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有些人心中早有了答案,也想这样去做,但又犹豫不决,处处问人。一旦哪个人说出了他心中这个答案,他才会真正下定决心。而朱元璋打算给朱棣的最后考验,就是这个,试探!朱允炆、朱棣分别监国。看看当他们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是个什么表现。朱元璋曾经就做个这样的事情。他废除宰相制,弄死胡惟庸,就是这个法子。故意离开去山上避暑,走了一两个月,将国家大权都交给了宰相胡惟庸。朱元璋刚离开不久,胡惟庸就露出了马脚,错误评出,越来越嚣张。朱元璋知道后也不吭声,直到最后等胡惟庸已经罪证滔天之后,才直接出山把他给弄死了。顺带连延续了几千年的丞相制也给干弄没了。如今,他打算用这个方法,将国家的储君给试出来。这算是给朱棣最后的考验,他是看好朱棣的。若是朱棣监国无差错,便立为太子,若是不行,那就滚回去,老老实实当藩王去吧,他只能好好培养朱允炆了。“好了,小子,今天跟你谈话,咱心情都开阔了。”朱元璋起身,大步离开,打算去实施。“老爷子,又要走了,也不打个招呼?”李逍没好气说道,心道每次说走就走,我不要面子的?朱元璋是什么身份?他去哪里,从来不跟人汇报,离开更不会说。不过他现在也不生气,也不跟李逍计较,转身走了回来。朱元璋道:“你不说,咱倒忘记了,你觉得是先让小儿子去试,还是二儿子试??”李逍微微皱眉:“哎呀,你自己决定嘛,实在不行,那就回去抓个揪,听天由命。”“有道理!”朱元璋点了点头,又要走。“这老头……”李逍摇了摇头,起身打算去床上躺着,毕竟自己还是个病号,得多休息休息。而这时候,朱元璋又转身回来,伸出了手。“干啥?”“油泼辣子拿来。”“……”朱元璋拿着油泼辣子,满意的离开了。这下,他一扫往日的阴霾。心情无比的开朗,所有的事情都想通了。特别是得知自己如果放下手中的事情,还有十五年好活后,他便已经没有丝毫犹豫,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下午。朱元璋风驰电挚般回到皇宫养心殿。朱元璋每日都会让朱允炆来养心殿对他进行教导,今日却没见人,便问道:“允炆呢?”太监回道:“允炆皇孙见圣上您不在……去父亲灵堂守孝呢……要不要奴才去传来?”“不用了,朕去一趟。”朱元璋摆了摆手,朝着灵堂走去。不多时,他便在灵堂看到了朱允炆守着父亲灵牌,在小声抽泣。朱元璋心中一软,走了过去,“允炆。”朱允炆一转头,眼泪在眼眶打转,“爷爷……”也就是这份孝心,让朱元璋才如此犹疑不决。“跟爷爷来,爷爷有事跟你交代。”“是。”朱允炆摸了摸眼泪,跟了过去。这两日,朱元璋只要不在宫中,朱允炆就会来灵堂守着,他知道,现在大势已去,唯有这样才能让朱元璋感动。而他,朱允炆的确做到了,若不是这样,他方孝孺天天将孝道,朱元璋深深感受,他早就将朱允炆踢出局了。来到了御书房,朱元璋开门见山道:“允炆,现在爷爷最后问你一句,这个储君,你是想争的,对吧。”爷爷怎突然跟自己说这个,这也太突然了,爷爷是受了什么刺激么,他不是中意四叔么……朱允炆即是疑惑,更是兴奋,故作恐惧,匍匐在地,“孙儿不敢说……”见惯了李逍的直爽,朱元璋有些焦急,直接道:“直接说,不说就没机会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朱允炆已经是乐的头皮发麻,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立马支棱了起来。“孙儿想!”朱允炆激动道:“父亲一直是孙儿的榜样,而孙儿想做父亲一样的人。”“好!有了这份魄力,才有资格争。否则,朕不会给你这次机会。”朱元璋点了点头,找了张纸,写下三个人名,“你没有任何班底,这三人就给你了当做心腹大臣,朕给你机会去争,争得过你四叔,你就争,争不过,咱也会保你一世平安。”“谢皇祖父!”朱允炆激动的接过来这张纸,待朱元璋走远后,才偷偷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三个人的名字: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是朱元璋给的三个他认可的人,毕竟直接让朱允炆跟朱棣争,是争不过的,也要给他一些助力。随后,朱元璋回到了养心殿,拿出两张纸,一张写着朱允炆,一张写着朱棣。捏成一团,丢在桌上,打乱循序。随后,朱元璋闭上眼睛,摸了一团,展开一看。上面写着:朱允炆。也就是说,两人监国的顺序,朱允炆在前,朱棣在后。这是老天爷给的,咱是公平的!这几千年来的规矩,自己也该变变了,能者居之!旋即,朱元璋提笔,拟下圣旨:储君之位,纷争已久,朕深思熟虑,定以先后监国顺序,观处理国务之能,以此为由定储君之位……四月为限,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七月朱允炆、八月、九月朱棣……第189章 圣旨公布,允炆狂喜,三顾茅庐,真香定律,天罡地煞朱元璋办事情十分雷厉风行。拟好圣旨后,连夜便进入中书省审批。自古,皇权和相权是分开的,一半一半,相互制衡。若是以往的朝代,这一道圣旨下去,可能还要审批流程许久,甚至能直接将圣旨给打回去,让皇帝再考虑考虑,并且提出意见。但这是明朝,朱元璋直接将宰相制给干没了,天下大事几乎由一人决断,妥妥的一言堂,中书省根本没有权利反驳。圣旨连夜进入中书省,快速审批,盖章生效。第二天早朝,便将此事公布于众,互为监国,每人两月。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曾经的秦朝秦始皇七次出巡,每次都是轮流由几个儿子监国,以考察处理政务的能力。不过,这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听到这道圣旨,朝堂果然起了轩然大波。一些迂腐的言官立马站出来。批评指着朱元璋这种不尊祖制的行为。但朱元璋根本不在乎,他是从乞丐翻身做成的皇帝,要是凡事听这些人的,那还能有今天?他杀了无数的官员,那也是说杀就杀,眼皮子都不眨一下。很快,那些跳出来闹事的言官们被拉出去,仗责后就老实了。而剩下的大部分官员,也就是象征性的奉劝两句就作罢。毕竟,因为朱允炆现在已经不被看好,却能在互位监国的顺序,排在朱棣之前,这无疑是有优势的。已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只能暗自窃喜。至于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后,起初还有些郁闷。不应该是李逍的特区办成,自己上位么?但很快,他就想明白。是他把父皇想的太简单了。那特区的考验根本就不是针对他的,而只是针对李逍。特区成,证明自己手上有一个特别之臣,治世之臣,因为有这个筹码的缘故,自己才能获得与朱允炆争一争的资格。否则自己有可能一开始就被排除,圣上直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因为李逍,当自己上升到父皇心目中的人选之后,真正的考验才来到了,也就是这场考验。归根结底,还是考验储君自己的能力,若是储君自己没有能力,手下有再多的能臣也无法驾驭!“懂了,原来如此。”此时的朱棣也是面露喜色,接下来,自己只需要在这四个月中的表现,比朱允炆更好一些,那是事情便成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