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看曾经徐达,常遇春那般厉害。
还有那一个个开国功臣如此凶悍。
在这背后是朱元璋的运筹帷幄。
老爷子没说话,朱英就静静的等着。
半晌后,朱元璋才说道:“此番帖木儿进犯吐蕃,一方面是因为李景隆在北印度的关系,然而其中更深的缘由,怕是想依此试探我大明情况。”
“吐蕃地域辽阔,势力错综复杂,然这对于帖木儿来说没有丝毫影响,他根本不管这些,直接让军队抢掠即可,甚至于屠城。”
“当年平定江山后,吐蕃那边咱也是想纳入大明之内,不过其多数土著尤为排外,加上吐蕃地广人稀,治理起来难度极大,因此咱就派了使臣过去。”
“携破灭蒙元之威,这些土著也算是识相,都接受了咱的册封,也算是臣服于咱了。”
“现在帖木儿这情况,对于咱来说是个机会,想必现在的吐蕃正是一片混乱,各自应接不暇,乌斯藏八百里加急的情报过来,比之这些吐蕃土著要早一些,想来要不了多久,吐蕃那边就要来一堆使臣求咱了。”
“骑兵能遏制帖木儿,但咱并不是很看好能够大胜,这些草原蛮子一个个也是墙头草之流,不会拼死而战。”
“这是个机会,咱想整兵三十万,直入吐蕃境内,形成如边关般的防御长线,打造重镇屯兵,大孙意下如何。”
很明显,朱元璋是想借此机会,形成对吐蕃的直接统治。
在此前,朱元璋不想把吐蕃纳入到大明境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吐蕃太穷了,哪怕是打下来,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是要给大明国库增加负担。
那时的国库,本来就很是紧张,偶尔来个天灾饥荒啥的,都难以维持。
彼一时,此一时。
如今的国库给了老朱很大底气,恰好是将士们想得军功,希望开战。
便也可收了吐蕃。
朱英想了想回道:“孙儿觉得可以,三十万兵,也能很好的占据许多吐蕃重城了。”
“这帖木儿,放着西方不打,反而跑过来想打咱们大明,看来是想恢复曾经成吉思汗的荣光,甚至是想做第二天可汗。”
“前些日子我得到消息,乌斯藏那边援助德里苏丹的副指挥使,从德里苏丹带了数千的禁卫军回来,并且还有德里苏丹的小王子。”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扶持这小王子,从而让德里苏丹乱起来。”
“现在德里苏丹战争刚刚结束,必然还有许多人心向图格鲁克王朝,我们完全可以给他们提供钱粮,让他们在后方骚乱。”
汪进义在德里苏丹的事情,自然是回到乌斯藏指挥司后,就传信来了京师。
按照原本的情况,汪进义应该是带着德里苏丹那不满十岁的八王子来到京师,相当于政治庇护的概念。
同时也能在文化上进行对其八王子的教导,就像是当年的北元皇帝一样。
不过对于德里苏丹国,朱英并无太多想法。
哪怕是大明赶走了帖木儿,扶持图格鲁克王朝复辟,也没太大意义。
朱英不想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陆地上。
未来的方向,必然是大海航时代,德里苏丹这样的内陆国对于大明来说犹如鸡肋。
如今大明也准备派兵过去,还不如让这小王子在吐蕃那边当个吉祥物,给目前德里苏丹国内百姓一些推翻帖木儿暴政的精神信仰。
依照帖木儿的性格,现在德里苏丹国的百姓必然是生活于水深火热中。
朱元璋点点头:“就按照这意思办吧。”
对于大孙的安排,朱元璋倒没多大的看法。
其实对于帖木儿这样的狠人来说,后方起义暴动的事情,还真不算啥大事。
现在帖木儿残暴统治这么多地区,靠的就是屠杀政策。
但凡发现任何地区起义暴动,直接就是全部屠杀殆尽,真就是个斩草除根。
搞得现在北印度那边都不敢起义暴动了,生怕一不小心全给屠了。
第703章 :想出战的徐辉祖
中山王府。
“魏国公,此番请战茹尚书说太孙殿下那里应了,这边只要魏国公稍微发力,必然可以担当这领军统帅。”
“现在凉国公去了真腊给太孙殿下办事,还不知道要多久才回来,如今咱们五军都督府,唯魏国公您马首是瞻了。”
朱寿,洪武二十年封舳舻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历史上受蓝玉案牵连至死,不过现在因为朱英的关系自然还活得好好的。
此刻在中山王府对着魏国公徐辉祖劝说道。
徐辉祖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自然是朱寿的直属上司。
身高八尺五寸的徐辉祖闻言,微微摇头道:“我哪里能跟凉国公相比,不过这去吐蕃,确实可以争取一番。”
“只是你也知道,如今太孙殿下的军事学院人才辈出,也不见得会选择于我。”
徐辉祖自然是想去的,他的爵位世袭而来,功劳太少不足以服众。
能当上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那也是受了先父门荫。
除了练兵这块有点履历,唯一称得上功劳的,也就是燕王府的阿鲁帖木儿别有所图,被他抓捕诛杀了。
五军都督府大权旁落,跟以往大不相同,除开蓝玉跟太孙熟稔外,其余人就相差很大了。
“魏国公可别说这话,谁不知道如今太孙殿下极为宠亲锦妃,还为太孙诞下一子,只要锦妃开口,这统领之位谁还能争。”朱寿笑着说道。
徐辉祖微微点头。
对于自家妹妹能够嫁给太孙,一直都是整个徐府的骄傲。
如今的徐府,可谓是大明的顶级勋贵家族,真正的皇亲国戚。
大姐徐仪华嫁于燕王,二妹为代王妃。
而对于徐府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三妹徐妙锦,虽说是太孙侧妃,但就地位而言,远高于大姐,二妹。
太孙殿下的权势太高了,在许多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陛下,才会给人这样的感受。
“行了,此事我自会想办法的,如若能去,自当带上朱佥事。”徐辉祖承诺道。
朱寿闻言大喜,起身拱手道:“先行谢过魏国公。”
院子里。
待朱寿离开后,屋子里走出一人,身穿丝绸长袍,正是徐辉祖二弟徐膺绪。
“大哥,那吐蕃又远又偏,累死个人,何必去遭这个罪,待在京师享受一番不好吗。”
徐膺绪走到院内的凉亭里,端起茶水喝了口说道。
先前他一直都在屋子里偷听。
徐辉祖摇头道:“今日不同往日,咱们徐府看上去极为尊贵,可实际上什么情况,你大致心里已经清楚。”
“太孙执掌兵权,改革军政,自京师军事学院成立后,威严更甚,无人敢不听从。”
“现在的五军都督府,位置已然极为尴尬,上不可上,下不能下。”
“本来按照曾经陛下定下的规矩,你这尚宝司卿的位置也要往上提一提,在五军都督府干个都督佥事不成问题。”
“然如今我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尚未满员,可吏部那边完全就没有要通过的意思。”
“原以为三妹嫁给太孙殿下后会有所好转,然实际却未有任何变化。”
尚宝司卿掌宝玺、符牌、印章,正五品官。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遥不可及,是真正的大官,但对于徐府来说算不得什么,更别说徐府自中山王徐达,也算是将门,贵为徐家二少,却干了这算闲职的文官叫怎么回事。
徐膺绪倒是不在乎。
“我觉得尚宝司卿挺好的,平日里也没啥多少事情,清闲得很,平日里喝喝小酒,听听小曲,很舒服呀。”
“大哥,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是你想太多了,咱们徐府一家谁不给三分薄面,还要去争那些干嘛。”
“不统兵也是个好事,至少不会引起忌惮。”
徐辉祖摇摇头:“这跟忌惮没有关系,看似我徐府得莫大恩宠,然而实际上已经逐渐边缘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