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正常动了动嘴巴,却是哑口无言。
老朱开朝就禁绝僧道,将大家关在道观里不能随便出门。
道门有意见吗,有……
可谁敢多说两句?
蒙古人都动得了,皇帝宝剑上的血还没流干呢,这时候去触他霉头,还当皇帝不敢杀人?
在不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之前,不说话其实是最明智的做法。
但,老张看了朱元璋一眼。
你悄悄跟我说是一回事,你当着皇帝面前大声密谋,你让老子该怎么反应?
张正常在那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尴尬。
其他人的态度都差不多。
只有老朱主打一个脸皮厚,加上张异一个不知情。
他们二人倒是聊得挺嗨。
“咱们那位陛下是心有决断之人,也不会轻易为谁改变意见!
可以说,从他决定煽风点火开始,他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可能对佛道二门不利,也有可能是他借刀杀人。
但不管是什么决定,您从龙虎山过来也改变不了什么?
您不服,或者您会去揭竿而起?”
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老张再也忍不住,直接给张异一个脑瓜。
“逆子你说什么,贫道对陛下的忠诚日月可鉴,这话是你能乱说的?”
“爹……”
张异捂着脑袋,他可没有料到老张会暴起打人呀。
打得好!
张异被打,在场众人暗暗叫好。
这家伙再胡言乱语下去,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自处了。
连沐英都觉得,老张应该给张异整整假发,揍他一顿。
虽然佛道二门的事跟他无关,可是当着皇帝的面去剖析皇帝,这是臣子能听的内容吗?
“哈哈哈!”
张异被老张追着跑,大家可乐呵了。
朱元璋跟着众人笑,眼角都有泪水泛滥。
他是很久没有如此开心的笑过了,大概也是因为如此,他才喜欢跑过来跟这小子聊天。
张异这家伙,经常能给他整出别人整不出的活!
“原来以前后院都是聊这些,小道宁愿不知道……”
邓仲修趁着大乱,赶紧去一趟厕所,他是真的尿了……
“行了,张兄,你就放过这臭小子吧!”
还是朱元璋喊了一句,老张才放下手中的家法,不再追杀张异。
张异跑到老朱身后,还给老张做鬼脸。
老张给气炸了,合着你黑皇帝还让皇帝护着你是吧?
现场的人呵呵笑起来。
沐英将这些看在眼里,隐约有羡慕之色。
跟朱元璋之间的舔犊之情他曾经也有,只是随着长大,已经逐渐远去了。
“你这臭小子口没遮拦的,也是该打!”
朱元璋回头,给了张异一个责怪的眼神。
张异嘿嘿笑,他也知道自己理亏。
有些话呀,还是要分场合。
这的亏死洪武朝,要是朱老四执政时期的锦衣卫的实力,恐怕他和老张明天就要去见阎王了。
他赶紧说:
“叔叔教训的事,这事吧可大可小,不过这里都是自己人,小道一时间忘了分寸!”
黄和父子,黄英是可信之刃。
张家父子自然也不用担心。
张异抬起头,看着从厕所回来的邓仲修,叮嘱道:
“师兄,这事咱们内部人说说就行,可别外传呀!”
众人:……
你说这个有用吗?
众人再看朱元璋,他一脸笑语晏晏,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这种魔幻的感觉,让众人百感交集。
老张看着皇帝的反应,莫名心安下来。
他明白,皇帝要如何对付龙虎山,他绝对阻拦不了。
可是只要张异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没有破裂,任由天下人如何攻击龙虎山,龙虎山都会稳如泰山。
“行了,你们父子俩一定有许多事要说,我先走了!”
朱元璋站起来,准备离开。
张异赶紧朝着沐英说了一句:
“那小道在这里预祝大哥一路顺风。”
沐英点头,拿着张异的望远镜道:
“就冲着小真人这用心,咱肯定全力以赴!”
三人告辞而去。
众人将他们亲自送出门。
等皇帝远去,邓仲修终于扛不住压力,差点瘫倒在地上。
张正常抓住自己的弟子,并不责怪,他也明白,第一次见张异和皇帝如此交流,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师尊……”
“现在你明白了吧,咱们龙虎山的所获得的全部恩宠,大半都在你师弟身上!
记住,陛下不肯暴露身份,你也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今日你的表现,可不太好!”
邓仲修欲哭无泪:
“师尊,以后遇见这种场合,弟子还是学以前一样,就在前边待着吧!
这里太刺激了,弟子这点胆子,实在受不住!”
老张:……
如果他有选择的话,他也想在前边待着,可他没得选呀。
“师尊,您是在朝天宫住着,还是在清心观?”
“朝天宫吧,毕竟为师还要给你撑撑场面,你这段日子不好过,为师知道!
那个叫刘渊然的小道士,听说风头正起,难为你了!”
邓仲修赶紧回了一句不敢。
“你待着你宇初师弟去朝天宫吧,为师和你师弟再说说话!”
打发走自己的弟子,老张低头沉思。
刚才那番闹剧,虽然让人心惊胆战,但也是一次绝佳的试探皇帝态度的机会。
大家在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下,几乎把诉求直接陈诉到皇帝面前。
可朱元璋城府深,他愣是没有表示任何态度。
可是没有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老张虽然远在龙虎山,对朝堂上的争斗并不擅长。
可他毕竟当了蒙古人多年的天师,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他必须认真考虑,朱元璋是不是故意煽风点火,他想要做什么?
张异跟邓仲修,张宇初道过别。
父子二人自然而然回了后院。
父子二人对视而坐,刚才老张的怒火已经消失无踪。
“你认为,该如何做?”
张正常在只有父子二人在的时候,不自觉的放下父亲的架子,以平等的状态面对张异。
张异笑笑:
“父亲这次前来,想要做什么?”
“本来是整顿好内部的教务,再次奉命北行,毕竟从我大年三十回来,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这清明都过了,那个日子……”
老张想起朱元璋的嘱咐,马上选择闭嘴。
他改口道:
“这次士大夫集团突然发难,贫道打听了一番,其实背后有隐情……”
张正常将另外一件事说了出来,张异若有所思。
他目前的地位,终归是一个普通的小道士,虽然朝堂中也有不少认识的人,但张异平时并不深交。
关于中书省那份方案,他从张正常口中,才知道了完整的过程。
最近的这些疑惑,马上豁然开朗。
张异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史书上可从没记载过这段博弈……
这是淹没在历史中的真实,还是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的历史轨迹?
但这是好事,是张异本来就想改变的那段历史。
事情,似乎比他想象中要顺利许多。
明清之前,举人和秀才,并不曾拥有明清所拥有的特权。
在封建时代,官和民事两个差距非常大的阶级。
所谓读书人,如果不取功名,他们本质上就只是一个百姓。
可明清的给读书人的特权,从某种程度上将这个阶层,变成一种另类的门阀。
朝廷的初衷可能是好的,这确实极大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和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可是因为免税的关系,大量的人将产业挂在举人门下,其实等于多了一层合法的逃税之路。
朝廷给予读书人的特权,其实是在牺牲朝廷未来的税收为代价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