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英眉头微皱,本来他苏醒的时候,就是在这南京城外,很多现象足可以证明,他应该就是南京城里的某个富贵人家子孙。
难不成,这老爷子,还真是自己的爷爷?
“老爷子,你先别激动,咱们坐下来慢慢聊可好。”
朱英性格谨慎,当然不会因为这两句话就给暴露自己的情况,而是安慰着老爷子情绪。
同时朱英把视线转向老爷子旁边的护卫,也就是蒋瓛。
示意他劝一下有些激动疯癫的老爷子。
蒋瓛感受到朱英的目光,却没有任何动静。
蒋瓛心中腹诽:疯了吧,要我去了劝陛下。
就这情况,回宫估摸着直接处死都算是轻的。
一个不好,指不定诛个三族九族啥的。
别说陛下现在只是激动,倘若便是真的疯了,我也得陪着他一起疯。
看到一点动静都没有,目不斜视的护卫。
朱英也是无奈,只好搀扶着这情绪有些失控的老爷子,在雅间的座位上做好。
“大孙,你怎么忘记爷爷了,咱是爷爷呀,你仔细看看,有印象没。”
朱元璋当然没疯,他这是激动过头了。
什么鬼理智,滚一边去。
只是一眼,朱元璋就认为,这绝对就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大孙。
别说是过了十年,哪怕是化成灰了,他也认得。
唯一让朱元璋有些惶恐的是,为什么大孙看见自己,却不认识了。
当年大孙离开的时候,可是八岁了呀。
已然是到了懂事记事的年纪。
“老爷子,你先别急,深呼吸,咱们可以慢慢聊。”
朱英没有去扯开老爷子的手,因为他觉得,这老爷子说不准,还真就是自己爷爷。
毕竟这情绪作态,也不像是假的,若说是演的,只能给个奥斯卡。
而且看这护卫的样子,想必来头也不小。
虽说老爷子身上穿着的衣服并不显得很是华贵,四处还有不少的补丁。
好像并不是富裕的家庭。
但离得近了,朱英能够发现,老爷子的外套虽然很一般,但里面的以上,绝对是绸缎所制。
这可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
绫罗绸缎,没一个便宜的。
朱元璋紧紧抓住大孙的衣袖,怎么说也不放开。
这种手上衣裳所带来的真实感,让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并非在做梦。
半晌,朱元璋的情绪,终于是渐渐的稳定下来。
朱英见此,率先说道:“老爷子,不知道你孙儿是个什么情况,能跟我说说吗,他是很小的时候,就失踪了吗。”
“大概是多大的年纪失踪的呢。”
朱英试探着问道,这一刻他已然认为,自己是老爷子孙儿的可能性,很大。
从老爷子的话语中,朱英不难猜到自己和老爷子的大孙很像。
而且听这意思,似乎也是失踪了很多年。
和自己的情况,基本上是非常符合的。
长得又这般像,假若也是在差不多年纪失踪的话,大概就不会错了。
然而朱元璋听到这句话,朱元璋一下子就顿住了。
喉咙动了动,半晌都没出声。
就在朱英有些奇怪的时候,老爷子这才说道:“咱的大孙,便是在十年前早夭了。”
咦?
这情况好些有些不对劲。
朱英微微皱眉,又问道:“那早夭后,是不是尸身失踪了,或是被人偷了还是如何?”
朱元璋看了眼朱英,微微摇头道:“这倒是没有,七日后,便安葬了。”
在古代有种说法,早夭的孩子怨气大,是不能入帝陵的。
便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太过于喜爱大孙了,强行安葬在钟山孝陵。
所以后面星变,地龙翻滚。当钦天监监正说大孙怨气不甘的时候,朱元璋才会痛下杀手,至孝陵卫精锐活人祭祀以殉葬。
朱英听完,微微沉默。
若是他从墓里爬出来的,那便是不用说了。
可他却是养父从江边捡到的,明显便是被人给沉江了。
片刻后,朱英还是问道:“不知道老爷子所葬孙儿是在何地呢。”
朱元璋微微犹豫了下,便说道:“灵谷寺附近。”
朱英闻言微微一顿。
这灵谷寺位于紫金山东南坡下,离大明皇室的陵寝,不过数里之遥。
便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能够将孙儿安葬在附近,这说明老爷子的身份地位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只是这个时候,朱英的心中,或是有股淡淡的失落。
自灵谷寺到他被捡起的江边,少数也是数十里路程。
这委实是相差太远了。
微微迟疑了下,朱英还是问道:“恕晚辈不敬,试问老爷子的大孙墓地,是否被人挖开过?”
“谁敢!!!”朱元璋闻言,便是一声大喝。
朱英心中微微唏嘘,看来自己和这老爷子,大概便不是爷孙了。
只是为何又和老爷子的孙儿,长得这般相像呢?
唯一的可能,便是自己确实和老爷子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只是亲爷孙的可能性没了。
便是后代中,远方堂兄弟长得相似,也是正常。
想到这里,朱英便说道:“晚辈洪武五年生人,不知老爷子孙儿却是生辰几何。”
“这,这怎么可能,大孙你是不是记错了,你怎么可能是洪武五年出生。”
朱元璋面色急切的问道。
要知道,朱雄英可是洪武七年生。
这里面,可是足足相差了两年。
不管长相再是如何相似,两年的相差,自然不管如何说,都不可能是同一人。
然而,朱元璋却是看向朱英。
不管朱英如何述说,他的直觉告诉他。
在他面前的,就是他的大孙,如假包换,确凿无疑。
第23章 :朱元璋的智慧
朱元璋很相信自己的直觉。
从开局一个碗,成长到如今大明帝国皇帝。
朱元璋明锐的直觉,相当的重要。
自始皇后,纵观古今五百多位帝王,唯一能够和朱元璋媲美的,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了。
如果非要深究一下,刘邦当时还是大秦的亭长。
而朱元璋却是连父母都会被饿死,吃不上饭的黔首。
后世有称:自古以来得位最正的皇帝。
哪怕是六十多岁的年纪了,但朱元璋没有丝毫老人的呆愣,思维依旧敏捷。
只是微微沉思,朱元璋就立即发现了刚才朱英问题中的不对劲。
“晚辈朱英,敢问老爷子如何称呼。”
朱元璋沉思间,朱英的声音响起。
朱元璋迟疑一下,便坦然笑道:“咱也姓朱,朱国瑞。”
朱国瑞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却真就是朱元璋的曾用名。
只不过比起朱重八和朱元璋这两个名字来,只在小范围内传播。
朱重八算不得大名,只是小名。
在朱元璋小有成就的时候,就给自己起了个朱兴宗,字国瑞的名字。
不过这个名字并没有多久,知道的人也不多。
尤其是朱元璋的一些老朋友,要么就是称呼其当时的职位名称。
亲近的也是喊着重八兄弟。
朱兴宗,字国瑞这个称呼,没过多久。他就没用了。
便是直接取名朱元璋。
在现在的大明,说朱国瑞的这个称呼,哪怕是朱元璋的皇子们,大臣们。
也都是陌生的很。
唯有胡惟庸,李善长,周德兴,刘伯温,汤和,徐达,常遇春等等这些老年兄弟有所耳闻。
不过大部分都去世了,剩下的也不多。
何况对陛下称呼曾用名,也是属于一种大不敬的行为。
这个曾用名之所以流传到后世,还是因为朱元璋自己编撰的一些文献中记载。
这才流传下来。
不过即便如此,在后世朱兴宗,朱国瑞这等称呼。
听到后自然是无法联系到朱元璋的身上的。 ', ' ')