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大孙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朱元璋也并不奇怪,毕竟大孙原先的想法,就是要以安南封国,所以从一个皇帝的层面去思索全局也很正常。
但一个人优秀到超越所有人,甚至古今都难以企及的时候,那么他的身份就没有质疑的必要了。
这才是朱元璋之所以没有过于在乎滴血认亲,或者说大孙一入宫,马上就要来一场滴血认亲。
“现在也还早,你便随咱一起去坤宁宫见见大孙吧,你未见过他,有些东西自然想不明白,等待会见着了,便也就知道了。”朱元璋解释说道。
若是换了别人他不会在乎,宁妃不同。在感情上当然不能和大妹子相比,但也是目前算是携手一路走来的女人。
可以说现在朱元璋的身边,唯一能够聊上几句心里话的,也就只剩下宁妃了。
“臣妾遵旨。”
宁妃万福回道。
她确实也很想看看,这个让陛下只是一眼就认定为自己大孙的人,究竟长得是何模样。
乾清宫和坤宁宫是前后相邻的两个宫殿,很近,从乾清宫后门过去,便就是坤宁宫前小广场了。
此刻的朱英,并没有批阅奏章,而是在白纸上写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这些天以来,通过不断的批阅奏章,整个大明的情况也开始逐渐的被他慢慢的知晓。
说句实话,大明现如今的状况,让朱英还是非常的意外。
不是太强,而是太弱了。
弱到和朱英意识中的大明,完全不是一回事。
历史上对于洪武年间的大明,无一不是夸赞为主,单单从政治清明的角度上,确实如此。
但实际上,就现在洪武二十五年,在朱英心中估算中,整个大明至少有五成的百姓,依旧处于吃饱和吃不饱之间徘徊。
这还只是个保守估计,也就意味着稍微一点灾乱,就会有大批的百姓因此踏上逃荒之旅。
大明的百万雄狮,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屯田兵,也就意味所有军户目前的主要工作,依旧是种田,和农民没啥太大的区别。
多数奏章上,军户逃荒的也是多不胜数。
当然,就目前这个情况,也不是仅仅大明如此,天下大抵皆是如此。
像现在的帖木儿帝国,只不过是将内部的矛盾转移到外部,通过不断的征战,掠夺钱粮养足自身。
一旦停止征伐,陷入内斗,也没啥好日子过。
在了解到这些具体情况后,朱英接下里就是策划关乎整个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用五年的时间,让大明自上而下整体进行一个极大的改变。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但朱英仔细想过,理论上是可以达到的。
这前提的老爷子对他的绝对支持。
思索间,书房的门被推开,打断了朱英的思路。
抬头一看,正是老爷子,在老爷子的旁边,还有一位依着华丽的妇人。
宁妃虽然年纪大了,但保养还不错,依稀能看到年轻时候的美貌。
当朱英抬起头,和宁妃对视的时候。
宁妃眼神一下子就颤抖起来。
仅仅不过一瞬间,她就彻底明白,为何陛下会这般认定。
在大明建国前,宁妃就已经跟随朱元璋了。
那个时候,家里主事的,自然便是马皇后,宁妃这些妃子,每日都和马皇后一同生活。
马皇后,宁妃等人,皆是从年轻貌美的时候一路走来,情同姐妹。
在朱英的身上,宁妃看到了年轻时候马皇后的影子。
“雄英,真的是你吗。”宁妃语气颤抖,有些不可置信的开口。
小时候的朱雄英,宁妃也是时常陪伴在一起的。
朱英没有搭话,而是有些疑惑的看向老爷子。
朱元璋介绍道:“这是宁妃,小时候和你奶奶一同照顾你。”
说完,转头对宁妃说道:“大孙虽侥幸逃过一劫,却失了忆,曾经的事情都记不得了。”
“宁妃娘娘。”朱英作揖称道。
宁妃年纪大了,视力差了许多,尤其是晚上更看得不算清楚。
忍不住向前几步,走到朱英的面前仔细端详。
这般看得清晰了,越看越是震惊。
这面部的轮廓,和小时候一般无二,任谁看了都是如假包换。
人越是年纪大了,就越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尤其是像宁妃这般,小时候也带过朱雄英的,更为清楚当初朱雄英的模样。
八岁的朱雄英,也算是长开了,辨认起来并不算困难。
“真的是雄英,陛下,真的是雄英呀,姐姐,你可看到了那,他真的是雄英。”
刹那间,宁妃的眼泪就开始掉了下来,一连三段重复诉说。
对自己,对陛下,对已故的马皇后。
宁妃等妃子和马皇后,是天天生活在一起,比姐妹还要姐妹,马皇后因为朱雄英去世,过于悲痛导致也撒手而去。
宁妃也是哭得泣不成声。
此刻朱雄英的归来,让马皇后的去世,一下子就成了莫大的遗憾。
若是马皇后挺过来,也就能再次看到朱雄英。
马皇后五十一岁去世,也没太大的病症缠身,活到今日六十一岁,也是能够的。
委实是对于朱雄英太过宠爱,所以当时受不得那般打击。
看到宁妃痛苦不已,朱英有些不知所措。
朱元璋上前几步,轻轻搂住宁妃安慰道:“事情已经过去,如今大孙能够回来,那便是老天爷的恩赐,说不定这也是大妹子在天之灵,庇佑大孙。”
很难想象,老爷子竟然也会安慰人,这还是朱英第一次见到。
其实这就是朱英不懂了。
能够干到开国皇帝,智商情商哪里会低,马皇后及早期的嫔妃们,都可谓是朱元璋的助力,在后勤这一块有着很大的功劳。
在马皇后的管辖下都,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同姐妹,团结一心。
这其中和朱元璋本身,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宁妃在朱元璋怀里哭了好一会,这才慢慢的缓过来。
“咱早跟你说了,但凡你自己亲眼看到大孙,一切就明白了,如何,咱说得没错拔吧。”朱元璋语气稍微有些得意。
宁妃擦拭眼泪,听到陛下的话顿时失笑道:“陛下说得是,是臣妾多想了,是从前的模样,跟姐姐年轻时候,长得真的是很像呢。”
听到宁妃谈及大妹子,虽然过去十年之久,最近又有大孙陪伴,朱元璋的眼中还是忍不住闪过一抹黯淡。
看到陛下的笑容有些僵硬,宁妃也知道说错话了,连忙转移话题,对朱英说道;“雄英这些年来,可是过得还好。”
听到这话,朱元璋情绪被转移过来,不待朱英回答,就开口说道:
“咱大孙的日子,可比咱要好得多呢,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整出来一个偌大的商会,兜里的钱粮满满的。”
“若不是被咱给发现,指不定就跑到安南去了。”
宁妃有些疑惑的问道:“雄英去安南那等小国干嘛,听说那里到处是山,贫苦得很,到处都是蛮子。”
朱元璋闻言,一下子就变得极为得意起来,解释道;“咱大孙长得像他奶奶,可这性子呀,跟咱差不多。”
“咱创立了这大明,大孙自然不可能在大明这里闹腾。可也不甘示弱,这便暗中布局,把将安南王国给拉下马来,自个上去当大王。”
宁妃听到这话,轻轻笑道:“看来雄英和陛下当年般,也是有着大志向。”
朱元璋听到宁妃的夸赞,就知道宁妃对这些话并不相信。
以为只是一个志向,却不认为能够达到。
单单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如今的天下,能不饿死就算不错了,孤身一人,没有宗亲帮助,还去谋略一个王国,怎么想都不靠谱。
朱元璋也气恼,反而笑呵呵的问道:“咱看宁妃还不信呢,高丽宁妃可是知晓。”
“臣妾读书少,不过高丽自然是知晓的。”宁妃回道,不明白为何一下子又从安南转到了高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