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
张异也被他的咄咄逼人激出火气,谁怕谁呀?
“老夫也不欺负你,你若输了,你无需做什么!
你若是侥幸赢了,老夫答应你一个要求!”
虽然气急攻心,跟张异立下赌约,但刘基自有他的傲气。
只不过他看似施舍的行为,在张异看来就是臭装逼。
他讽刺道:
“那我要三千两银子,先生有吗?”
刘伯温的脸色,登时大变。
他面色铁青,整个人变得局促不安。
三千两银子,他还真没有。
老刘跟着老朱打天下,老朱是什么德行,张异心知肚明。
刘伯温的品性,德行还是过关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找三千两银子,那不是要了他的命?
张异暗笑,将历史人物弄得狼狈不堪,好像也是不错的体验。
他算准刘伯温拿不出来,别说现在的刘基拿不出,就是后年封伯爵的他,一年工资也不过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而已。
杀了刘伯温,他都拿不出来!
“若是刘先生困难,就不必说了,其实贫道也不缺钱!
如果贫道赢了,我也原谅你了,你无需做什么?
唉,爹总教训我,说我心性太差,白白跟一些凡人置气,坏了道行!”
张异叹了一口气,显得十分老成,
他转身就走,还颇有几分道骨仙风。
只是这份潇洒看在刘伯温眼中,却是面目可憎。
他是没想到,今日跟一个孩儿斗嘴,全程都没有占到便宜!
“刘兄,消消气!”
张异喷完人是跑了,可烂摊子他还要收拾呢……
第一百三十七章 堪比推恩令,陛下背后有高人
刘伯温目送张异离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等许存仁劝他,他才勉强压下这口气。
“此子虽然有些本事,但好高骛远,不接地气,也难成大器!
龙虎山的人,大概格局也就如此了!”
刘伯温很不客气地喷了张异一顿,许存仁愣住,心情本能不喜。
张异虽然不肯拜他为师,但也算是半个弟子。
他跟刘伯温是老乡,也有多年的交情,他也知道这次张异确实把刘伯温气坏了。
“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今日朝廷出了一件大事,陛下在改革科举上又有新规……”
“哦,是什么?”
许存仁确实不知道这件事,国子学本就远离行政中枢,而他最近为了迁移国子学和找算学老师这件事,早就焦头烂额。
“陛下将科举分成南北榜,以后南方士子和北方世子,各自录取!
且陛下下令,凡是开恩科之前,愿意前往北方定居的南方考生,可以北榜录取!”
“什么,陛下这是胡闹!”
许存仁闻言第一时间和其他人完全一样,是本能的抗拒。
但刘伯温说完,他却冷静下来。
“陛下这么做,恐怕已经是在为未来北方的统治铺垫了,数百年的时间,南北汉人人心已散,此法可让部分人归心,
且百姓知道南方的皇帝对北方照顾有加,也能降低我大明军队统治的成本!
陛下这一招虽然动了我南方的利益,但于天下,于大明的统治来说,就是神来一笔!”
放下利益之心,刘伯温回到一个心怀天下的儒家人应该有的心态,他越想越觉得朱元璋这一计很厉害。
他此时方有属于他名士的风采。
许存仁和浙东出身的其他人一样,本来对南北分榜很抵触,但刘伯温一说,他也明白过来。
“这件事的对与错,只看你立场站在自身还是天下的角度!
不怕你笑话,今日陛下宣布南北榜之事,老夫带着百官去逼宫了,
只是陛下似乎早就料到了我们会如此,直接打杀一些人,又拉拢一些人!
虽然我知道故土难离,可皇帝这个政策肯定会吸引一堆人迁徙北方,毕竟科举的诱惑太大了……
我就不信有一些商人会忍住诱惑,前往北方定居!
可是他们一定居,他们的资源,他们的生意,也会随着过去,过上十几年,几十年。
他们就会成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许老,一个南北榜,是阳谋呀!
老夫在前来这里的路上,就已经想通了,我相信今天晚上过去之后,还有会许多人想通陛下的算计。
可那又如何?
陛下一个南北榜之策,堪比推恩令!
就算我等看清楚,想清楚陛下的谋算,也挡不住这即将形成的大势!
未来两年,肯定会有许多人,或者说,属于江南的资源,向北方倾斜!”
许存仁瞠目结舌,一个小小的南北分榜,他还没看出个所以然,刘伯温居然能从这件事里分析出如此多的东西?
看来张异说得没错,他确实不能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政治家,最多算学术型官僚。
而跳出利益的圈子的刘伯温,才是散发出真正属于他的光彩。
可在刘伯温的叙述中,朱元璋才是许存仁真正佩服的对象。
一个南北分榜,一个算学入科举!
这些惊天动地的改变,就足以让朱元璋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南北分榜之策,还能顺带削弱和分化南方的实力,分流北方……
加上收买人心的作用。
等于说皇帝只凭借一个政策,就顺利完成了分权,收买人心和平衡南北几个作用,这确实算得上是非常精彩的阳谋。
“咱们那位陛下,确实不是一般人呀,这等谋划,我光是想想就无法入眠!”
刘伯温意味深长地看了许存仁一眼,说:
“许兄,你真觉得这是陛下想出来的?”
“难道不是?”
刘伯温对于许存仁反问的回应,是摇了摇头:
“不像是,我更觉得陛下背后有一个高人……,这堪比推恩令的阳谋,是那位高人想出来,并告诉陛下的!”
“高人?”
许存仁努力回想,也想不出朱元璋身边会有什么高人?
在朱元璋的班底里,能称得上高人的人,大概只有眼前的刘基。
李善长是处理政务的能手,在政治上他可以跟刘基评一评,甚至在某方面也许比刘基还强一些。
可如果比对各方面,李善长是不如刘伯温的。
刘基都不能算高人,那朱元璋的班底里,还会有谁?
刘伯温见他这个模样,笑:
“肯定不是我们认识的老伙计……,不是我刘基自负,其他人在我眼里,不足为虑!”
“不对,既然如此,那陛下身边更不可能有高人哪!咱们陛下登基才几天,哪来的高人来投?
就算有些人想投靠陛下,也是选择观望到大都那边出结果之后才会定下,你是怎么判断出陛下背后有人,别不是你胡思乱想?”
刘伯温道:
“绝对不是,陛下这个南北榜的政策,出来很急,上次你推算学入科举,陛下很明显还没想到这个政策,所以毫无动静!
若是当时他哪怕有一些想法,都不会毫无铺垫!
可是今天,他就将这个神来一笔的政策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放出来,显然是乘着算学入科举的大势,顺带改造科举!
这也侧面证明,陛下在不久前,还不知道这个政策!
所以,这两天,必然有一个高人告诉陛下南北分榜的事!
陛下也跟我一样,觉得这个政策很好,所以才强力推行”
刘伯温看了许存仁一眼,说:
“我来之前,还有几分怀疑是不是你提议的,看来不是……”
他这句话倒是提醒了许存仁,他突然有些心虚。
算学入科举一事,已经让老许感受到了许多压力,别人巴结他得有,可是仇视他的人更多。
南北榜这件事他可不能再往身上揽了,这玩意要命呀!
“算了,不提了,咱们还是聊正事,关于算学的教材,我十天之内给你编出来,到时候我会交给你,跟你徒儿的教材一起交上去,看看皇帝选择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