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进入大殿,百官再次高呼。“众爱卿平身。”朱棣挥手,帝王之气一览无遗。李逍垂手而立,等待上奏。你以为结束了么,不,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北平那一套,现在想要推广全国,这才是最为困难的……要将北平走过的路重新复制一遍,开始在这大明的土地上,进行全面改革,并不简单。毕竟以前自己是特区,能为所欲为,现在特区已经没了,凡事都要按程序办,还不能让天下乱起来……太监高呼:“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站在最前方的李逍,缓缓走出拱手道:“臣有事启奏。”朱棣笑道:“国师请讲。”李逍拱手道:“科举制度延续千年之久,弊端重疾难返,臣以为,应取消科举制,应用更为妥善的国考制度来筛选人才,人尽其能,才能让大明更加兴旺。”这一句话,直接让整个朝堂都沸腾了。一句话,触动了全国的士族利益。话音落下,几乎全部官员都站出来反对:“此举太过荒谬,千百年来选拔人才的法子岂能说改就改,若随意改动,动摇国之根基,臣反对!”“荒谬,太荒谬了,大明国师乃一国之师,岂能这般肆意妄为,臣也反对!国师请自重,不要走了大明战神的老路!”“若是随意改变老祖宗立下的规矩,这天下会乱了套啊,臣反对取消科举,请陛下三思。”不等李逍开口。朱棣便直接挥手道:“反对无用,朕准了。”文武百官:“????”尼玛,玩一言堂是吧,信不信我们辞官不干了!!第225章 都辞官了?没关系,他们很快就会哭着喊着回来!朱棣何等人物,那是跟朱元璋一样的脾气,说什么就是什么。若是李逍直接提出,也许朱棣会迟疑。可已经见识到一定效果的朱棣,又怎么可能不答应呢。那可是连圣上都觉得好的策略!文武百官都懵逼了。尼玛,玩一言堂是吧,信不信我们辞官不干了!!朱棣自然是知道不能直接这样改,便看向李逍道:“国师所言国考为何物啊?”这点朱棣也是不太清楚的,这些年他都在忙迁都的事情。才能在短短五年把都城迁到北平来。李逍拱手:“选拔人才,应全面选之,国考考四项,分别为常识、算术、儒学、策论。其中常识涉及历史、天文、地理等各方各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面。算术顾名思义就是考算术,臣以为若是算术一窍不通,在平日里办差,难免有多重疏漏,官吏官吏,有官有吏,若凡事都依靠通算术的吏员,被欺上瞒下的不清楚,这官有什么当头。臣虽然取消了科举,但并未否定儒学存在的意义。因此第三项考儒学,则是和之前的科举有些类似,不过更为简单一些,不需要用八股文去答题。而策论则是考验考生真正的处理事务的能力。此四项,便能取出全才,为我大明效力,请陛下明鉴。”李逍直接将原本北平府选拔官员的省考,改动一下,就变成了国考,用来给朝廷选拔人才。虽然这样改,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没办法,如果因为有问题而不去改,这套老旧的机制就会一直运行,挑选出越来越多的废物入朝当官。也只有自己能去改动了。如今自己贵为国师,国公,位极人臣。如果这都不能推动改革……毫不夸张的说,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改了。至于之后出现的问题,出现一个解决一个就是。话毕。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差点晕过去了。这考的是什么啊,怎么还要考算术?考史?地理?要知道,大家都是考儒学进来的,儒学为尊啊。学那些东西的都是吏员,堂堂儒生怎么能学一些旁支末节的东西,有辱斯文,简直是有辱斯文!一名言官站了出来,道:“臣不同意,这国考闻所未闻,突然改变,天下文人震动,根基动摇啊!!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李逍骂道:“动摇个毛,天下是农民的天下,不是士族专属,文人震动?让他震动好了,我就不信没人愿意当官?”一名监察御史拱手道:“决不能改啊,这样一改,我等儒生岂不要去学习算术,地理这些东西,这些都是旁门小道,有辱斯文!这样一来天下文人谁还愿意做官。”李逍再骂:“亏你读了这么多圣贤书,所谓的文人不是士族出来的文人,而应该是天下读书的人,都可称为文人!”一名吏部官员走了出来,朝着李逍喊道:“国师,你年纪尚轻,先前在北平大刀阔斧的改革,的确取得了一点点的成效,不过现在这不是北平了,这是京都。容不得你放肆!”李逍呵呵一笑:“今日我便放肆了,你奈我何?”李逍现在虽然为国师,但是因为刚迁都,大家都不太服他。大部分的官员对李逍有怨言啊。在南京呆着的官员,谁愿意迁都?大家的家业都在南京,突然迁都迁到北平来,都是一肚子的牢骚,他们不敢迁怒朱棣,就只好迁怒李逍了。不过玩归玩,闹归闹,这些官员都是官场老油条了。虽然不满李逍,来到北平后,还是第一个去拜访李逍,想要拜入门下,获得照顾,获得好处。李逍自然是全部给拒之门外,这让大家对李逍心中更加不满,神气什么啊,别看你现在高高在上,飞得越高,摔得越惨不懂么??李逍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如今位高权重,若是还拉帮结拜,那不是找死么?只有自己跟所有官员都成为对立面,那才是最好的局面。这就是李逍的盘算。他只需要一个靠山,那就是朱棣。只要明白这点,就算跟所有官员对着干,那都不会有事。面对这些官员的反对声,李逍直接开口:“老狗,你在狗叫什么!一群腐儒,腐朽不堪。”李逍扫了扫鼻子,“咦,在朝堂之上都闻到一股酸臭味,这科举我看早就要取消了,免得这么多腐儒来这里散发臭味。”为了跟这些官员对着干,李逍直接开口骂了。“你,满口污言秽语。”那名被怼的官员气不过,大喊道:“大家快看,这国师没读过书,说话简直是有辱斯文啊,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师?”一名言官道:“对啊,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师,这一件正事不干,专门搞破坏,唯恐天下不乱。”又一吏部官员道:“依我看,这分明就是大明战神的翻版,大明国师,得了吧,我等不服你。”李逍拍了拍屁股,笑道:“不服,你来咬我啊,笨蛋,我是国师,你是个屁。”“有辱斯文……噗……”一名年纪比较大的礼部侍郎气吐了血,直接被气晕了过去。“黄老,黄老……”官员们纷纷围了过去,发现真的被气晕了。朱棣一拍龙椅,道:“都给朕闭嘴,大明国师乃是太上皇亲封,你们是对太上皇有意见?”此言一出,大殿噤若寒蝉,无人敢吭声。朱棣又看向李逍道:“国师,你也要自重一些,在朝堂之上,不可再做这种不雅动作了,把人气死了可不好。”李逍恢复正经,急忙拱手:“是,陛下。”其实之前李逍是懒得跟这些官员费口舌。毕竟这些腐儒说起道理来是一套一套的,自己真说不过,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气他们。效果还是很显著的,直接把一个人气吐血了……而其他官员一看,圣上就是说一句“自重,下不为例”。就没了???这特么太偏心了吧!!以往有人在殿前失仪,那都是仗责二十啊!!“圣上……”这时,解缙站了出来。见状,大家都纷纷看向了解缙。在永乐元年,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侍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