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子澄道:“就要要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言外之意,就是让李逍出风头,捧杀他。“不成。”朱允炆摇头:“你当我四叔是傻子吗,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既然我决定示好,那就示好到底,各位再想。”朱允炆还算清醒,若是按照黄子澄的做法,那自己以后还有好日子过么?这时,齐泰道:“下官有一计,那李逍跟郡主情投意合,感情真挚,已是广为人知,索性就以此做文章,想那李逍日后一定会念皇孙的情。”朱允炆眼睛一亮,总算意识到了,这三人之中,也就齐泰能帮到自己,其他两个人真是银枪蜡烛头,尽出馊主意。朱允炆道:“齐卿,你来说。”齐泰道:“永安郡主是燕王最喜欢的女儿,李逍与郡主情投意合,那就取‘永安’二字其一,下官有三个想法,分别是:永乐候,永平候,永喜候,与郡主的‘安’字分别可以合成词句,为:安乐、平安、喜安。”朱允炆一听,觉得不错,心中琢磨……乐安、平安、喜安……想了一会,朱允炆选了一个,道:“那就取乐安,喜乐安康,这个寓意好,就封为永乐候!快快拟旨……”到了第二日。战报的消息传到兵部,果然满朝文武震荡。朝堂之上,无数官员上奏要求封赏李逍。本以为朱允炆会不予重视。结果朱允炆当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重赏李逍,且封为永乐候。这个结局,大部分官员都相当满意。特别是朱棣阵营的官员。同时,大家也意识到,朱允炆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要输了,开始向燕王示好…………与此同时。黄山。朱元璋正在刷牙,他发现自从用了李逍那牙膏和牙刷后,这牙口啊,不痛了,也不酸了,牙口好,胃口倍儿棒!看来有机会,自己还要去弄一些回来……洗漱结束,朱元璋又开始与朱棣下棋。这些日子,朱元璋发现自己的精神越发的好,每日不思考国事,这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散开了。加上吃了李逍给自己开的方子,这精神劲儿就上来了。看来李逍说的能多活些年,不是空穴来风,医术果然惊人。“还是李逍那小子说得对啊,年纪大了,就该放手。”“两个月,竟然将身体养的如此之好,这李逍深知养生之道。”“待国君之事大定之后,咱索性就告老还乡,跟我那小结拜兄弟,一起养生去。”朱元璋这般想着,嘴角不由微微上扬。“爹,啥事这么开心?”朱棣见状,笑着问道。“下你的棋,不许让我。”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是,爹。”朱棣欣喜点头,感觉自己离胜利不远了。“报——”一名锦衣卫前来。朱元璋停下手中的棋子,道:“可是有李逍的消息?”一听这话,朱棣心道,果然是因为李逍啊,父皇如此关心,本王才能这么顺利,李逍本王都不知如何感激你……这时,锦衣卫拱手道:“是李逍的消息,李逍领着朱高煦、张辅二人,率领一千一百骑兵,五百民夫,深入漠北。除了朵颜三卫等骑兵大部分被歼灭,将剩下困在狼居胥山的十一万大军,悉数带回,万民沸腾!”“什么!”话音落下,朱元璋和朱棣都是猛地站了起来,满脸喜悦和震撼。这个消息太震撼了。十一万大军被一千多人带回来??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啊,朱棣感觉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做到!“好,好啊!哈哈哈!”朱元璋大喜道:“真没想到,李逍给咱的惊喜,越来越多了,小小年纪,尽如此全能,不愧是治世之臣,治世之臣啊!”朱元璋一时间没忍住,直接在朱棣面前,对李逍大为赞赏了。听完后,朱棣也是满脸欣喜。之前他还心疼自己北平的兵马折在了外面,如今竟然带回来这么多!特别是“治世之臣”四个字,让朱棣吃惊不已。原来李逍在父皇的心中,早就有如此高的评价,难怪对自己青睐有加……道衍啊道衍,你算的可真准啊。这当真是鸿运如山,给燕王府带来巨大的好运!直接给本王戴了一顶王上加白的帽子啊!一旁的朱高炽也是高兴得头皮发麻。朱元璋欣喜问道:“快快详细说来,李逍是如何做到的?”锦衣卫道:“李逍有一种叫做信号枪的发明,听闻是利用烟花技术研制的,能在大白天,发出亮如太阳般的耀眼光芒,远距离发送信号,传达信息。”闻言,朱元璋、朱棣兴奋的头皮发麻,这样的东西若是用于战场,那该多么强悍!!锦衣卫接着道:“李逍本人自己方向感极强,领着队伍不会迷失方向,凭借这两样本事,找到了困在狼居胥山的大军,又用特制的运粮马车,送粮。那种马车能快速行驶,各种地形通过性,比普通马车更好。加上他送来的都是一种名为方便面的干粮,不用埋锅造饭,每人发上几块,快速的行军,带着大军走了回来。”听到这,朱棣眼睛再次亮了起来。他想到自己每次追击北方的残元,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深追,如果有信号枪,加上李逍的方向感,再加上这马车和方便面,岂不是有机会彻底扫荡、清除鞑靼各部落的政权??想到这,朱棣兴奋的头皮发麻。这时,锦衣卫接着道:“其实,大军行驶中遇到了鬼力赤的骑兵部队骚扰,但是我军大胜,听闻缘由许多士兵都不太清楚,有士兵说,突然看到鬼力赤的脑袋跟西瓜一样爆开,还有多敌方将领也是如此,对方群龙无首,纷纷逃窜了。”听完后,朱元璋先是一喜,随后微微皱眉。大军能安然无恙走回去,是因为军队大败。地方的将领鬼力赤的脑袋,怎么会突然爆开呢……“是火器!”朱棣兴奋道。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李逍已经崭露锋芒,父皇也对李逍极为喜爱,迟早是要知道的。“火器?”朱元璋略显疑惑:“什么样的火器,能够在乱军丛中,千步之外,取敌方首级?”朱元璋有此疑惑,也是正常的,因为大明的火器准确率极其低下,就是用来打马匹,对付骑兵的。按照锦衣卫的说法,敌方将领在中军之处呆着,火器根本射不到那么远,也不可能打得这么准。“父皇,你有所不知。”朱棣笑道:“小婿李逍十分厉害,拥有登峰造极的烟花技巧,他曾经为给您的孙女凝云展现爱意,在上元节的夜晚,制造了一个一万多发的烟花,那烟花璀璨无比,还能再天空之上写下字迹!”“什么?在天上写字?”朱元璋感觉太神奇了,啧啧道:“如此说来,的确是登峰造极,从未听闻有如此厉害的烟花,这李逍也的确是大胆啊,当众展露爱意……是个怪人,倒也体现出对郡主的喜爱了。可是……这跟火器有什么关系呢?”朱棣笑道:“当然有关系父皇,我便出了两千两银子,让李逍去琢磨火器,打算献给父皇。不过此番我离开北平许久,想必李逍已经是打造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火器,能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若是日后我大明能打造这样的火枪军队,便能所向披靡,继续开疆拓土!”“尽有如此厉害的火器……”朱元璋眼睛微微眯起,沉默许久,道:“老四,你真是招了个好女婿啊,答应咱,待你登基之后,驱除鞑虏,再扩疆土,可否做到?”若是没有李逍也就罢了,可李逍能造出这样的火器,朱元璋觉得这个皇帝不能让老四坐的太舒服了,必须让他多做点事情。“儿臣正有此意!”朱棣拱手,单膝跪下:“儿臣答应父皇,再扩大明疆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山河永在,江山永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