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倭兵的刀剑过来,连破甲都不能。
护住自身要害,藩王亲卫直接压上,干得倭兵节节败退。
后方的明军更是直接压上。
“兄弟们,破城就在眼前,冲啊!!!”
随着前方的怒吼,后方的将士士气更加高涨。
很快整个城门就已经被明军占据了下来。
当城门失守之后,大量的明军不断的推进,在正面对抗上,一个明军打七八个倭兵没有任何的问题。
尤其是现在倭兵的气势大量下跌,几乎就是一触即溃。
唯有真田家的武士,还在苦苦的坚持。
但这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作用,入城的明军无可匹敌,一路横推,单单在个人武力上完全没有对抗的能力。
厮杀在整个城内开始蔓延起来,说是厮杀,其实已经是单方面的屠杀了。
当士气崩塌的时候,倭兵开始溃散,只想着逃跑,根本无法组织起有力的抵抗。
倭国百姓全部紧闭房门躲了起来,各方主街道已经被明军占领。
在历经近两个时辰后,这一场攻城之上落下帷幕。
朱棣和朱棡并排骑着高头骏马缓缓入城,真田大名已经被捆绑磕首在地。
到了这个时候,真田大名自然不会再去作无谓的挣扎,满脸是掐媚的笑容,和方才的殊死搏斗完全是两个模样。
次日。
大量的倭国百姓带着行礼开始缓缓出城。
朱棣和朱棡的目的,并非是占据,而是搬运。
其中迁移的对象,主要以倭国青壮,女人为主,老人和小孩并非在强制迁移的范围内。
在攻下城池的第二天,冯胜那边就已经传来了军令,京师到来的使者,已经抵达倭国了。
不过送信的将士说,京师使者因长途跋涉,劳累非常,歇息一日后再读京师谕旨。
因此还有三天时间留给朱棣,朱棡,朱榑。
不过显然,朱榑那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算起来,反倒是齐王朱榑的攻城最为惨烈,单单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三万之多。
不过其中的伤亡,并非是在明军这边。
朱榑是个狠人。
他强行胁迫倭国百姓攻城,还有先前投靠到他手下的武士。
“这些倭人,如此懈怠,真是该死!”
朱榑看着城门,阴沉着脸说道。
打了十多天,却什么好处也没捞到,便是麾下的将士都死伤了数千。
而筑前,丰前城破的消息,已然传到了朱榑这里,这就让朱榑心中更为不爽了。
只是京师谕旨的到来也让朱榑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了机会。
不过想起丰前城,是三哥,四哥的联合,加上用计才打下来,朱榑心里头也便就舒服多了。
阴沉着的脸的朱榑找到朱能:“你得告诉四哥,好处不能让他一个人占了,本王知道他在三哥那边,或许分得少一点,但是筑前城肯定分得多。”
“不管是多少,总是要弥补本王一些。”
朱能闻言,顿时满嘴苦涩的回道:“齐王殿下,这事我一个大头兵可做不了主啊。”
朱榑摆摆手:“可没让你做主,把话传过去便是。我的意思,四哥自然是懂得。”
“对了,记得告诉四哥,我老七虽然没有四哥聪明,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往后大家多是在一条河里过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只顾着自己吃,就没意思了。”
朱能连忙点头:“末将定会把齐王殿下的话跟王爷讲清楚。”
……
京师的谕旨来了,令冯胜,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齐王朱榑回京。
按规矩留下三城驻军即可。
海船上。
冯胜看着远去的倭国,脸上满是放松的感觉。
自从抵达倭国之后,冯胜心里头便一直是提心吊胆,生怕三位藩王出了什么变故。
自身则严格按照太孙殿下的令旨,绝不擅自行动,一切以安稳为主。
现在倭国的事情告一段落,他也该是回京师享福了。
对于兵权,在冯胜现在的眼中,就跟毒药一般,完全没有半分想要沾染的感觉。
他算是看透了,在上位那边,若谁把心思总是放在兵权这块,指定没什么好的结果。
太孙殿下,也当不是好惹的。
朱棣在海船找到七弟朱榑:
“七弟只管是放心,你的那份,四哥绝不会少的,已然安排人送去了。”
朱榑闻言,便也笑着道:“有四哥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想来四哥肯定不会亏待弟弟的。”
第489章 :大孙从未让咱失望过
大明京师。
冯胜等人这次出征倭国有功,京师这边自然是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正阳门外,朱英亲自迎接。
整齐的仪仗队,展露出玄甲卫的气势。
玄甲卫现在扮演的身份很多,包括亲卫队,仪仗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相当于锦衣卫的职责了,不过只对朱英负责。
“宋国公,此番辛苦了。”
“三皇叔,四皇叔,七皇叔。”
朱英虽为太孙,在这个时候也放开身份,向朱棣三人作揖行礼。
三人自然不敢托大,这显示天家亲昵的时刻,连忙回礼。
围观的百姓密密麻麻,关于条约的事情,自然在冯胜等人回京前就已经于京师邸报上刊登了出来。
各处都是高呼‘大明万岁’的声音。
国家兴盛,自然百姓也是与有荣焉。
现在的大明京师,百姓的幸福感很高,对于大明也有着极为强烈的归属感。
相对于朱英来说,一路跟随走过来的冯胜,朱棣,朱棡,朱榑等人,更是被京师的变化给震撼了。
在去倭国征伐前,京师这边许多改造才开始,现在已经落地了。
“这真是京师嘛,要不是看到这正阳大道,我都有点不敢认,简直……简直是……”
朱榑看着这面前的变化,神情上满是震撼的感觉,虽然是行走在正阳大道上,但是周边的巷子看得清楚。
每一条巷子都能看到整齐的规划,商铺林立,门口的招牌看上去几近一致,每条巷子有近两丈宽,左右两边的人流似乎按照某种规律行走。
“果然不愧是大侄子,这点本事,将来大明必定越发兴盛。”
朱棡的眼中都冒着绿光了,他已经决定在今日之后,多多看看这城池中的建造,要把京师这边的情况,搬运到倭国自己的藩地去。
朱棣的神情有些复杂。
他很敏锐的注意到,围观的密密麻麻的百姓,看似是在为这次的大明得胜,倭国投降所欢呼,实际上所有百姓的目光,几乎全部都集中在朱英的身上。
不难猜测,在去倭国之后,大明这边必然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这才导致民心如此的聚集。
在欢迎的仪式中,是不需要跪拜的,可朱棣却看到许多百姓,自发对朱英磕首起来,并且演变的人也越发多。
朱棣打定主意,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今年京师的发展具体情况。
……
朝堂之上。
朱元璋高坐龙椅,朱英站在其旁。
金銮殿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开始高声朗读关于冯胜,朱棡,朱棣,朱榑的赏赐。
其中的赏赐自然以冯胜为主,加官进爵就没必要了,多是一些钱财之类的。
到了三王这边,便就不同了。
“陛下谕旨,敕封海外倭国肥前城为晋王朱棡藩地,改名为晋城,由晋王总揽境内一切事务。”
“陛下谕旨,敕封海外倭国筑后城为燕王朱棣藩地,改名为燕城,由燕王总揽境内一切事务。”
“陛下谕旨,敕封海外倭国肥后城为齐王朱榑藩地,改名为齐城,由齐王总揽境内一切事务。”
并没有太多额外的条件,包括税收基本上也是自己负责,不需要向大明进行缴纳赋税。
领地内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由藩王自行负责。
唯一除开的便就是立法权了,按照海外藩国的规定,大明的律法当在藩王的优先级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