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绩?”李逍笑道:“政绩是本官该考虑的问题吗?”啊这……梅县丞愣住了,好像真的不是李逍该考虑的问题。毕竟他的后台可太大了,那是燕王的女婿。政绩如何,还不就全凭燕王的一句话吗?“可是大人。”梅县丞皱眉道:“咱们县衙收不上税,我们这些官员倒是好说,但那些胥吏的支出,是由各县衙承担的。”“谁说不收税了?”李逍笑道:“税是要收的,这是国家之本,即便是本官,也不能动摇国本。不过这个税,本官可不需要这些乡绅来帮忙,我们县衙自己收。”一听这话,梅县丞脸色都变了。自己收,那不是天方夜谭吗?看来燕王的女婿虽然办事情秉持公正,雷厉风行。可毕竟没当过官,也没当过知县这样的小官,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跟官员打交道,可不比跟百姓们打交道。跟百姓们打交道是非常难的,更何况还是成千上万的百姓。县衙才几个虾兵蟹将,光是收税就要累死人。“大人,我来给您解释一下。”梅县丞急忙讲解道:“咱们县有十三乡,每乡又平均下来五个村庄,算下来就是六十五个村,每村又有百来户!”“合计起来七百多户,加上县城中,估计有一千三百多户人,接近一万八千人。”“咱们要收的税有田赋、丁税、盐税、水利税、人丁丝绢税……”“这税收又要收麦子、又要收丝绸、又要收银钱……”“收钱的还好,收实物的就麻烦了,您说我们来收税,我们衙门总共才二十来人,这就算一年忙到头,也收不上来啊。”“以往有乡绅帮忙,乡绅帮忙组织人员,比如麦子,统一将税收收缴,带着乡民有秩序的来上税,这样才能按时收税……”梅县丞一口气,说了一大通。目的就是让李逍明白,现在的事态很严重了。估计是上次他打了那个村霸王,让其他乡绅们感到了危机。而这段时间,不少乡绅前来给李逍送礼,李逍闭门不见。这让他们更是感觉到危机感来了……而这个人还是燕王的女婿,动不得的。于是联合起来,想要让李逍知道,他们的作用。当然,也不是威胁李逍。只需要李逍到时候摆一桌酒席,这些人立马服软。要的就是一个态度。听到这些话。朱凝云也有些犯愁了,看向李逍道:“梅县丞说的没错,这些乡绅固然可恶,可收税的事情还是要靠他们……”李逍想了一想,摇了摇头,小声道:“我有办法解决。”“他们想让本官服软?”李逍看向梅县丞,呵呵一笑:“本官偏不服软,我就不信了,还治不了他们?”听到这话,梅县丞感觉头皮发麻,嘴角扯动。他知道李逍的本事,很是聪明。可即便再聪明,真有计谋……到时候还不是轮到他们办事?累啊……他还想过过清闲日子呢……比如之前的知县……嗯,就挺好……李逍笑着看向梅县丞,看出了他的心思,道:“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怕苦怕累吗?”“下官哪敢,下官是为了大人考虑。”梅县丞连忙解释道。李逍呵呵:“别解释了,我看你,还有县衙的哪些人,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养懒了,本官决定,过段时间,就在衙门中执行新的制度。”啊?梅县丞疑惑道:“什么新制度?”李逍算是明白了这群人的尿性,陪着自己搞了三天案子,已经是极限了。一个个是叫苦连天,当然这些人不敢在自己面前诉苦,私底下不知道骂了李逍多少遍了。毕竟拿着固定的薪水,能少干事,就少干事。靠这些人,是成不了事情的,要慢慢的将这群废物给剔除出去。李逍眸光一凛,缓缓道:“末位淘汰制!”梅县丞:“??????!!”…………某酒楼包房。一群衣容华贵的富态之人聚坐在一起。这些人,就是东安县十三乡的乡绅们。推杯换盏,满面红光。能在大明朝活得这般潇洒,可不简单。“哈哈哈,看来那位嫉恶如仇的知县李大人,也该明白我们的用处了吧?”其中一名腆着肚子的中年人大笑道。他在本乡有良田三千多亩,在县城还有店铺做生意。因为家中儿子中了举人,许多田地是挂在儿子名下,免税的,这些年家境是越来越好。“你们说,这样会不会惹怒了李大人?毕竟是燕王的女婿,惹不起啊。”另外一名商人小声道。“没事,我们什么都没做啊。”中年人大笑道:“这收税的事情,本该就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毫无过错!大家莫慌,等我们的李大人发现凭借他,无法跟刁民们收税,就知道我们的用处了。我们也不是真的去得罪他,只需要他稍微松一松口,大家就给他台阶下,卖他面子,好礼相送,供着他,抬他就好。以后我们的日子才会好过,不然跟那刘家人一样,小小事情就落得个蹲大狱的下场,那才是真麻烦,这叫未雨绸缪!”一番话下来,在座的各位乡绅都非常认可。“张公真是好计谋啊!未雨绸缪,料敌先机,为大家着想!聪明,难怪家里的儿子中了举人,家里有聪明种子。”一名乡绅端起酒杯:“来,大家敬张公一杯,我们定要同心协力,大家未来的日子才会更好。”“干杯,干杯!”众人纷纷端起酒杯。……与此同时。李逍逞凶除恶,为百姓做主的事情,也通过锦衣卫传到了皇宫。皇帝朱元璋的耳朵了。第170章 皇权不下乡?我成立舍区深入基层!南京城,养心殿。朱元璋坐在养心殿的躺椅上摇曳,一边拿着痒痒挠挠痒痒,另外一只手拿着各地锦衣卫所传来的秘奏奏疏。锦衣卫这个机构,就是朱元璋的耳朵。皇帝不出门,便晓天下事。锦衣卫机构一直延续整个明朝,是皇帝巩固自己权柄的一种方式。至于染指他锦衣卫权柄的蓝闹儿已经斩首,蓝玉打入大牢,以儆效尤。各地有些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嗯?北平府东安县出了个青天大老爷?”朱元璋眼睛尖,每一封秘奏大致扫一眼就能看出其内容,其中一封来自北平府的秘奏,让他来了兴趣。他打开仔细观看,这才发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孙女婿李逍。孙女婿当了个小小的知县,是上次老四朱棣问标儿要的,估计是想立一些功劳,拔擢爵位。“听说郡主府改为了李府,看来老四对这个女婿是极为重视。”“有些不符合规矩,不过,老四这个当爹的都不介意,咱有什么可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想必也是凝云那丫头提出。”朱元璋微微一思虑,就明白其中的缘故,不由会心一笑。紧接着,他继续仔细看,看看这李逍在县城里做了什么,竟然才上任几日,就被当地人称作青天。“嗯,不错不错,咱这孙女婿李逍倒是有趣。”“上次游江南,就能看出,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这样的性子,倒是适合当御史啊……罢了罢了,老四的女婿,咱可不能打主意,这段时间敲打老四,已经令他十分不悦了。”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想到老四,他对这个儿子还是颇为喜欢的。虽然表面上十分严厉,其实喜爱的程度,在儿子当中,排得上前三了。“难怪被称之为青天大老爷。”“上任第一日,就翻成年旧案,用屈打成招的方式,惩治村霸,的确大快人心……”朱元璋从这小小的事件,就看出李逍的性子,他微微皱眉,思虑一番自言自语道:“不过……这种手段太过强硬。也就是李逍在北平,凭借老四燕王的名头才能做成,无法普及,独此一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