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元大都不错!”
张异笑嘻嘻,见朱标一脸不服气,他补充道:
“我说的是天下大定,蒙古人的王庭破了之后的大都,可不是现在呀……”
朱标回:“如果你说大都,我觉得还不如金陵城好!”
“金陵城自然有金陵城的好,这里富庶,也能据长江,只是国都设在此处,陛下就别想收拢北方的人心了,就算陛下在意这个,迁都北方也是势在必行!
江南的偏安一隅,是守不住这大好河山的!”
闻言,朱标若有所思,朱元璋其实也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朱标死后,老朱绝了迁都的决心,所以关于北方的问题其实也一直没有解决。
朱棣继位之后,他的大本营河北那一带还造反不断。
真正弥合南北,还是朱棣迁都之后事。
大都、开封、西安都好,迁徙北方是最合适的,可是具体迁往哪里,张异作为后世之人,他当然选北京。
但他也知道,那时候的元大都,根本不可能被皇帝选中,北方元朝的势力,就算给赶出蒙古,也依然拥有足够的实力打回来!
从洪武五年那场北伐的失败,大明错失了一鼓作气解决北元的时机。
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北元都是心腹大患!
可是二十年后,未来的顺天府完全有定都的可能性。
“我们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天下的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到江南,所以就算迁都的话,粮草运转是最为重要的事,比起开封和西安,大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从南到北的水路畅通……”
“虽然隋文帝修的那条运河现在已经废得差不多了,但毕竟还能用,如果咱们在这修一条运河,完全可以解决运粮问题!
而且一条运河,周边汇集的城市,一路都可以盘活……
这明显是更划算的生意!”
反正是键政,张异聊得兴起,干脆直接给朱标画出一条中原的草图,并且将后世用了大帝修筑的京杭大运河画出来!
这条河一画,朱标登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仿佛张异说的答案,就是最优解!
海运虽然不太行,但也可以作为运粮的补充!”
张异又指着海岸线说。
海运,其实在老朱禁海之后,这条航线也没有停过,只不过海运运转的粮食并不多!
朱标看着那条海岸线如遭雷击。
张异说别的他不行动,海岸线让他想起父皇的玄武军。
玄武军是老朱等安定四方之后为大明水军留下来的种子,既然是种子,一开始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可是你留了番号,组建水师,总要练兵!
张异无心的体型,似乎又为他找到一个理由。
“大都!”
朱标看着地图上,那座还不属于大明的城市,心头狂热!
“口好渴!”
张异一番酣畅淋漓的键政之后,终于没了聊天的兴趣,他喝了一口水,还打了一个嗝!
那憨态可掬的形象,丝毫无法让人将他和刚才那个指点江山的孩子联系起来。
“对了,我这次来,差点问你问另一件正事,说起来还要感谢你,黄家弟弟……”
“怎么说?”
“你不知道吗,今天皇帝下了圣旨,算学入科举了……”
朱标离开皇宫之前,皇帝的圣旨也到了中书省。
算学入科举,随着圣旨下来,一切尘埃落定。
张异表情有些恍惚,他又成功了影响历史了?
虽然张异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这一天真来的时候,他也觉得恍如隔世。
“所以,我第一时间来找你学算学,对了,听说你老师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
朱标很快将话题引导到许存仁身上!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的公平
许存仁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皆知,本来老百姓不应该关心的事,也有许多人讨论。
老百姓也许不知道什么叫算学,可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打仗,这种八卦大家伙还是愿意讨论的。
当朱标说起许存仁的时候,张异哑然失笑。
“我有不少好友的老师,说起来还是许先生的好友,他们甚至亲自写信给许先生,绝交……”
朱标说起这件事,张异就嗤之以鼻。
事情闹得这么大,确实有不少人跟许存仁表示绝交。
其中表面上的原因,是算学入科举,把算学抬高到和经义相同的地位,有些人不喜。
但核心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这规矩打破了他们的舒适圈!
当一个人,一个群体在某个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的时候,他最讨厌的就是改变。
张异将这番道理说出来,朱标若有所思。
“张家弟弟以为,这是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对呀,明明算学入科举,改变都是大家的事,谈不上厚此薄彼,且,那些才子之乡,本身的底蕴深厚,其实就算算学入科举,他们的地位也不会有多少改变!
学习也是需要资源和环境的,富庶之地肯定比苦寒之地要好,黄大哥你信不信我跟你打个赌,开了恩科,天下七成官员都来自南方!
可就算如此,他们依然害怕和反对改变,这还是咱们大明刚刚建立,如果延续下去,恐怕天下官场,九成九都是南方人呀!
若是我当皇帝,我早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张异说着,朱标的脸色变得古怪。
“那你准备怎么改?如果你是皇帝的话……”
“我呀,大概会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南方官员的数量吧,比如,南北分榜……”
张异此话一出,朱标脸色再变。
南北分榜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没有出现过。
张异这臭小子脑袋里天天都在想什么呢?
“弟弟这样做未免有失公平,所谓国家取材,唯才是择……”
张异接话:
“所谓公平和不公平,那就要看大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说,从大哥的角度来说,你家在吴地,你的同窗好友也都是南方人,你从小有名师教导,未来高中之后,你的同僚也是你的同乡,
未来你们相互扶持,在官场中如鱼得水……
这种情况之下,你当然不希望改变什么?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北方人,数百年的异族统治,元末的战争,早就将你的家乡打得千疮百孔。你很聪明,读书也很厉害,但是你每天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解决温饱问题,别人在家里安心读书,你却连一根蜡烛,一盏油灯都买不起!
你会不会觉得,这世道对你不公平?
明明你拥有不下于南方人的智慧,却只能用他们一半,甚至一小半的时间去读书。
他们读不明白的地方,找个老师就能问清楚,而你只能自己琢磨,还不知道对不对?
有一天你好不容易考中的进士,却发现这官场之中,到处都是南人,他们说着你不懂的家乡话,你被孤立一边……
等到有晋升机会的时候,有老乡提携的官员永远比你快,
你愤愤不平,因为你觉得你同僚本不如你,但他提携的机会永远比你多……
当你坐在京城温暖的房子里,想起自己家里还饱受饥寒的乡亲,想着为他们做点事,
你却发下,朝廷划拨下来的资源,永远优先照顾南方……
你会如何?”
朱标感受到的,是张异话语中那位北人官员心中满满的绝望。
张异又道:
“如果你是皇帝……
有一天科举的主考官递上一份名单,告诉你今年的进士全部是南人,北方人一个没有!
你问为什么,他们告诉你北人愚钝不堪,争勇好斗,不能任用!
你此时才发现事情不对,盘算了一下,骇然发现天下官员,几乎都是南方人!
而且,十年前这种情况还不严重,只是越到后来,越不见北方人的身影。
你怒吼,质问,
他们还委屈巴巴告诉你,大家都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绝对公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