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1 / 1)

('

几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明初粮食很贵,按照市价一两银子目前可以购买二石粮食。

也就是说,张异有信心今年可以赚到将近一万石粮食?

“我不信……”

朱元璋打击了张异一下,问:

“赚钱的路子这么多,你怎么就热心去做这件事?说起赚钱,靠写书能赚到的钱,终究是少数……”

“因为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

“什么梦想?”

“考哭天下考生……”

朱标和朱元璋一愣,旋即才明白张异是在开玩笑,登时哭笑不得。

“叔叔说这不是一门好生意,其实我觉得这门生意可不得了……

要不是我不能直接出来做买卖,我肯定要当书商。叔叔莫小看书商的能量!

如果运作得好,这些家伙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清名,可让人名留青史,也可以让人遗臭万年!”

朱元璋本想转开这个话题,一听他直接来劲了。

“细说!”

张异想了一下,说:

“笔杆子是能杀人的,那些读书人报复起人来,也是阴狠无比!

他们报复人最常用的手段,自然是利用自己垄断文化传播的权力,用笔杆子杀人……

而这些家伙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自己的书造谣……

譬如憎恨皇帝的,等皇帝走了出本书,故意给皇帝编造点段子,这很正常吧?

或者,如果我对某个大家闺秀爱而不得,用她的名字写本话本小说,将她写成人尽可夫的荡妇,又如何?”

张异举的例子,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

也是某些读书人经常干的勾当,武大郎和潘金莲,明明是非常正派的人物,却因为一本《金瓶梅》成为绿帽王和人尽皆知的荡妇……

类似的例子,其实不是个例。

只不过有机缘能让后人知道的书籍,毕竟只是少数。

“就跟说皇帝鞋拔子脸的人一样吗?”

每当张异说出其类似的事情,皇帝就过不去鞋拔子脸这个门槛?

“嘿嘿,谁知道呢,也许皇帝真是……”

张异话没说完,就感受到朱元璋快要杀人的眼神,赶紧闭嘴!

算了,还是不要在这个事上刺激黄叔叔了。

朱元璋也主动询问:

“你说的这个,似乎和你上次提倡的水军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并不相同!水军的方法,是利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加入自己想要植入的讯息,以完成操控舆论的目的!

这种方法很高级,但严格来说在这个时代缺乏足够的平台!

可儒家那些人读书人的操作手法,就正常多了,他们本来就垄断信息的传播权,也不缺平台!”

“平台?”

朱元璋早就习惯了张异时不时会蹦出一个个奇怪的词语,什么信息,传播这些不说,

平台朱元璋相信这绝不是字面上他理解的含义。

“大概就是,能让他们施展的舞台……譬如,书商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些读书人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

读书人手中掌握文化的垄断权,可是传播这种事,有时候非常玄学……

你呕心沥血写的书,谁也不敢保证能流传下去!

而书商就能帮助你完成这件事!

尤其是元末开始,元曲逐渐趋向于被改编成话本小说,这种有趣的传播方式,更容夹带私货……

举个例子,假如我写一本书,隐约以当今陛下为原型,然后暗示陛下是玄武转世,来到这世间就是为了弥合南北,让天下汉人归心……

只要故事写得有趣,皇帝是玄武转世的形象级深入人心!

这可比什么朝廷的官方宣传有用多了!

如果再找几个说书人,在天下酒楼都说这本书,

您说,这效果如何?”

朱元璋登时汗毛倒竖,张异这个方法好像确实可行。

只是单纯的制造谣言,在某些特殊的事件中确实可以做到,但咱们定制谣言,那就和朱元璋在他那个小酒馆的试验不谋而合。

其实张异所用的手段并不新鲜。

民间宗教造反的时候,往往也有过类似的手段。

但怎么用,搞清楚背后的逻辑,那才是一些手段上升的学说的关键。

张异的《传播学》被老朱重视,是因为他将这些东西系统整理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这小子主动讨论《传播学》,老朱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张异。

“你说的这种传播学和那些民间宗教蛊惑人心有什么不同?”

“手段是相似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其实未来的很多学说,你要说很新奇嘛,也算不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东西老祖宗也早就玩明白了!

可未来的人,对于同样的现象,他们观察和总结的工具终究还是比咱们现在的人多,所以他们研究的东西,或许比现在的人更加透彻!

我举个例子吧,我那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是不是介绍过人的身体……这个知识很新奇吗,其实也算不上……一个长期揭解剖尸体的仵作,对于尸体的研究不会比后人少!

但他不会主动去研究,哪一根神经对应人体的哪一种反应……

去研究巨人观的出现和蛆虫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去关注蛆虫之间的不同。

就算有人研究过,他也会当成看家本事秘而不宣,

其实后世的学说跟咱们这个时代有什么不同,小子我研究过!

咱们这个时代的学说呀,喜欢往大了说,开口动辄人生,闭口天道……

而后世之人,喜欢从细节,小处入手……

若能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往往用去十年以上的时间,但日积月累之下,这些小处的变化,会汇聚成足以改天换地的洪流!

传播学这种东西,大概也差不多!

他看似和您人生中见闻的东西类似,却也有着一些不同!”

“这就是小术见大道的来历!”

老朱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张异表示过类似的想法。

张异并不喜欢谈论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喜欢实实在在的从细微处改变世界。

而朱元璋也看见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会在某个时间段串联起来,

变成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

这就是张异的“道”,老朱若有所思。

他的行为模式,是受了梦中那本天书的影响,才让他显得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其实传播学也好,你说水军战法也好,是和普通的教化完全不同的东西。

教化走的是堂皇正道,去改变众人的思想!

无论是儒道僧三家学说,还是以前的诸子百家,都是如此!

但我上次玩的那些东西,改变的是人的潜意识……用有趣的方式,夹带私货!

然后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操弄人心!”

“什么是潜意识?”

朱元璋不知不觉中坐直身子,从扬州一事之后,他对于传播学和“水军”的兴趣很大很大。

这是一种好像可以跟士大夫阶层争夺“舆论控制”的权柄,对于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大的君王来说,拥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潜意识,怎么说呢,我们所思所想,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您馋了,想吃点好吃的,就是显意识!而其实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心思,是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的!

比如,我说过的咱们的陛下,为什么他对官员如此警戒,对官员阶层如此仇视?

其实你问他自己,他大概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可回溯过往,您再看陛下的人生成长经历,大概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

其实除了教化,能造就我们行为模式,性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有关。

不说皇帝吧,就说小子自己……”

张异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

“我从小生活在龙虎山,却因为父亲说我与他八字不合,被孤立,被冷落……我说是不在乎,但如今我这偏激的性子,谁敢说不是因为这件事形成的?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