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辉祖斜眼看向李逍,“哦?”李逍搓了搓手,道:“侄儿补偿你一桩大生意,另外还给你祥云牌化肥南直隶的总代理,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准备一个大仓库囤货,而下面各府,各乡镇的分代理需要从你这里拿货,每卖一袋化肥,就都能从中抽成,一年保守也得赚上几万两白银。”眼下,李逍所执行的商业模式,就是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工厂生产,总代理拿货,下面还有府代理,镇代理,经销商。总代理需要资金雄厚的人才能拿住,这不是刚到手一百多万两么。显然这个舅舅就是最好的人选,他的身份和地位,足以压住这个南直隶,这个顺水人情,既能挽回关系,又能选个好人选,在合适不过了。“有这等好事?”徐辉祖有些动心了。他在北平这些年,也是知道李逍工厂的那套做法。工厂不售卖,下面有许多代理商,经销商,一般来说,整个顺天府的总经销商,赚的是最多的。“咱是一家人啊,这个也是侄儿的一片心意。”李逍笑道:“舅舅你在北平待过应该知道总代理商的含金量,而且这还是化肥厂的总代理商,若是招标,多少人打破脑袋都要争的。”徐辉祖当下点头:“不错,还算讲点情谊,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虽然徐辉祖在北平城还有职位,没时间去打理,但这份产业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去操作,他有七八个儿子。“不过……南京的化肥厂八字还没一撇……”徐辉祖想了想道:“你小子,还有事情吧?”徐辉祖岂能看不出来,李逍还有话要说。“什么都瞒不过舅舅您啊。”李逍小声道:“这南京的化肥厂的确还没建起来,还有许多的波折,眼下于谦正在操作,您……”李逍是想,有徐辉祖去帮助于谦,事情的进展就能快许多。徐辉祖挥了挥手,拒绝道:“没空。公务繁忙,今日便要回北平了。”李逍:“……”果然,这个人是自己指挥不动的人。不过李逍还是笑道:“没事没事,舅舅,那份生意还是算在你的头上。”徐辉祖不置可否,负手走了。李逍:“……”多少有点傲娇啊!时间来到了下午。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上交土地,一部分官员则是还犹豫不决。不过随着李逍的一顿威逼利诱,最终还是收上来了土地。就如此,整个南直隶官员和勋贵,皇亲国戚的土地,没有什么波折,都顺利全部给收上来了。其原因就是李逍也没怎么坑他们,还是给了补贴的,而且还给了好处。给与的钱财不是现白银,而是大明宝钞。不过如今的大明宝钞是值钱的,他们也是知道能在北平随时折换成白银。最终会议结束,李逍让众人各自离开。“国师大人。”户部余实汇报道:“收上田地共计六百五十万亩,发放补贴一亿三千万两……”说到最后,余实都有些咋舌,这也太夸张了,这才是南直隶的官员们和勋贵们的土地,就花了一亿三千万两银子。也难怪余实被吓到了,放在前些年,整个大明的税收也才两千多万两,这一次收土地,就花费了一个多亿,等于是五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而且这土地只占据南直隶的一小部分,大头还没来呢,之后还有全国各地。若是按照这个进度下去,花费的银两将是天文数字。李逍笑着问道:“余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数字很多?”余实点了点头:“的确太多了,难以想象。”李逍哈哈一笑,道:“你要知道,这些土地以后都归属朝廷所有,是永久的,这能产生多少税收啊,一劳永逸,这么想就不觉得多了吧?”按照李逍的说法,这么想的确就不多了。毕竟这些土地归属朝廷,以后出租给别人,在出租的那一刻就把该收的钱给收上来了。后面朝廷大力发展建设,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朝廷出让一块土地出去,就是大量的财政收入。修路,拆迁之类的,也非常方便。总之是一劳永逸的好买卖,一步到位。“这样想,倒是不多了……”余实点点头,心中却是万分敬佩国师,敢想敢干!李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将整个南直隶的土地进行重新丈量画图。我要知道,还有多少土地不是朝廷的,还有多少耕地可以使用。”余实用力的点点头。第一步已经办好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就这样,土地大量被收上去之后,朝廷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界。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分散在各地的舍区衙门的舍区长,总算有用武之地了。这些土地归属在哪个舍区,就归哪个舍区管理。他们可以将土地对外出租,一般就是五年或者十年一租,租金其实就是相当于以往的税收。也就是说,在出租的那一刻税收就收上来了。另外,有空的土地可以使用的话,也能搞一些村企业了,而就不需要去找当地的地主去买地,吃瘪。同一时间。李逍在朝廷公布了新的大明律,轰动了整个南直隶。取消一切个人税收,包含人头税、财产税、丁粮……另外还有徭役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只保留兵役。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以前的农户现在可以去从商,以前的商人现在可以去务农,以前的工匠现在还能去读书。即便以前的身份是奴仆,现在也能从主人那里离开,不接受法律的制裁,受律法保护。但享受这个有个前提,手上没有田地的人可以享受免税,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人。毕竟,大量的土地还是在老百姓的手上,还得从百姓的手中把土地给收回来。随着政策一出,不少百姓们就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了。只有几亩薄田的百姓,每年交税,交收成后,最后剩下的也并不多。不如把田地卖给朝廷,二十两一亩也不少。主要是不用交税,不用服劳役了。至于兵役,大家还是愿意的,因为现在的兵制也改了,当两年兵回来得到的钱财也不少。但问题是,把田卖了,以后干什么,吃什么?总不能坐吃山空吧?但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很有效的解决。因为招工来了。没错,北平电厂招工,大量招工。赵王朱高燧派人四处宣传,招募工人,无论何等身份,只要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年龄在十六岁至四十岁之间,无论男女,都能成为电厂工人。电厂是个大工程,毫不夸张的说,堪比大运河那样的大工程,除了发电厂,还要铺设电线电缆。比如北平的电报想要通到南京,那就要在地上埋设一条电缆过来。因此需要的劳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要花费一万万两白银,这些白银都是从曾经的倭国,现在的东海府挖掘支付的。电厂的待遇非常好,包吃包住,一个月休假四天,每月白银三两。当然,这工作比较辛苦,风吹日晒雨淋。但问题是,华夏百姓本来就是吃苦耐劳的,只要能吃饱饭,这点苦算的了什么?百姓们一看,我的天呐!自己耕地一年到头,全年无休,紧巴巴的也存不到白银五两,这一年下来就有三十多两。如果不用交税的话,包吃包住,这不是纯赚吗?于是乎,有不少胆子大的百姓,还真的就把地给卖了去应聘,然后跟着朱高燧踏上了去北平的火车。朱高燧就这样,前前后后带着几趟火车,带了几千人去了北平,这几千百姓都卖了地给朝廷。当然,更多的百姓是观望。毕竟他们不敢相信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但没关系,李逍有办法让他们改变想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