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肃静!”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捏着嗓子,高声道:“殿堂失仪,成何体统。”随着一声高呵,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向众人,帝王威严,不知喜怒,难以琢磨,让人不由心中一颤。朱元璋岂会不知道眼下是什么情况,很显然分成了两派。作为皇帝,帝王权衡之术便是要权衡朝廷的派系。一方是以蓝玉为首,一方是朱棣为首。打压哪方,全凭朱元璋的心意。朱元璋今日算是认识到了,蓝玉竟然能拉拢朝中这么多官员,这也就罢啦,更令朱元璋不满的是,蓝玉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极高!相比较而言,蓝玉压了朱棣一头。虽然朱棣也在朝中运作,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面临储君之位,前来争,情有可原,人之常理。可你一个蓝玉,一个外戚,你想做什么?你如今已经贵为国公,权势朝野,你想干什么?这样一想,朱元璋对蓝玉的厌恶又多了一分。权衡之下,那就是要压蓝玉这一党派。朱元璋目光闪烁,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道:“各地荒民流离失所,你作为户部尚书,还装作不知?岂有此理!你这个户部尚书是如何当的?还说只有几地荒民逃窜?荒谬!来人,传锦衣卫谭渊、纪纲!”话音落下。户部尚书赵勉任吓了一个哆嗦,额头汗珠不断滚落。站在前方的凉国公蓝玉顿感不妙,自己在这一局似乎输了。他是不想看到眼下这个情况的。谭渊他不清楚,纪纲蓝玉是知道。经过蓝玉的私下调查,发现燕王女婿李逍私下和纪纲一起在德州擒拿宋国公冯胜之子冯文、还在杭州也跟谭渊一起将自己的儿子也给抓了。由此可见,纪纲现在不是燕王的人,也算是燕王的人了!想到李逍,蓝玉心中一阵恨意升了起来。自己已经派出了死士前去刺杀李逍,现在应该死了吧?想到燕王朱棣马上就要听到自己好女婿,死在北平的消息,蓝玉心中一阵暗爽。朱棣……现在你还能笑,等下便让你哭都哭不出来!不多时。随着传召。谭渊和纪纲两人穿着飞鱼服,来到了奉天殿。“臣谭渊,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纪纲,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分开调查,刚刚回皇宫,还来不及跟朱元璋汇报,就直接被传召在奉天殿。“平身。”朱元璋微微颔首,问道:“朕让你们查探的事情,查探的如何?”两人拱手:“已查探实情。”朱元璋:“说。”负责调查南方地区的纪纲率先开口道:“臣子奉命巡视各地,发现此次旱灾比以往更加严重,从洪武二十三年,便有多地从六月开始不降雨,河沟全部干涸,百姓苦苦支撑两年,严重之地,已有饥荒村子开始相互换女,分而食之,今年三月彻底开始爆发,各地灾民成团逃窜。”朱元璋越听,心中就越惊!居然发生了这等事情,自己这段时间将重心没有放在朝政上,下面真是一群废物。接下来,纪纲开始汇报哪些地有灾情,道:“陛下,灾荒地方有湖广下辖汉阳、岳州、荆州……”纪纲,一口气说出来一十六处。听完之后,朱元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他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道:“这就是你说的几处?仅仅是南方就有一十六处”说完,朱元璋沉默的看向谭渊。谭渊拱手道:“回陛下,臣勘察的北面,情况也跟纪纲所查相差无几,各地干枯,连京杭运河北平段的水都干枯,百姓无粮,连来年的稻种都给吃了,无奈只有逃向他地。有以下地方,河间、保定、兖州、东昌……共计十一处,据臣所查,许多百姓沿途就饿死了,饿死之人不下三千人,只因各地各府拒承担他地灾民……”随着两名锦衣卫禀报,在场无数官员都有些胆战心惊,陛下一怒,怕是又有许多人头要落地了。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冰冷,猛地一拍龙椅,道:“满朝文武,发生了这等事情居然瞒情不报,让百姓自寻活路,你们就是这样做官的吗?”话音落下。奉天殿的文武百官纷纷跪了下来,匍匐在地。朱元璋看向谭渊,问道:“当地知府通通记下,哪些地方将外地灾民拒之门外,也通通记下。这么多地,就没有一处富裕之地赈灾吗?”话音落下。大殿之中,有许多人暗自窃喜,特别是朱棣。前面做了这么多工作,弹劾他人,都是为此刻铺垫,并非要弹劾别人,真正的目的,就是这一刻。谭渊拱手,道:“回圣上话,的确有一府赈济了三府之地的灾民。”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看向谭渊,道:“快说来。”谭渊道:“圣上,此地便是北平府,北平之地虽是饱受旱灾最严重之处,北平知府赈灾得力,安抚受灾之地,却无灾荒之情。周围三府的灾民涌去北平各县,应有数万灾民。北平燕王府燕王妃不忍灾民饿死,开仓赈粮,救济灾民。燕王之女永安郡主朱凝云、仪宾李逍二人,带领燕卫,有序赈灾,赈灾格外顺利。永安郡主朱凝云和李逍二人,还自掏腰包,去外地购买稻种,分发给灾民,分发推车等器械,助其回乡重建家园。另外臣还打听到,对于一些失地农户,不愿归乡的人,李逍还以工代赈,将他们收下进入刊印社工作,给与一份生计。”谭渊这一口气,算是把话全给说完了。满朝文武一听就明白了,这家伙铁铁的站在朱棣那边。真没想到,这锦衣卫谭渊藏得真深,太深了!“好!好啊!”听完之后,朱元璋心生喜色。不管真情实意,还是为了做样子,燕王府都作出了榜样,各方各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让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实惠。“瞧瞧你们这帮人,跟朕孙女、孙女婿的做法都比之不如,差之甚远!!”朱元璋指着奉天殿下面所有的官员直接一顿骂,骂的这些人抬不起头来。朱元璋笑着看向朱棣,道:“朱棣。”朱棣急忙起身,拱手:“儿臣在。”朱元璋道:“这段时间,你一直在应天府,北平之事,你可知晓?可是你授意的?”朱棣急忙否决道:“儿臣不知,这来回车马都要半月之久,这灾民突然逃荒也是近日发生,儿臣也是方才听谭渊才得知此事。”朱元璋微微颔首,觉得应该是如此。略为一想,就知道该是徐妙云那丫头的主意。当初给老四谋亲家的时候,徐妙云那丫头知书达理,心地善良,朱元璋是一眼就看上了。他亲自叫来徐达,说要给徐达赏赐一门婚事,徐达听说是朱棣后,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那时候的朱棣十分顽皮,在大学堂常常捣蛋,四处乱跑,恶名远播,徐达当然是不肯的。未来给老四说上这个媳妇儿,朱元璋还特意让马皇后亲自下厨,给徐达做最爱吃的烧鹅,好说歹说,才让徐达这老家伙答应这门亲事。这门亲事成后,朱元璋算是肉眼可见的看到,朱棣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应当都是徐妙云那丫头的缘故。老四啊老四,现在看来,唯有你家是最和睦的。老二朱樉迷恋一个北元郡主魂不守舍。老三的家庭关系也不和睦。唯有徐妙云端庄舒婉,又足智多谋,之间的感情也好,生的三个儿子,现在看来,也是兄弟友恭。现在又找了一个好女婿。这段时间跟孙儿朱高炽等人闲聊,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李逍这个女婿的关系极好。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朱棣在封地所作,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家中又和睦。朱元璋心中其实真的有些将皇位传给朱棣这个儿子。笑了笑道:“不错,朱棣你在北平治理的当,才能使得北平上下官员齐心,赈灾之事,值得其他各地效仿,学习,身为大明官员,就当为百姓谋福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