
但臣跟遇春有过书信往来,他说在浙江,汪广洋做得还不错。
陛下可再将他回中书省,他应该能胜任宰相的位置!”
“那你看,胡惟庸如何?李善长跟我推荐了好几次,让胡惟庸上位!”
胡惟庸?
朱元璋提名此人,徐达陷入沉思,他对胡惟庸并不算熟悉。
此人虽然也是早早跟着朱元璋,但并不曾被徐达注意。
大明立朝之后,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倒是一路高升。
徐达想了一下说:
“陛下,臣并不了解胡惟庸,不过能让李善长李相举荐的人,想来能力当然不差!”
李善长他了解,虽然胸怀不广,可是能力是有的。
他此时举荐胡惟庸,那胡惟庸必然是他的接班人,一般的人,接不住李善长的班,胡惟庸的威望也不够。
徐达在聊到这个人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客气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就是他们淮西一脉留在朝中的未来文官领袖。
徐达虽然不站队,可他的出身,天然让他站在淮西人这一边。
“胡惟庸的能力,朕还是认可的,此人在中书左丞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好几件事都办得很漂亮!
朕在他和汪广洋两个人上,考虑了许久……”
“陛下,中书省有两个宰相之位……”
徐达小声提醒朱元璋。
中书省虽然有左右二相,但从开国以来,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李善长一人说了算。
真正有双相的日子,反而不多。
如今李善长退休的话,中书省一人独大的日子就过去了。
两个宰相,也方便朱元璋制衡。
“你说的也是……”
朱元璋低头沉思,先将此事放在一边。
“对了,你未来的女婿,已经回京城了,你可知晓?”
皇帝略带戏谑,给徐达整得有点无语了。
什么叫他未来女婿,说得好像徐家丫头非张异不嫁一样?
不过想到闺女整天穿着道袍,诵念妖王经的模样,徐达也害怕……
这姑娘会不会哪天就出家了?
摊上这么一个丫头,是个老父亲都糟心。
“去见见他吧,朕有些事也想通过你问问……”
朱元璋将张异昨天做过的事告诉徐达,徐达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娘的……
这家伙回来就非礼了前朝郡主?
不过朱元璋对观音奴微妙的变化,徐达是乐见的。
他拉拢王保保的行为,未必只有常遇春看不过眼。
常遇春性子急,所以直接问出口,可有很多人虽然不满,却将想法放在心里。
徐达若有所思,既然如此,那就去见见张异吧。
他对于皇帝背后这位绝世高人,心中向往不已。
从皇帝哪里领了任务,他也出宫去了。
因为朝中没有职务,也被解了兵权,他直接回家。
刚进后院,他就听到有人诵念药王经的声音,声音轻灵动听,不用想一定是自己家丫头的。
“他回来了!”
徐家丫头在后院,有个小小的经堂。
徐达走进去,开门见山。
第二十八章 你定亲了吗,细说身材
“他回来了?”
经堂中的徐妙云回头,让徐达这个老父亲的心情有些复杂。
自己家姑娘没有问是谁,但眉角之间流露出来的惊喜,让他微微吃醋。
娘的……
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呀!
“没错,昨晚刚到的清心观!”
徐家丫头没等他说完,已经一溜烟跑了。
“回来!”
徐达哭笑不得,将自己家闺女叫回来。
“你自己也是个大姑娘家了,也不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
徐家丫头脸色微红,她和三年前又有不同。
女生早熟,十二岁的女孩子,已经隐约懂得一些东西。
“虽然我和你娘惯着你,可你毕竟是徐府的大家闺秀……
算了……”
徐达看见徐家丫头身上的道袍,又有些来气。
这姑娘难道天生就是个当道士的命,他徐达命苦呀!
皇帝的意向,徐达还在考虑,他并不一定甘心将闺女嫁给一个道士。
“你收拾一下,帮我去清心观请张真人,就说我想要请他帮你娘看看肚子里的孩子!”
谢氏怀孕了。
这是个不错的借口,可以接近张异。
徐家丫头压下心中的兴奋,重重点头。
“爹,那我去了!”
徐妙云答应徐达之后,带着笑容离开。
不多时,她略微整理仪容,带着家中老仆人,出了门去。
“不对……”
徐家丫头在路上才反应过来:
“他回清心观,不会和王家姐姐撞见?”
因为孟瑶母女的关系,徐家丫头没少去清心观,观音奴来清心观之后,徐家丫头一来二去,也跟这位可怜人成为朋友。
虽然谈不上多亲密,但也算是认识。
观音奴的汉名姓王,名敏敏。
虽然出身是蒙古人,但因为受了儒家的教化,对方也算知书达理。
徐家丫头并不习惯叫她蒙古乳名,只是喊她王家姐姐。
带着一丝担忧,她一路俩到清心观,敲门。
开门的是久未见的老陌。
“原来是徐家小姐……”
老陌的表情有些古怪。
“离道长!”
如今的老陌,一身道袍,显然已经是皈依了正一道。
“听说张真人回来了,我代表父亲过来下帖子,想请他去府上做客!”
徐家丫头探头,朝着道观里边望去:
“他在不在?”
“在是在,就是……
算了,徐家小姐也不是外人,我领您去看吧!”
老陌苦笑,带着徐妙云往后院走,这条路,徐家丫头不知道走了多少次。
她还没靠近后院,就隐约听见观音奴的声音。
徐家丫头对观音奴也是极为熟悉,因为这位来了道观,道观里都是女眷,她前来清心观的时间,反而比张异在的时候多了不少。
观音奴给她的印象,虽然是蒙古郡主,但整个人安安静静地,就如汉家的大家闺秀。
可是今天,未见人,她就听到观音奴带着寒意的声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