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言,李景隆微微一愣,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其实,我昨晚也就在想这个问题,按照北平的建设进度,舍区建立后,开始收剿土地,农户的土地且不说,那些乡绅士绅的大片土地,岂能随便任人拿走,其中关系错杂,还涉及到大量的还在南京部任职的官员,恐怕没那么容易。”李逍微微点头,这就是他要让李景隆领兵,带着一个卫所的兵跟随自己来南京的缘故。当年在北平发生的事情,现在要重演一遍了。李逍道:“李景隆,当年北平能够变法成功,大部分功劳还要归功于朱高煦,这次轮到你了。这个不是个好差事啊,得罪的人极多,你看现在汉王在朝中,谁愿意跟他亲近?都是当年做的太狠了,我做事比较武断,就问你一句,怕不怕得罪人?在南京城,你还有不少亲戚好友吧,我的决定可能会让你难做。”“什么亲戚好友……”李景隆低笑摇头:“当年我落难,他们没人站出来为我说一句话,有的甚至还落井下石,为自己讨得好处,哎,往事不说也罢,北平城如今的繁荣,我李景隆看在眼里,这是千古难见的盛世。南京能成为北平那样的城市,再好不过,只要国师你开口,我李景隆万死不辞。”“什么都敢干?”李逍笑道。“敢!”李景隆道。李逍道:“让你去把圣上砍了敢不敢?”李景隆大惊失色,“这……”“开玩笑的。”李逍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不过砍几个尚书还是有可能的。”李景隆:“?????”一时间,李景隆突然感觉,这国师亲和的外貌之下,内心是杀伐果断,这次南京之旅,怕是腥风血雨了。呜呜呜——火车鸣笛声响起,缓缓停下靠站。李逍起身,下了火车,李景隆跟随其后。脚下的土地,就是南京城了。大明朝一国两京,这次改的就是南京城,而南京城牵一发则动全身,怕死整个南京十四府都要牵连在一起。等两京改完,剩下的还远吗?李逍活动了一下身子,筋骨其鸣,虎豹雷音,整个人舒爽无比,即将要大干一场了!“南京城,准备好迎接新的秩序吧……”…………第262章 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李逍神术,一针见笑!以不变应万变!“恭迎永乐公、曹国公。”南京城金川门处,六部尚书、文武百官站列成两排出城迎接,大家都纷纷朝着李逍打量,看看这个传奇人物。一个能在大明朝呼风唤雨的人物,短短十年的时间,从农户到位极人臣,官居一品,悟道成圣的神人。当然,这个悟道成圣除了北平那些人,其他地方的人并不是太相信这么玄乎的话,大部分人觉得是杜撰,或者是国师搞的烟花做出来的效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李逍做烟花水平登峰造极。不过除了儒圣这个事情之外,其他方面大家不得不承认。就看南京城外那巨大的火车,还有花了几年时间修出来的轨道,就知道,李逍这个人很有能力和手段,那玩意是一般人能弄出来的嘛?带着成千上万的人跑,两天一夜就能到达,贯穿千里迢迢,货物运的比水陆还快。光是这份功劳,就足以媲美那京杭大运河了。首先那火车就是神迹!而不同于大运河,大运河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而铁路和火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修轨道是大工程,其中动用了从各地抽调的民工二十万,修建几年才完工。本以为是跟隋炀帝一样高的载声怨道。结果那些工人干完后一个个喜笑颜开,第一次听说国家修建工程,服劳役的人还能得钱,可以见的,国师的治理下,朝廷现在多有钱……因此,南京任何一个官员都不敢小觑李逍,同样不敢怠慢。即便是这些官员之中有许多对李逍有意见的人,还有各家族里面的人。但眼下也只能跟随躬身迎接。新官上任三把火,若是得罪了,搞不好火就烧到自己身上去了,得不偿失。当南京的官员们看到李逍之后,惊讶的发现,这个国师特别显年轻。而且身上有一股莫然的气质,给人感觉如沐春风,可若是盯久了,就会觉得此人又深不可测,捉摸不透,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亲切随和的模样。南京和北京一般,设有完整的六部班子,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平相同。可以说留都南京的中央机构,就是明朝朝廷的备份。“参见国师。”南京吏部尚书蹇义亲切的过来迎接,客气道:“下官听闻国师在北平悟道成圣,一直心生敬仰,有心前去求学,奈何政务缠身不能拜访,没成想国师此番亲自前来南京,届时定多多讨教一番……国师一路辛苦,舟车劳顿,下官已经备好了酒宴迎接。”吏部尚书蹇义李逍是知道的,还未迁都的时候辅佐朱高炽,深受朱棣和朱高炽的喜爱,不过因为年龄大,不适合北方的天气,就留在这南京城养老了。“蹇尚书,久仰大名。”李逍笑着拱手,随后看向后方,道:“那就有劳了,此番本国师主要的职责是护送这些前来就任的秀才,这人数可不少,一千五百多人。”后面跟随李逍而来的,乌压压的一千五百多人,有老有少,最年轻的不过十五六岁,老的有五十多岁。大部分都是读儒书的穷秀才,来这里谋生计,博前程的。他们看到这南京城大门和宏伟的城墙后,心道虽然不如北平,但只要能当上官,也不枉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了。蹇义笑道:“国师且放心,圣上走时,带走了这南京城五万驻军,只留下三万,这城南的两大校场军营现在还是空着呢,住下一千五百人绰绰有余,早已经收拾妥当。”“有劳了。”李逍微微颔首,随后跟随入城。其余人等也纷纷入了城,被城里的人安排妥当。“咦,这里还挺干净的。”“咱们以后就在这里安家了?”“似乎是的,等咱在这边做官赚了银两,就能在这边买院子长期定居了。”“那可得好好干啊……”一千五百秀才以及五千将士被安排到了原本的军营居住,每二十人一间房,收拾的还算干净整洁,被褥之类的一应俱全。这里等于是这这些秀才的安身之所了,这些人没啥钱,不过在舍区工作的薪水不低,都是朝廷拨款。甚至比这南京城目前许多官员的俸禄都要高一些,想必只要好好干上几年,就能买房了。大家还是非常期待的,一个个比较老实,安排妥当后,每个房间的人都相互认识,结交,交流学习经验。他们在北平的几个月,学习的都是舍区的工作知识和流程,每天都有舍区长讲课,传授经验。“咱们到舍区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带村民发家致富啊。”“是的,的确如此,入村之后,先是观察当地的环境,随后向上级申报项目,获得资金搞商业。”“你说这个官是不是有些奇怪,感觉跟做商人似的。”“管那么多干嘛,按照国师的说法,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咱们当官不就是造福百姓么,百姓过得好,咱们就达到目的了……”“多亏了国师啊,说起来这个国考还是很不错的嘛,这次考试考的这么杂,咱们都只能排在一千名之后,不然咱们这些人想要当官,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这些穷酸秀才初次当官,一个个都是兴奋至极,整个校场随处可见,大家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何对抗当地的乡绅……至于李逍和李景隆二人,则是前去赴宴去了。吏部尚书蹇义在自己的府邸上张罗了酒宴,大家围坐在华丽的餐桌前,品尝着美食佳肴,畅饮美酒,级别比较高的官员受邀参与了酒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