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沿海的商人们愿意将自己所得,交上他们应该交上来的税,陛下对于海上贸易未必不是认可的。
可是,人性犯贱,朝廷无法监管海上贸易,他们也不会主动上税收。
既然朝廷监管不来,也收不到这部分的赋税,且海盗和倭寇还影响了地方的生产,朝廷凭什么为他们提供庇护?
现在陛下将大家吃饭的碗砸了,民间估计有不少怨愤陛下的声音,但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活该。
收不上税,是亡国之相。
大明如今蒸蒸日上,就不会允许这种事情泛滥。
所以刘大人想要给浙东,甚至江南百姓找个出路。
就要给陛下解决收不上税的问题……
尤其是工商税,怎么收,或者收起来如何才能让陛下满意,这就得刘大人自己去跟陛下谈了!”
刘伯温闻言,如遭轰雷。
税收,他怎么没想到呢?
他陷入沉思,张异也不打扰他。
关于如何制定合理的税法,他相信刘伯温比自己更懂。
大明律,大明的税法的制定,其实都有刘伯温的影子。
这位老先生本就是不出世的奇才,并不需要张异敦敦教导。
所谓税收问题,其实可以分成两个大问题。
一个是怎么制定合理的税。
另一个是怎么把税收上来?
朱元璋制定里甲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朝廷如何绕过地方,成功收税,而避免地方过多的盘剥。
农业税是一回事,工商业的定税比工业更复杂。
在张异的想法中,按照大明三十税一的一刀切的税法,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繁杂的税法,管理和执行成本也成问题。
这些具体的政策,就交给刘伯温头疼去吧。
“你有什么建议?”
刘伯温听到这,大概也明白张异对税收一事估计有自己的看法。
“陛下需要一个名分!天下人无人不可纳税,宗室、公侯、官员,皆是如此!
定下这个名分,朝廷才能掌握主动权,给谁免税,免多少,那是陛下和国家律法的规定……
其实陛下早就透露出这个意思,朝中诸位大人因为抗拒,却不曾细想这个问题!
可是,这件事并没有定下来,需要有个人当恶人,去帮皇上定下这个名分!
刘大人,您可愿意为浙东百姓当个恶人,给皇帝献上投名状?”
张异绕来绕去,小鸡脚露出来了。
第八十六章 与锦衣卫的冲突,右相空缺
名分,名分!
这两个字在封建的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一旦名分定下来,就算这玩意不合理,也会被后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继续执行……
就如当初僧道不纳税,众人也觉得天经地义。
哪怕在宗教势力壮大,佛门经历三武一宗灭佛,僧道免税这件事,如今也没有彻底解决。
张正常以道门领袖的名义提议僧道纳税,朱元璋同意,这个理所当然的特权,才算终结!
由此可见,定下一个名分,对后世影响的巨大。
明清之时,朝廷提高读书人的特权,举人成为了能让范进疯狂的举人老爷。
这就是朝廷给读书人的名分。
朱元璋和朱棣为宗室定下的规制,也是宗室的名分。
但恰恰就是这些名分,导致了后世的皇帝,明明看到了其中的危害,却不能轻易改之……
张异怂恿刘伯温去给皇帝上书,将“人人纳税”这件事定下来。
当这件事成为名分之后,对于士大夫阶级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理学大兴,儒教在教化这件事上,彻底压制佛道二门,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从历史大势来看,他们也需要匹配自己地位的特权。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走,朱元璋也会给予他们相应的特权。
这就是未来明清五六百年,读书人获得的名分。
可是张毅搅局之后,这件事的历史进程被他打断了。
但这不够!
皇帝一天没有一本决定名分的税法,士大夫阶层就还有机会。
事实上,朝堂之中,依然有人默默在为这件事努力。
刘伯温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起来,他很抗拒张异的说法。
不但是他,许存仁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脸色。
张异说完,笑而不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阶级和立场,他本着能忽悠忽悠,忽悠不来也就算了的态度,倒是显得颇为逍遥。
“刘伯温果然不好忽悠呀!”
张异等了半天,也等不来刘基的点头,心中暗自可惜。
如果能定下个名分,其影响力绝下于宗室改革。
只可惜,老刘终究不是一般人,忽悠起来太难了。
家国、君权与相权,还有理想……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动物,哪是怎么容易能背叛自己的阶级的。
张异没有说服刘伯温,却成功将他给干沉默了。
许存仁见气氛尴尬,主动提起另外一件事:
“胡惟庸,晋升左丞了!”
张异闻言,惊了一下,这老家伙洪福齐天呀。
他给他挖了一个大坑,按照他对史书上的胡惟庸的理解,那家伙应该大概率会跳进去的。
可是胡惟庸愣是把自己的孩子熬死了,也不愿意去拿外人的钱。
这个行为,给他在朝野之中,增加了许多声望。
胡惟庸有个屁的清名?
别人不知道胡惟庸的性子,张异还不了解吗?
可既然老胡逃过了他的算计,就证明这个人比史书记载的更加可怕……
“此人心机深沉,不见得比杨宪好对付,许老,不过你也不用为他担心,他连一朝宰相的命运都能预言,更何况是是个小小的中书左丞!”
刘伯温终究还是没有给张异一个答案,想要打破自己的成见和立场,换成谁都很难。
他主动接过关于胡惟庸的话题,不轻不重地刺了张异。
“总而言之,老夫谢过你今日指点!
关于你说的话,我会回去想想!”
刘基一副臭脸的模样,但又感谢张异。
张异很想跟他吐槽一下,傲娇已经退环境了……
许存仁和刘基起身告辞,刘基听闻孟瑶朗朗读书声,总觉得有些怪异。
他忍不住回头看了张异一眼,这小子的所行所为,似乎都有深意。
老狐狸的直觉,他感觉张异似乎在算计自己。
但他没有证据:
“老夫跟你说的事,你记在心中!
修道人看似超脱,却也逃不过这红尘中的规矩,望你自知!”
刘基像模像样的训了张异一顿,心里平衡不少。
他和许存仁出了道观,刚走出转角,却看到了面色铁青的高见贤。
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高见贤。
“看来,咱们打了这位锦衣卫首领的脸面,人家来找咱们麻烦了……”
刘伯温在见到高见贤的瞬间,洒然一笑。
他虽然气不过锦衣卫的成立,选择了怄气,可他毕竟也不是什么傻子。
他敢跟高见贤叫板,也是吃准了自己没有什么能让人抓住的把柄。
许存仁摇头笑了笑,这老家伙有时候真像一个孩子。
“见过高大人!”
许存仁并不希望刘伯温直接和高见贤起冲突,主动走过去。
高见贤问:“先生这是去问自己的前程?”
许存仁道:
“清心观观主乃是我学生,老师去找学生,应该没有问题!”
关于许存仁和张异的关系,高见贤自然心知肚明。
他有点头大,张异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高警告那些官员,是为了保证张异的清净。
可是谁能想到,刘伯温这个刺头,第一天就非要挑战锦衣卫的威严。
换做明天,后天,他们来道观老高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现在,大家都看着呢……
他总要做点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