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道行走古战场,眼见先辈魂魄游走于战场中,我汉家百数百年的思念,这些英魂早就香火护身,然他们却不知陛下之伟业,尚沉浸在过往的时空中,不知归期!
臣怜悯之,曾经想告知他们世事已变,却功亏一篑!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不世之功,当由陛下完成!
臣在此斗胆恳请陛下,告慰先烈!
为我昔日汉家英雄正名,好截取百姓香火,
为他们开天门,封神登仙!”
“请陛下封神!”
封神自有仪轨和规矩,但老张听从张异的建议,稍微改了一下,
反正都是忽悠人,
改好的说辞,虽然少了一份庄严,却更能鼓动人心。
见周围的官员,也在张正常的说辞之下,隐约有激动之色。
朱元璋对老张安排的流程很满意。
想要弥合这个已经事实上分裂的民族,需要一些人成为英雄。
无论将这些人抬高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
“请陛下为英烈封神!”
“请陛下为英烈封神!”
在百官的呼声中,皇帝在张正常的带领下,缓缓登上封神台。
老朱开始念出早就准备好的祭文。
一时间,万里晴空,突然乌云密布。
滚滚雷声,音乐可见。
狂风起。
将皇帝的衣服吹得猎猎作响。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惹得众人大惊。
仿佛冥冥之中,苍天有灵。
这春雷响动,似乎就是苍天对皇帝的回应。
朱元璋巍然不动,迎着狂风将祭文念完。
他举头望天,道了一句:
“今日,朕请苍天开门,迎我汉家英烈!”
哗啦啦!
皇帝话音甘露,一场春雨,缓缓落下。
“祥瑞、祥瑞……”
张正常激动地大喊大叫。
百官听闻老张的呼唤,也跟着激动起来。
苍天感应,天佑大明。
哪怕如刘基,李善长等人,也泪流满面。
这上苍的回应,恰恰代表着,大明奉天承运。
“这场雨来得也陪太巧了!”
永寿宫被围得严严实实的,但并不妨碍有百姓在外边看热闹。
张异也是人群中的吃瓜群众之一,看着这变幻的天气,他嘟囔了一句。
这世间是否有神?
他并不清楚,但今日的天气变化,却将一场可能中规中矩的封神仪式,变成了普天同庆的日子。
“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
在张异看来可能是巧合的天象变化,在百姓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祥瑞。
看着人群中百姓奔走相告,张异点点头。
不管如何,这些曾经倒在北伐路上的将士,彻底坐实了【英雄】的身份。
只要英雄在,他们就是一个锚点,将汉人的心锚定在【汉族】这个概念上。
“无量天尊!
今天,真是个喜庆的日子!”
张异笑了笑,叫上离青陌,拉上跟着他一起过来的小孟瑶和张宇清,转身往回走。
“小地主老爷,我们是汉人,对吗……”
“对对对!小孟瑶真棒!”
“小地主哥哥欺负人,不许捏梦瑶脸蛋……”
“哈哈哈!”
“找找你娘,今天晚上,咱们不回去了……
我答应过小孟瑶,今晚就留在城里看花灯!”
“好呀!小地主老爷真棒……”
在孟瑶的笑声中,封神之行也圆满结束。
……
盛世太平!
经过繁杂而漫长的仪式,朱元璋终于完成了封神仪式。
他从高台上下来,张正常在他身边伺候着。
龙虎山的那些弟子,从头到尾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
朱元璋走到邓仲修身边,停下:
“张真人,这就是你举荐的永寿宫主持?”
龙虎山诸位弟子闻言,浑身剧震。
邓仲修是永寿宫的主持人选,这怎么可能?
许多老弟子,脸上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神情,邓仲修当初被留在京城的时候,他们许多人都还庆幸,
可谁曾想到,这小子因祸得福。
“抬起头来看朕!”
邓仲修闻言抬头,他的目光与朱元璋对视,
从迷茫,到震惊。
小邓差点叫出声来:
“黄……”
终究他还算是聪明人,强行将后边的话语吞回去。
朱元璋呵呵笑:
“不错,有这份定力就行!”
“邓仲修!”
“皇上,草民在!”
“朕准了张正常的举荐,以后你就是这永寿宫的主人了!”
“多谢皇上!”
邓仲修激动万分,跪在地上磕头谢恩。
“不对,这永寿宫乃是元朝人取的名字,如今改天换地,这名字不合适!”
朱元璋自己又否了这个名字。
张正常等群臣跪在地上:
“请皇帝赐名!”
叫什么名字好呢?
老朱回头,望着高大的封神台,顺着阶梯望去,尽头吩咐就是天上宫阙所在。
朱元璋心里有了主意,笑道:
“那就叫朝天宫好了!”
“陛下英明!”
新年伊始,皇帝的心情不错。
只不过,这愉快的心情,老朱并没有维持多久。
第十九章 小日子欠收拾,预言成真
“陛下,出事了……”
洪武二年,春。
老朱从年十五维持的喜悦心情,伴随着一则消息传入宫中,烟消云散。
“皇上,我们派去日本的使臣,被杀了!”
御书房。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登时脸色大变。
他手中批阅奏疏的笔,被他用力捏断。
“你说什么?
再给朕说一遍!”
从中书省回来的太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奴才也是从中书省的大人们那里知道的,如今左右二相,各位大臣都已经准备入宫,觐见皇上!
奴才先来一步,给陛下报告!”
“让李善长他们赶紧过来!还有,把刘基也给朕叫来……”
御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就连太子朱标,一时间也不敢劝说皇帝。
朱元璋等太监出去,暴怒。
他手上折断的笔,登时被他丢在地上。
朱标默然,眼中同样充满杀气。
作为明朝的太子,帝国未来的储君,他同样被这个消息点燃怒火。
“这日本,朕还没去找他麻烦,它竟然敢杀朕的使臣!”
朱元璋站起来,在御书房来回踱步。
朱标劝说:
“父皇,您稍安勿躁!”
“你让朕怎么稍安勿躁?笑话,天大的笑话!
我华夏自古,都是那边远小国的宗主国,那些舔着前朝的蛮夷,也敢杀我大明使臣?”
朱元璋颇有种恼羞成怒的意思。
老朱对日本的印象本来还不错,这个国家自唐朝以来,都是华夏王朝的藩属国,最忠臣那种。
且元朝灭宋之后,这个国家也和元朝的关系恶劣。
加上老朱御书房那张世界地图里,这个国家拥有老朱最缺的白银资源。
所以在今年天下平定之后,皇帝马上派出使臣,出使日本,
他想要让这个国家的国王重新给朝廷纳贡。
如果运作得好,朱元璋还想跟日本国王谈谈开采白银的问题。
可是,现实给了他一记重击。
两国交战,尚且不杀来使,更何况是正常的使臣往来。
李善长、杨宪等中书省和六部官员,陆续赶来皇宫。
刘伯温接到宫里的消息,也提前来了宫里,但有个人不请自来,却是出了其他人预料,来人是章溢,御史台另外一个御史中丞。
朱元璋看了章溢一眼,却没有多说。
他直接开门见山:
“关于日本杀我国使臣之事,尔等可知?”
在场诸位大员点头,这消息本来就是过中书省,才传到皇帝这边来。
李善长和杨宪自然知道。
而御史台的两位御史中丞,在路上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