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于将这些大儒擅长的东西,生生剥夺一块。
这看似简单改变,至少在科举初期的时候,会让许多人不适应,也会措手不及。
这就达到了张异说的,分化读书人阶层的目的。
读书人抱团的方式无非那几种,最重要的一种抱团就是同乡和同窗……
削减一部分的优势,就等于将优势让给另外一些人……
从君王的角度来说,这就达到了分化的目的。
只从目的上来说,张异这个提法确实可以应付皇帝。
不过,将算学纳入科举,将他提高到和经学同等的高度,并不符合许存仁的三观,二来、张异的提议是加强君权,也不符合许存仁的利益!
毕竟,他的家乡也算是才子辈出之地,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影响了未来浙江学子的利益!
张异见许存仁犹豫,心里也是叹息。
想要说服一个大儒去将算学纳入科举,本身就等于劝说别人打掉自己的手足。
先不说他们对经义看得极高,算学入科举这种事,本身就是违背他们三观的事,就算许存仁不在乎,他也有自己的利益。
再退一步,许存仁将这些东西递上去,能不能被洪武皇帝认可,都是未可知之事。
这件事的推动,本身就比种痘法要难得多。
说白了,还是身为道士的他人微言轻,想要影响朝堂那是太难了。
而且他真正的居心,也不能说出来。
从削权的角度切入,是唯一可能打动朱元璋的东西,但他也不敢用宗室问题去点破算学的重要性。
不过张异有信心,只要朱元璋听到能分化官员结构这件事,一定会来兴趣。
从君王角度来说,他们肯定不希望朝堂中的官员都来自一个地方!
“嗯,也不是不能考虑……”
许存仁左思右想,暂时也同意了张异的看法,倒不是他觉得张异说得有道理,而是朱元璋那边逼着他交东西,他有点学渣马上要交卷了但还没有头绪,准备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满足皇帝分化相权的需求,这是其中一个不能说的点。
但递给皇帝的东西,还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让皇帝相信(至少表面上相信)算学的加入真的能筛选更多的人才。
“所以你说的第二点,如何实现?圣人之学,乃是治国大道,如果通过科举的人都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又如何通过算学来证明?”
张异见许存仁问出这些话,就知道至少自己第一关过去了。
他想了想,说:
“知识有许多种,算学和圣人之学考验的方式也不一样,算学考试考的是一个人的逻辑能力,这种东西在四书五经中并无法训练……
就比如说,先生你……”
张异突然将问题甩给许存仁。
“先生您跟了陛下也有十年,陛下让您掌管国子学,对您不可谓不信任,您的学识也是有目共睹的,经学之类的东西,相比除了宋濂等几位大家,也没有几个比得过您……”
张异先是给许存仁拍了一顿马屁,许存仁微微点头。
他虽然不至于得意忘形,但张异的欣赏他还是很受用的。
可惜,张异话锋一转:
“如果说圣学学得好,治国就厉害的话,您和宋濂先生为什么都被放在不重要的地方,而不是中书省?”
许老的笑容僵在脸上,然后狠狠瞪了张异一眼。
这家伙夸你的时候,后边果然藏着刀子。
对于张异就差指着鼻子说自己不行的行为,许老悲愤莫名。
杀人诛心呀!
他不小心,又让这小子磨砺了!
“其实小子觉得官员有几种!”
张异扎心之后,就开始说事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
“学生认为,这天下的官僚可以分成好几种,一种叫做学术型官僚,就是做学问特别厉害,但其他能力实在乏善可陈……”
张异说到这里,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说谁已经很明显了。
你礼貌吗?
许存仁:……
虽然张异扎心,但许存仁也默认了张异说的道理。
说他是只会读书的废物,他不认,但如果说处理政务,许存仁确实不在行。
朱元璋将他放在这个位置,算得上是知人善用,许存仁也很满意自己现在的职责。
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对于一个专心做学问的老头来说还是太过沉重了,许老认清自己的能力,也安于现状。
所以被张异磨砺之后,他选择让张异继续说。
“另外一种,叫做行政性官僚,他们擅长交际,对政务处理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大体都说得过去,这其中最有代表的,自然是中书省的大佬们,以李善长为代表……”
“行政型官僚?”
许存仁和孔讷若有所思,大概也理解张异的划分。
孔讷饶有兴趣:“还有呢?”
“第三种,是技术型官僚……这种人往往有一技之长,他们所做的工作,也需要他们有一技之长,技术才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朝廷中有些部门,很需要这样的官僚,比如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懂得如何理清账务,如何审计地方官员报上来的税收,还有林林种种,就是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工部,刑部之类的,那些分工特别明显的部门,一般人进入其中,一时半会掌握不了其中的门道……”
技术型……
许存仁点头,示意张异继续说。
“最后一种,叫做复合型官僚,他们同时拥有上边三种官僚的全部或者部分特点,或者胜在平衡,或者几乎无所不通,这种人,不知道先生想起谁?”
“刘基!”
许存仁想都不想,直接报出刘伯温的名字。
精通经学,政务处理优秀,同时还熟悉天文历法,数理、兵法……几乎可以称之为完人!
除了刘基,许存仁还想不出大明目前有谁能称得上复合型官僚的代表。
摆出这四种官僚之后,张异笑问:
“那先生觉得,如今我大明最需要什么样的官僚?”
许存仁沉思,如果非要做选择,学术型官僚首先排除,
行政,技术、复合型官僚,都是大明急需的人才。
一等选择,自然是像刘伯温那种复合型人才,可是行政型和技术型,也都不可或缺。
至于这二者孰轻孰重,这就不好说了。
“其实学生想问先生的是,这四种官僚,除了学术型官僚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熟读圣学有关,其他的跟圣学有强相关的关系吗?
如果说读圣学就能治国,为什么宋濂不是中书省的宰相?”
张异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原来在这,他已经是在质疑“儒学”本身?
考虑到张异的道士身份,孔讷和许存仁看他的目光都不对劲了。
他们可以和张异很好,但如果张异真的将问题的本源指向儒学,那就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我觉得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我认为经学和其他杂学的关系,就如我们道士对于道和术之间的联系,如果说道祖五千言,是我道门修道的总纲,这绝对没错,如果说《道德经》为体,那么符箓、炼丹、占卜之术,就是用……
要是我跟我爹说呀,我读读《道德经》就能无师自通炼丹术,大概他会打断我的腿!
可是,让我觉得好笑的是,今天的儒家大儒们,居然相信只读经就能学会怎么治国?”
君子六艺,如果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圣人会读开其他学科?
刘伯温也不是从四书五经中领悟兵书、数理和天文历法……
孔圣人明明教导弟子用两条腿走路,后人不孝,自己砍了自己一条腿,然后说一条腿走路跟两条腿没区别,甚至更好,这不觉得可笑吗?”
张异话音落,许存仁和孔讷瞳孔微缩,张异这些话,虽然有些偏激,却未必没有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