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你连人都不敢杀。”“对于那些叛军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直接杀光、一个不留!”“还招安、投降,要他们这些叛军干什么?”听到朱元璋和李逍的话,朱由检陷入了回忆。李逍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朱由检根本没有办法反驳。其实对于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跑掉了,在当时他就已经后悔了。但是人已经跑掉了,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那个时候还真的就是犯下了一个惊天大错误啊。如果当时,能够将李自成和张献忠给直接诛杀,那么自己后面是不是也不会在煤山自缢呢。是不是也不用讲自己的皇后和爱妃还有女儿亲手逼死呢?朱由检在心中默默地问着自己。可惜这一切是没有如果的。要怪只怪朱由检自己当初做下的错误决定了。……第043章 内忧外患,启用袁崇焕!听完李逍说自己的第二个错误,朱由检愣愣的站在那里没有说话。显然朱由检也是默认了自己的这个错误了。李逍说的那些都是事实,他也没有办法反驳。朱由检只能站在那里静静等着自己下一个致命错误的到来。看着朱由检的样子,李逍也没有过多的犹豫。沉声开口说道:“朱由检,你第一个致命错误就是整治经验不足,选择错了杀掉魏忠贤的时机。”“让东林党趁机崛起,蚕食了大明朝廷的根基。”“第二个致命错误就是优柔寡断,不够杀伐果断。”“直接错失了两次杀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机会,以至于让他们后面成了气候,彻底的颠覆了大明的江山。”“至于你的第三个致命错误就是刚愎自用、疑神疑鬼、自毁长城!”听到李逍说自己的第三个致命错误,朱由检转过了头来。他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反驳。因为到现在李逍说的每一个错误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他自身的缺点,即便是他想要隐瞒都隐瞒不了。但是现在,李逍说他自毁长城。这个他有些茫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他怎么可能会自毁长城呢?就算他是一身毛病的皇帝,缺点多多的皇帝,但是也不会蠢到自毁长城吧。随即,朱由检看向了李逍:“李逍,你说我自毁长城。”“这话从何说起。”“我知道我犯下了很多错误,但是至少我都是在为大明江山努力着。”“我怎么会头脑发昏去做自毁长城的事情呢。”“即便我不是一个明君,但是什么事情不该做我还是清楚的。”朱由检的确是想去比来他自己做过了什么自毁长城的事情。听到朱由检的话,李逍淡然回道:“朱由检,你可还记得袁崇焕。”“你自己现在想一想,你杀掉袁崇焕是不是自毁长城?”“袁崇焕?”朱由检喃喃道,脸上的神色也有了一丝变化。袁崇焕这个名你在对于朱由检来说绝对不陌生。朱由检这一生下令杀死的人不多,朝廷大员就更少了。而这袁崇焕就是他朱由检下令凌迟处死的,为数不多的一个朝廷大员。而他下令凌迟袁崇焕之前,朱由检还将袁崇焕认为是大明朝廷的救星,大明朝廷的肱股之臣。还指望着袁崇焕能够带兵收服辽东地区,将宝全部给压在了袁崇焕的身上了。可就是朱由检这样器重、这样相信的一个人,最后却被朱由检给下令凌迟处死了。还给了袁崇焕一个私通外敌的叛国罪名。说起袁崇焕,就不得不先说一下明朝末期辽东的局势了。其实从万历晚年开始,后金就已经慢慢崛起了。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先后兼并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后建国,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势力愈发庞大,便盯上了日渐颓势的大明。自从萨尔浒战役失败之后,大明朝廷由原来的攻势转变成为了守势。已经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对战场的把控。辽东地区的局势基本上已经全部都被后金给掌握了,大明虽然没有被打败,但是也基本上失去了对辽北的控制了。只能够龟缩在辽东区域死死防守。天启年间,后金对大明这边越加虎视眈眈。不停的派出兵马前来侵扰大明的边关,劫掠大明的百姓和商队。本来就已经失势的大明军队面对正直巅峰的后金铁骑,那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再加上后方的大明朝廷内部还党争不断。不管是东林党或者是阉党,他们之间的争斗已经蔓延到了前线的战场上了。大明军队的领兵主将更换频繁不说,就连军机命令有时候也是出尔反尔、含糊不清。今天是这个战略部署,到了过几天可能就换了一个思路了。朝廷对前线命令的不明确也导致了大明军队在和后金作战时候的犹豫和拖沓。甚至于朝堂之上两党之间的斗争,都会影响到军饷和粮草的供给。大明朝廷混乱不堪的指挥,前线明军没有信心、没有斗志。再加上不能够及时跟上的后勤补给。这样的大明军队对上几近巅峰期的后金军队,完全都不够看,根本就不是对手。大明军队在辽东地区对后金军队的战事接连失利,不断地往后收缩防线。这样的状态一直维持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驾崩,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即位。朱由检登上皇位之后,崛起的后金和西北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造反,就成为了大明王朝最棘手的两件事情。后金在外,对大明江山不断觊觎。而李自成和张献忠在内,对大明王朝的统治不断冲击。一个后金、一个西北起义的农民军,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两个心腹大患。不过李自成和张献忠始终都是内部的士情,而且还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农民。所以大明朝廷的重心始终是放在了辽东地区的,是放在了后金身上的。大明朝廷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过能够收复辽东地区,而是打算先稳住辽东地区的形势。在稳住了边关的形势,确保大明的江山不会被异族入侵之后再回过头来处理西北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其实大明朝廷的这个想法也没错。毕竟西北的农民起义军相比起后金的骑兵来说,战斗力上始终是差了不少。后金的骑兵那可是专业的,而且一个个骁勇善战,大明的正规军对付起来都很吃力。而西北的农民起义军只不过是一些没有饭吃的百姓们和流寇聚集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虽然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这样的几股大一点的势力,但是在大明朝廷看来也不过就是几个人多一点的土匪罢了。等边关的形势稳定了之后,将边关的大明正规军调回来一些。灭掉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乌合之众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一开始,针对辽东地区的战事,就是大明朝廷最优先要做的。一开始的时候,大明朝廷认为是辽东的明军主帅不行。所以一开始就打算从人员上面进行更替和调整,希望通过更换领兵主将来改变辽东的局势。大明朝廷先后任命的几位辽东主帅,都因为大明朝廷内部的倾轧党争,都没能阻止后金对辽东地区的蚕食。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可谓是一盘散沙。阉党和东林党之间,几乎是轮着番的派人前往辽东领兵。因为他们都互相看不惯对面,都不想边关的军权被对方的人给握住。并且,如果真的能够处理好辽东边关的战事,那是绝对的天大的功劳。所以,不管是因为对这个兵权的把控,还是对于后续可能出现的军功。阉党和东林党都不愿意放手。两党一争,最难受的就莫过于边关的明军将士们了。他们的领兵主将三天两头的换人,这个还没认识了,另外一个就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