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将军,你的身体可以吗?”
“今日早上我已经用过药,确实有效!”
徐达想起用药过程,却是满脸铁青,不过他知道张异就是那位世外高人之后,终究还是默认了相信张异。
对于很少用过抗生素的人来说,抗生素带来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他的背疽虽然不能说好了,但止痛,消肿,也让他症状好了八成。
徐达相信,只要医嘱用完这些药,应该就差不多了。
张正常点点头,虽然他对神药好奇,却也不会在这时候询问。
老张想起一件事,问:
“只要不耽搁和王保保的决战就行!常将军期待这场对决很久了……”
徐达闻言笑起来。
常遇春的性子他自然明白。
他和常遇春两个人都是名将,可风格不同。
他徐达胜在用兵全面,常遇春的优势却是在正面战场上的勇猛。
他当主帅,常遇春当副手,二人联合起来,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与扩廓帖木儿短兵相接,那毫无疑问这就是常遇春的主场。
这一定是一场精彩的对决……
可这老小子,注定要失望了。
“道长怎么知道,我们一定会决战?”
徐达一句话将将张正常给问住了,徐达似乎话里有话?
“我对战争的理解和常遇春不同,所以所用的手段也不会一样,遇春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巅峰之战,本人却更希望,多来一些战场之外的机会……”
张正常不理解徐达说的意思,只能带着疑惑离开军营!
……
洪武元年,十一月!
北元名将王保保带领手下十万大军,与明军不期而遇。
这场常遇春期待的巅峰对决,却最终以明军摧枯拉朽的冲锋结束战斗。
张正常目睹这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就在星夜之下,常遇春夜袭蒙古大营。
蒙古人的哭声和惨叫声,在夜里回荡。
张正常见证了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勇猛,而直到战争结束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徐达早就策反了王保保部将豁鼻马。
这场本应该是苦战的战斗,却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徐达那天对他说的话,谜底就此揭开。
见证了常遇春的勇猛,也见证了大明第一人徐达的用兵如神。
张正常将他的见闻,化成一纸家书,落在京城的清心观中。
张异手捧着老张的书信阅读,心头的血仿佛也热起来。
能够见证这段历史,张异忍不住拍掌叫好。
“真可惜,不能亲眼见证!
我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估计我大明已经拿下太原了!”
张异放下手中的书信,对给他送信的朱标和朱元璋说道。
老朱本来在饶有兴趣的打量张异,闻言打趣:
“你这小子平时看你似乎看破红尘,却难得有如此激动的时候!”
“如何能不激动,太原定,这天下才真正定下来!
虽然未来边患还是会长时间存在,但这一战正式代表我汉人终于将蒙古留在中原最后一颗钉子拔除!
此战之后,北方才能真正恢复生产,大明开始进入休养生息的节奏!
若太原拿不下,中原就始终定不下来!”
老朱点头,张异说得没错。
太原一战之后,许多东西他就可以慢慢推进了。
包括他本人很想去的北平,也可以去看一看。
老朱年前本来想过去一次,可是他刚提出要求,百官的奏疏差点将他淹没了。
君王不涉险,朱元璋的远行计划,被硬生生打断。
嗯,北方已经入冬,明天开春再去吧?
老朱心里默默做下这个决定,对于张异,他越看越是喜爱。
这小子身上的利用价值先放在一边,
至少他身上洋溢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是老朱最为欣赏的。
张异可能并不把大明放在心上,但对于华夏的利益,他真心拥戴。
既然大明代表着华夏,四舍五入,大概也等于他对自己拥戴了。
“叔叔,你这次带来的东西可不少呀!”
张异放下张正常的家书,注意力已经转到朱元璋带来的物资上!
堆积如山,这是张异第一次看到这些东西的感慨。
老朱就如父亲一般,生怕孩子在京城委屈着,将能想到的东西都带来了。
过冬的木炭、各种年货,而且竟然还有些烟火。
过年做新衣服的布料也有,这些可以给孟瑶和孟家嫂子做件衣服。
张异郑重其事,给老朱行了个礼。
老朱与他,都被一种情绪温暖着。
“行了,这次给你送来物资,我们就要离开了!”
年关将近,身为一个皇帝,朱元璋不可能再和平时一样,能随意出入皇宫。
各种礼节的束缚,加上即将忙碌起来的国事,都拖着他。
既然如此,他干脆给张异来一场“道别”,再赐予他一些东西。
张异点头。
除了他这个孤家寡人,大家都是要回家过年的!
当然,在京城值守的官员大概也没有这个福分,自己到时候可以去许先生家蹭顿饭。
“满意吗?如果不够,我再让人给你送一批过来!”
朱元璋走到张异身边,一起看着这些礼品。
“太够了,果然是自家人亲!
您可比皇帝大方多了!”
张异夸黄和还不忘黑了朱元璋一把,老朱登时哭笑不得。
他到底是该生气呢,还是生气呢?
第二百二十二章 惊喜还是惊吓,皇帝想跳车
年关将近,伴随着太原的大胜,
整个朝廷除了洋溢在欢乐之中,同样也要开始准备大明第一个年关。
礼部的官员早就忙碌成一团,各种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皇帝本人,也会给臣下一些赏赐。
以老朱抠门的性子,这种赏赐自然不会太多,大多数都是以象征性为主。
张异的清心观今年也得到皇帝的垂青,赏了白金三益,也就是七十二两银子,算上一些布匹和小玩意,也就是一百多两银子。
比起自己以黄何的身份大方出手,皇帝的赏赐确实不够看。
不过如果对比起赏赐给其他臣下的东西,老朱给得也算大方了。
他一直维持着跟张异的“距离”,却没想到自己这点心思,被张异解读成小气。
麻蛋!
自己应该生气才对?
只是也许是被黑习惯了,老朱努力生气也气不起来,他郁闷的样子,落在朱标眼里,总觉得好笑。
“张兄果然还是决定在北方过年,跟着大明的军队走,他与那些将军们,也算有了点交情!”
“以后可以刚好介绍给叔叔……”
张异接过老朱的话,回了他一句,旋即,他似乎记起一件事:
“对了,叔叔,你今儿有空吧?”
“有空,怎么了?”
朱元璋不知道张异在算计什么,随口答应。
“自然是有好事,既然叔叔没事,那就跟我出门吧!”
“邓师兄!”
张异将邓仲修喊过来,吩咐:
“麻烦师兄帮我将这些东西入库,回头你给老孟家送去一匹布,让孟瑶和孟家婶婶做身过年衣服……
你自己看上什么,自己拿,咱们师兄弟俩就不用客气了!”
邓仲修憨厚一笑:
“我一个道士,用得了多少,行吧,我先把这些东西入库……”
“嗯,就麻烦师兄了,我跟黄叔叔去个地方!你去帮我把房间里我准备的礼物给拿过来!”
“你这小子,神神秘秘的……”
张异也没让人跟着,就是乘坐老朱的马车,往城里走。
老朱问了他好几次,他都不肯说去哪,朱元璋觉得有趣,也就由着他。
反正自己哪里去不得,就陪这小子胡闹一番。
他左右闲着,也就跟张异闲话家常。
只是说着说着,还是不免会说到国事之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